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如何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2011-11-30 15:58:3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反思 |
“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标三维目标中的第三维,英语课程标准对英语课程对此作如下阐释:“情感态度指兴趣、动机、自信、意志和合作精神等影响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相关因素以及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的祖国意识和国际视野。”丰富的情感,积极的态度,正确的价值观是学生学习、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因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作为学校教育的优先目标。
一、灵活运用教材,做到情知互动
中学时期既是学生学习知识、增长知识的时期,更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学生的视野不断扩大,他们既渴求知识,更渴望了解他们生活的现实世界,所以,教师在确立教学目标的过程中要认真学习、把握教材内容,在备课时要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因素,变活文本材料,把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联系起来,使学生的情感随着知识的构建而不断提升。高一新教材Module 4的Culture Corner 介绍了西欧国家由于工业化导致农村逐渐衰落的situation. 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就可以与中国的国情进行对比,设计如下的问题:What kind of jobs are the migrant workers doing? What problems are they faced with? 这样既能深化文本内容又能结合中国农民工的生存现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参与讨论,让学生认识到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没有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很难融入主流社会的,这既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的教学资源在教材中随处可见,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认真学习文本、善于挖掘,在教学活动中灵活解读文本,从而巧妙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目标。
二、巧妙运用教法,做到以情激情,以行促情
在教学过程中,一首动听的音乐、一段来自生活的视频、一幅发人深省的漫画、一段富于启迪的谚语都能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高三教材Unit 6 Going to the West 一单元中,教师巧妙利用读前的Warming--up, 设计教学情境,既能让学生学习到优美的英语谚语、有效地导入新课,又能让学生通过读前小测试正确理解走向成功的积极因素,明白任何一种成功都必须通过坚韧不拔的毅力来实现,从而帮助学生树立积极的学习态度,不断激发并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引导他们逐渐将兴趣转化为稳定的学习动机,以使他们树立自信心,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
新教材英语教学倡导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以话题为中心的课堂教学,可以广泛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通过学生合作探究教学主题,既能训练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让学生提高认识、激发情感;既能让学生认识自己学习的优势与不足,又能让学生体验合作的成功与快乐,乐于与他人合作,养成和谐和健康向上的品格。
总之,只要我们在备课活动和教学活动中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知水平出发,不断贯彻新课程理念,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就能够较好地落实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教学目标,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