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的距离3
(2011-12-27 15:37:28)
标签:
鏂囧寲 |
分类: 纪录 |
纪录与真实的心理距离 当我们在空间上逐渐靠近我们的纪录对象的时候,当我们从这一头渐渐靠近那一端的时候,是不是我们真的就靠近纪录对象的真实了?实际上,当我们在缩短了空间距离的时候,很可能我们仅仅只是漂浮到了真实的边缘。但是在这个时候我们很容易进入一个误区:当我们在空间上靠近了纪录对象的时候,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会让我们自己相当的自信--我们已经抓到了真实。然而,我们真的捕捉到真实了吗?这个时候另外一个问题就开始出现了:如果我们仅仅满足于此时的真实的话,我们的纪录总是缺少点什么—这样的纪录永远也拨动不了我们的心弦,也许它是一次悦目的纪录,但只是过眼云烟;也许它是一次故事化的纪录,但总觉得它离我们太远......
纪录最难以缩短的距离应该是纪录者和被纪录对象的心理距离。如果我们在纪录的时候有幸的靠近了,那么,我们离真实就应该不太远了。但是做到这一点又是何其不易!每一颗心都是一个宇宙,一个精神和思想的宇宙。这样的两个宇宙相遇了,但是彼此能够相融吗?又应该怎样去相融呢?这个时候,一个非常的观念就自然而生:那就是人文的观念。而在这里面,人人生而平等的想法就是彼此相融的门槛了。当纪录和被纪录的对象真正在心灵上感受到平等的时候,也许我们才刚刚跨进了纪录的真实世界。所以大多数时候,一个首要的问题是,我们纪录者本身对自己的看法,对纪录的真实有着最直接的影响。如果我们在某些时候不恰当的把自己看做所谓的“无冕之王”,并在心理上沾沾自喜,充满优越的时候(尤其在普通人面前),也许我们没有意识到,在这个时候,其实我们是以一种相当市侩的丑陋姿态,阻挡了被纪录者打开真实世界的大门。相当丑陋,非常丑陋!这样的纪录者是不配得到真实的。所以纪录的一切很象无根的野草。反过来,对待那些权势的时候,“无冕之王”就很自然的转变成了“没有卖身契的奴才”。奴才在主子面前颤颤惊惊,又怎么可能融进对方的世界!只是主云奴云而已。常常听见很多纪录者说到“良知”的话,其实真正的良知应该始于平等。所以当我们想要纪录的真实的时候,应该是多探察一下自己的心是否有平等的概念吧。当我们想要缩短纪录的距离的时候,多考察一下我们的心是“王”呢还是“奴才”吧。也常常听到一些纪录者说“正直,不害怕”这样的话,如果真的不在乎“王”,就真的不怕丢笏板乌纱,不是“奴才”就不必颤颤惊惊,那才是真的接近良知,靠近真实了。
我深爱卡帕,因为他不是一个“王”,更不是一个“奴才”。他是一个无限靠近真实的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