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海经之钱来山

(2015-01-19 15:51:04)
标签:

文化

历史

旅游

人生

山海经

分类: 山海经

西王母不是传说——山海经之西山经绝密研究

今天开贴写西山经的研究,先说些题外话。

首先,本人要感谢天涯,感谢天涯网友,在你们的大力支持下,老马拙著《山海经之南山经》考证已经于20126月由世界图书出版社出版,当当、卓越、淘宝均有销售。网上购书并进行书评的朋友,请联系老马QQ782150606,可免费获得最新研究成果《帝江真身揭秘》。

其次,本人欢迎大家提意见或者建议,但是对没有任何实际内容的批评恕不接受。老马始终认为,真相往往很简单,而过于复杂的论述要么离真相很远,要么是为了掩盖真相。老马研究《山海经》,发帖子也好,出书也罢,其目的都只是为了揭开山海经的真面目,而不是用于评定职称。老马的行文风格就是简单直接,不会拘泥于目前流行的所谓学术文章形式。因此,有学术形式偏好的朋友请远离本帖,也建议不要购买老马的书,因为咱们不是一路人,你购买老马的书,只能让你自己后悔,让老马也无奈。比如,有位朋友购买了《山海经之南山经》考证,评论说:书里几乎是,南山经说的XXX,其实是XXX,。。。然后把动物说明加一小段,图片放一张,结束。哎。。。希望出书有点学术精神。。。这位朋友,看了老马的书,你知道凤凰是什么动物了吧?老马写的是考证类的东西,不这样写,那要怎样写?下笔万言,离题千里那才叫学术精神?你翻遍所有研究山海经的书籍,那些有学术精神的人谁能告诉你凤凰真身是什么?

第三,本人对《山海经之西山经》的研究结论,会颠覆部分已有的所谓历史定论和常识,可能会引起某些人的不爽。为避免争吵,老马在这里打个预防针:老马是汉族,无党派人士,非美分党。老马的研究纯粹局限于对《山海经》真相的揭秘,没有任何政治目的和企图,请喷粪一族远离本帖。西山首经

一、钱来之山

西山经华山之首,曰钱来之山,其上多松,其下多洗石。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1、华山松究竟是什么?

《五代史·一行传》载:郑遨闻华山有五粒松,因徙居华阴求之

《寰宇记》曰:唐时华州贡五粒松

《癸辛杂记》谓:凡松叶皆双股,故世以为松钗。独栝松每穗三须,而高丽所产每穗乃五鬣焉,今所谓华山松是也

以上可见,华山松就是今天的五针松,又叫胡芦松、五须松、果松等,其特点是五个针叶为一束,结有松果。

可是,华山松真的是产于今天陕西的华山吗?

根据以上资料,华阴有华山松产出,可是历史记载,华阴在西周时却属于豫州。到了宋朝,华山松又跑到高丽去了。按照当今高丽在东北的说法,华山又要跑到东北去了。

更悲催的是,根据公开资料,今陕西华山上还存活的古树大概只有50多棵,还不一定都是五针松!

谜,真是谜。到底是古人脑残呢,还是今人愚昧呢?华山松,你到底在哪里呢?

据说,某些大师在遇到古人记载和今人看法不一致,无法自圆其说时,通常的手段是:古人记载错了;古迹毁于战火;古迹毁于自然灾害,等等。这些大师是谁老马就不细究了,免得这些大师的贤子孝孙们来这个帖子里造粪。

今陕西华山上之所以没有华山松,不是古人记载错了,也不是这些华山松毁灭了,而是因为:今陕西华山,根本不是历史记载中的华山。

中国古代政治文化的中心,从来就没有跑到当今陕西去。

历史记载中的华山,其实是今天的大别山;历史记载中的华山松,其实就是中国独有品种——大别山五针松。

清朝之前,中原的概念,中国传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来就没有离开过大别山和淮河流域一带。

为什么说今天的大别山才是历史记载中的华山呢?

首先,我们从华山的由来分析。

古代华同花。

《白虎通义》说:西方为华山者,华之为言获也。言万物成熟,可得获也。华虽有收获的意思,但班固这种按照五行方位来分析华山命名的方法,实在是有些牵强附会。西边的山多了去了,为何独此山叫华山呢?

《水经注》:远而望之若华状,故名华山。这种解释似乎靠谱,但很容易引起歧义。若华状,传统解释认为,是因为这座山远远看上去象花的形状(古时华可通花),老马认为这种解释存在问题,因为花的种类多了去,不同种类的花,形状差别可是太大了,到底是象莲花的形状呢,还是象梅花的形状呢,或者是玫瑰花的形状呢?

实际上,华山之所以被称为华山,不是因为这座山远望去象花,而是因为这座山的山脉走向象古文字字。


发源于大别山的河流,一部分属于淮河水系,一部分属于长江水系,有了这些河流的分割,大别山山脉走向整体上看起来就像古代文字字,所以在古代被称作华山

大自然造化之奇妙,古人智慧之高超,体现的淋漓尽致,老马除了赞叹,还是赞叹。

其次,大别山至今仍有野生五针松生存,即大别山五针松,它不但符合华山松的基本特征,还是我国特有的树种。这种松的种鳞鳞盾先端肥厚、有明显反卷,叶型5针一束且短,材质、生态习性与其他松迥然不同。该树种1956年在安徽岳西县首次发现,1999年被列入国家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目前发现分布于安徽岳西、金寨,湖北罗田及河南商城等地。


第三,从史书中记载的华山位置的重要性来看,只有大别山,才能承受起其在历史中的厚重角色。从武王伐纣开始,到春秋战国,秦汉,唐宋,明,华山一直和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紧密相连,很长一段时间内,华阴一直属于京兆郡,而华阳连接巴越,其重要性可想而知。这种地位要求华山必定是物产丰富、交通便利、人口众多之地。而大别山是南北水系的分水岭,山北水往北流注入淮河,山南水往南流注入长江,是掌控、沟通淮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枢纽所在,在主要依赖水路运输的古代,这里必然成为是南北物资交流汇集的中心。其中淮河是南北方分界线,气候适宜,雨量充沛,适合农耕,能够形成对农业社会政权的支撑,所以成为诸侯必争的中原地带。直到如今,淮河流域仍然是中国自然出生人口密度最高的流域,长江流域比不上,黄河流域更是比不上。

反观今陕西华山一带,土地贫瘠,区域狭小,干旱少雨,交通不便,如此之地,哪里有支撑国家繁荣的基础?

说到这里,估计很多朋友已经明白了,历史上记载的三秦、秦岭、秦国,都在大别山一带,而不是今天的陕西!

2、洗石是什么

对于洗石是什么,郭璞注:澡洗可以磢体去垢圿。老马认为,郭璞看见洗石而想到洗澡用的石头,这其实是典型的望文生义。

其一,郭璞所处年代,和先秦时期一些用语已经发生很大变化,比如洗澡这件事,先秦时分得很细,洗头用,洗身子用,洗脚用。如果是洗澡用的石头,应该是浴石,而不是洗石

其二,山海经记录的东西,要么是日常所用,要么是日常少见。翻遍典籍,洗石二字不论是在官方史书,还是在民间野史,均无其使用记载。因此,洗石当为少见之物,而非日常所用之物。

其三,从山海经行文特点来看,其在记载事物时,如果描写其功用,必然会加一句可以做什么。因此,这里洗石是对石头外形的描写,而不是对石头功能的描写。也就是会所,洗石不是洗脚用的石头。

那么,洗石到底是什么东西呢?

其实,真相真的很简单。

在古代除了可以做动词外,还可以做名词来用,就是类似脸盆的器具。

《仪礼·士冠礼》:夙兴,设洗,直于东荣。

笔洗,洗笔用的器具,这个我们至今仍在使用。

那么洗石,就是象脸盆一样的石头,这个在地质学上就叫冰臼


你如果读史书,把历史记载和现今的地名对比,会有很多疑惑的地方

比如,鼎鼎有名的秦淮河,如果按照当今的历史解释,就有很多难以解释的惆怅

——在陕西;

淮河——在河南安徽;

秦淮河——又跑到了到了江苏南京,变成了一条臭水沟

作为“863计划之一,消耗巨资进行的秦皇陵考古工程,在号称已经发现秦始皇地宫的情况下,却对外宣告暂不发掘,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心虚

如果陕西的秦始皇陵发掘了,却找不到秦始皇的任何信物,考古队将丢人丢到全世界;

如果陕西的秦始皇陵发掘了,然后宣称找到了秦始皇的种种信物,必将是又一个曹操墓,纸包不住火,考古队还是要丢人丢到全世界

怎么办呢?暂不发掘是最好的办法啊,我宣称发现了秦始皇地宫,只是暂不发掘而已,这个总不丢人啊

只是可惜了白花花的银子啊。据说,秦始皇帝陵遗址公园建设已累计投入7.7亿元。

3、羬羊是什么

有兽焉,其状如羊而马尾,名曰羬羊,其脂可以已腊。

腊,在疾病上指皮肤干燥,《黄帝内经》载:皮寒热者,不可附席,毛发焦,鼻槁腊,不得汗。肌寒热者,肌痛,毛发焦而唇槁腊,不得汗。

那么这种野兽的特征就是:外形象羊,但尾巴象马尾,名字叫羬羊,它的油脂可以治疗皮肤干燥。

羬羊,其实就是今天的剑羚。有图有真相:


剑羚外形象羊,尾巴象马尾,这个一看便知。

关于剑羚的油脂药用,目前没有找到确切记载,但是羊油有补虚、润燥、祛风、化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虚劳、消瘦、肌肤枯憔、久痢、丹毒、疮癣等症。谨慎推断,剑羚羊油的效果要比普通羊油更胜一筹。

剑羚外形象羊,尾巴象马尾,这个一看便知。

关于剑羚的油脂药用,目前没有找到确切记载,但是羊油有补虚、润燥、祛风、化毒的作用,可用于治疗虚劳、消瘦、肌肤枯憔、久痢、丹毒、疮癣等症。谨慎推断,剑羚羊油的效果要比普通羊油更胜一筹。

说到笑话,老马又想起了另一个成语泾渭分明

资料显示:

唐代杜甫有浊泾清渭何当分旅泊穷清渭,长吟忘浊泾等佳句,其诗中有7次提到清渭4次说到浊泾”(渭清泾浊)

宋代记载中和唐代一样清渭浊泾

清代乾隆派陕西巡抚秦承恩,对泾渭进行考察得出了泾清渭浊的结论。这个结论,延续至今。

那么,到底是是唐、宋记载有误,还是清代将泾水和渭水的位置张冠李戴了呢?

有人开始捣糨糊了,说,唐宋记载和清代记载都没有错,最开始时是泾水清渭水浊的,后来到了唐宋,变成了泾水浊渭水清。到了清代以后,又变成泾水清渭水浊了。证据呢?证据就是《诗经》泾以渭浊,湜湜其沚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泾,指泾水

以,指把、拿、用

渭,指渭水

浊,指浑浊

湜湜,指清澈的样子

沚,指水中的小块陆地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这句话的意思,是泾水把渭水搞浑浊了,但渭水里小洲处的水还是清澈的。和后面的宴尔新昏,不以我屑对应,表明了女子的洁身自好。

诸位,看清楚了没,泾以渭浊,泾水把渭水搞混了,《诗经》里记载的,也是泾水浑浊、渭水清澈。

为什么到了清以后,就变成泾水清澈、渭水浑浊了呢?

3、钱来之山在哪里?

钱来之山是华山之首,也就是大别山最东端的一座山。那么,对应今天的地图,钱来之山在哪里呢?

老马研究发现,这里的钱来之山,其实就是历史上曾经的南岳——衡山。

关于南岳衡山,历史上有多种名称,分别是衡山、潜山、霍山、天柱山、皖山等。因为各种原因,在目前的中国总共有三座:湖南衡阳的衡山;安徽潜山县的天柱山;安徽霍山县的南岳山。这三座山都坚称,自己才是真正的南岳衡山。那么,谁才真正是历史上记载的衡山呢?

老马说,都不是!

要搞清楚历史记载中衡山在哪里,我们必须先要搞清楚,衡山,为什么叫衡山呢?

东汉的郑玄解释说,南岳衡山的名称是根据天上的星宿分野而来的。在上天为管注生死的星宿,在下则管生长发育,象一把秤一样,要保持两头平衡,所以叫衡山。因为衡山对应天上28星宿之轸翼,度应玑衡,即象衡器一样,可以称量出天地的轻重,也能保持天地间的平衡,能够铨德均物,褒扬人间的真善美,惩治人间的假恶丑。

恩,郑玄这个所谓的大儒似乎满腹经纶,其实说了那么多,不过是忽悠而已。后世读儒家著作而受误导,此人是罪魁祸首之一,这先按下不表。

而真相是,衡山之所以被称作衡山,其原因和华山一样,是因为其山是走向象古文字字。历史中记载的衡山国、衡山郡,均是其管辖境内有此山得名,国、郡因山得名,而非山因国郡得名。


上图中的山,在现实中没有准确命名,因其大部分在岳西县境内,老马姑且将其命名为岳西真衡山

为什么说岳西真衡山就是钱来之山呢?

原来呀,古代泉、钱通用,钱来之山,实际上是泉来之山,言泉水从此山而来。潜山,也是泉山之谐音。岳西真衡山上有著名的高山温泉,是谓泉来之山

那么,衡山在古代为什么又叫霍山呢?《尔雅》言,大山宫小山,霍。岳西真衡山中有山,是谓霍山

衡山在古代为什么又叫天柱山?因岳西真衡山主峰老佛顶山高而险,海拔1539米,周边群峰拱卫,似擎天一柱,是谓天柱山

那么,岳西真衡山上有大别山五针松和冰臼吗?

答案是肯定的。

岳西真衡山一带有一个头陀镇,头陀镇有一个石盆村,根据公开的资料,石盆村山场面积17550亩,植物种类两千余种,其中林木600余种,大别山五针松、多枝杜鹃是独特珍贵的树种。

更为奇特的是,石盆村有一种特产石,当地人叫做石水瓢,其实呢,就是冰臼!


岳西真衡山有剑羚存在吗?暂时没有相关资料证明有存在

本章小结:

1、华山:今大别山

2、钱来之山:今安徽省岳西县真衡山

3、松:今大别山五针松

4、洗石:今冰臼

5、羬羊:今剑羚

补充:

钱来之山命名原因之二

钱来之山为泉来之山,是字中间部分也可分解为古文字和古文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