龚自珍《咏史》解读
(2011-11-28 16:40:26)
标签:
龚自珍咏史解读文化 |
分类: 古代诗文研究 |
金粉东南十五州, 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 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传神地勾勒出了这些家伙依附权门、尸位素餐的无耻嘴脸,从而也抨击了那个贤愚不分、黑白颠倒的社会;在字斟句酌之中,融进了诗人憎恶鄙视的思想感情。尤为可贵的是,诗的第五、六句,诗人将揭露名流的无耻与对朝廷大政的讥评相联系,使全诗的立意再作深化:“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只为稻粱谋。”“稻粱谋”,语出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这两句,犹如一柄两面见锋的尖刀,一语双关,既讽刺了读书人埋头故纸堆中讨生活、不问世事的卑琐精神面貌,实质上又斥责了朝廷的专制:读书人个个噤若寒蝉、逡巡避席,只图全身远祸而不敢为国家命运慷慨陈词,还不是血腥无比的文字狱之类高压政策造成的吗!龚自珍曾说过:“士皆知有耻,则国家永无耻矣;士不知耻,为国之大耻。”(《明良论二》)他认为文人德行直与国运攸关;当他客居昆山时,想必会记起清初昆山名士顾炎武的豪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吧?然而今日东南文人的所作所为,令他多么失望!诗结尾两句,借用田横殉难的历史典故来刺世讽时,仍紧扣“咏史”题目。田横曾自立为齐王,汉高祖刘邦即帝位后多次招降,以封列侯相许,但田横及部下五百壮士不为名利所动,全部自尽。诗人用这一历史上著名的知义守节的壮士事迹与东南:文人的无耻行径对照,一方面反衬忍辱偷生的文人,“田横五百人安在”乃是对现实生活文人灵魂的呼唤;另一方面,再一次戳穿了朝廷对文人始以高压相胁、继以名利相诱的伎俩。末句“难道归来尽列侯”,以诙嘲调侃的口吻结束全诗,锋刃内含而又无比犀利。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