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的内涵1
(2011-12-27 15:40:17)
标签:
鏂囧寲 |
分类: 纪录 |
有人说纪录片是用影像纪录历史,是一部有声、有形、有情的历史典籍。凡说到历史典籍,特别是一个典字,在现代汉语里面,典字的解释就是标准、法则还有主持、主管的意思。而典故的含义,在古代文化中的意思是指有关法律法规的书籍。所以,典字是社会的一种规范和标准,是这些规范和标准的高度概括,这种高度的概括需要深厚的思想底蕴来支撑,这个籍才能最终成为文明的典籍。如果没有思想,那么纪录片就会成为空壳,会失去吸引力和魅力,最终成为过眼云烟,甚至成为一堆废弃的框架、垃圾。而蕴含在纪录故事中的思想,就是纪录的内涵。
那么纪录的思想是什么呢?
哲学是开启人类智慧的一门科学,它也是纪录思想的灵魂。以哲学的眼光去看待思考纪录过程中的一个人,一件事,它就可以穿透现象本身,挖掘出事物事件发生的内因和内在规律,进行人文理性的思索,从而使纪录升华为人类宝贵的精神产品——影像典籍。所以作为一个纪录者,首先要有一定的哲学素养。哲思启智,只有经过哲理性的思考才能达到人生智慧的彼岸。
人们往往会以哲学的深邃和电视的大众浅薄来划分它们,似乎在两者之间,横亘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其实,哲学只是一门启发人生智慧的学问,它并不神秘,它来源于生活的智慧,来源于大众,然后通过理性的整理又来梳理我们看似杂乱的生活,让我们的生活和人生变得明朗清晰。哲学其实就存在于我们的生活,就存在于我们的身边。
如果我们要去拍一部关于人如何成长的纪录片,那么首先我们要了解人的一些共性。比如说,人在生长过程中1-2岁会吃手指头,2-3岁会去照镜子,想想你们的孩子是不是这样。4-6岁会变成跟屁虫,喜欢听人讲故事,这个时候要注意了,因为我们很快会遇到纪录对象人生中的第一个逆反期。如果父母或监护人了解这些情况,那么在这个逆反期内可以培养起一个人的胆量。有些孩子的胆子为什么特别小,可能就是这个期间太溺爱或管教过严。如果纪录者了解了这个人生的成长过程,那么我们的纪录就会更具细节,更容易拍到精彩的片段,而不至于错过;到上小学了,如果这个时间,家长总是把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也许会让这个孩子的一生深深地打上自卑的印记。到了初中是第二个逆反期,这个时期弄好了能培养人的创造力。到了高中人的主观能动性就强了,很多东西自己就能总结出来。只有了解了这样一个过程,我们拍摄起来才会张弛有度、有取有舍,而不是鸡毛蒜皮一起拍,既无逻辑又混乱,还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更可怕的是浪费时间而少有收获。这些知识就是哲学中得来的,所以说哲学并不神秘,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只是教人智慧的学科罢了。运用它还可以帮助我们打开解惑之门。实际操作上,我们应该拍什么,不拍什么,什么时期比较适合拍摄,就会了然于胸了。不至于盲人摸象,永远都不能得到一个立体的真相。在纪录的过程中,哲学的知识素养是必修的内容,这样才能让我们的纪录更具意义和价值,才能让我们的纪录从纷繁的世界中显现出清晰的线条,让我们的纪录沉入思想的天域,引导我们的纪录真正走向承放典籍的殿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