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海经之青丘之山

(2015-01-19 15:25:24)
标签:

历史

旅游

山海经

文化

人生

分类: 山海经

青丘之山

又东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阳多玉,其阴多青雘。有兽焉,其状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婴儿,能食人,食者不蛊。有鸟焉,其状如鸠,其音如呵,名曰灌灌,佩之不惑。英水出焉,南流注于即流之泽。其中多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食之不疥。

1、青丘之山在哪里?

按照〈山海经〉作者的指引,我们从雪峰山向东走三百里,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湖南江西交界处的一列山——罗霄山。经本人研究,这里的罗霄山正是〈山海经〉中的“青丘之山”!

1)玉石

〈山海经〉中记载青丘之山“其阳多玉”,那么,罗霄山一带有没有玉石呢?答案是肯定的。前面我们已经讲国,古代“玉”的范畴很宽泛,只要是有光泽、漂亮的石头都可以称为玉。罗霄山一带矿产资源丰富,其中比较典型的有其东侧的兴国县,因萤石资源极其丰富被誉为“萤石王国”,这里的萤石矿远景储量在2000万吨以上,储量占赣州市的60%以上,居全国第二,具有储量大、分布广、品位高等特点。目前,该县已探明的大储量矿床有4处,矿化点29处,兴国萤石原矿品位高,成份简单,氟化钙最高品位达91.6%,平均品位达63%


2)青雘

〈山海经〉中记载青丘之山“其阴多青雘”,那么,青雘究竟是什么?

“青”,在古代多指“黑”,“雘”,本意是指赤石脂(一种粉红色陶土)之类的颜料,“青雘”,就是指黑色似土的颜料。中国书画一般称做“丹青”,就是因为其主要是用朱砂和墨来创作的,那么这里的“青雘”,就是指的墨的原料。墨按照原料来源分两类,一种原料来自天然墨,也就是石墨;另一种原料来自人工,如碳黑、松烟等。〈山海经〉中记载的青雘,因为是山中所产,当是指天然墨,即石墨。

那么,罗霄山一带有石墨矿吗?答案再次震撼你我,在罗霄山西侧的郴州市,其蕴藏的微晶石墨占全国微晶石墨总储量的60%,是目前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微晶石墨产地!

综上所述,罗霄山一带大量出产萤石等矿产,大量出产石墨,符合青丘之山“多玉多青雘”的基本特征。


:罗霄山资料

湘江、赣江及北江部分水系的分水岭和发源地,湘赣两省边境山脉,一般系指袁水和渌水谷地以南,包括武功山、万洋山、诸广山等山地。由于受“多”字型构造控制,表现为岭谷相间,镶嵌斜列。武功山主要由上古生界及中生界地层和印支-燕山期岩浆岩所组成,呈北东向隆起,于醴陵-攸县和茶陵-永新及萍乡、莲花等盆地之间,长约150多公里,宽达3045公里,边境制高点1405米,主峰金项在江西省境内,海拔1918米。万洋山和诸广山主要由燕山期岩体及古生代地层组成南北向隆起带;岩体长200公里,宽5060公里,为隆起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地貌上表现为层峦叠嶂,山岭高大。万洋山区的南风面海拔2120米,八面山主峰石牛仙2042米,诸广山的齐云峰2061米。山区气候温暖湿润,生长松、杉、楠、樟、毛竹等常绿针叶、阔叶树种,有大量热带区系植物分布,如酃县低山沟谷有红勾栲、蕈树、光叶白兰,汝城有桃金娘、百日青、凤凰楠、广东厚皮香、白桂木、罗浮栲等。万洋山中的桃源洞尚保存面积约3400公顷的天然常绿、针阔叶林区。八面山有杜仲、福建柏、银杏、银杉、红皮紫茎、银鹊树、南方铁杉、红豆杉等珍稀树种。林区栖息短尾猴、水鹿、林麝、华南虎、金钱豹等野生珍贵动物。由于山区经多期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著名的有汝城白云仙、茶陵邓阜仙、桂东川口等地的钨矿,茶陵潞水的磁铁矿,茶()醴(陵)煤田与资(兴)汝(城)煤田。罗霄山地水能蕴藏丰富,其间垭口有沟通邻省之便。罗霄山脉中段,包括江西的井冈山、宁冈、永新、遂川、莲花和湖南的茶陵、酃县等县的相邻山区,是土地革命时期红色政权的根据地,迄今仍保存有许多革命遗址和文物。


2、九尾狐是什么?九霄山是否有这种动物?

《山海经》中对九尾狐狸的特征描写有五,一是其状如狐狸,二是九尾,三是其音如婴儿,四是食人,五是食之不蛊。

参照前面在“九尾羊”的考证结果,我知道这里的“九”并非数字“九”,而是通“鸠”,“其状如狐而九尾”,实应为“其状如狐而鸠尾”,那么“九尾狐”实应为“鸠尾狐”,其特征翻译为白话文应该是:这种动物外形像狐狸,长着鸽子一样的尾巴,叫声象小孩哭,能吃人,吃了它不得腹胀病。(注:“不蛊”传统翻译为“不受邪气侵害”,本人认为作为疾病来讲,应该是翻译为“不得腹胀病”)。

那么,世界上有这种动物吗?有的。经本人研究,《山海经》中的“九尾狐”,就是今天的珍稀动物、豺的本家——薮犬。

1)外形。薮犬的外形很奇特,看起来像什么?狐狸?狗?狼?都象一些,但又都太象,而实际上,薮犬是是豺属(亚洲豺狗),非洲野犬属(非洲野犬)的亲戚,同属于薮犬亚科。

2)鸠尾。薮犬的尾巴和其他犬科动物比起来,太有个性了,短,小,顺着尾骨下垂,标准的鸠尾形态。这个特征是让古人感到奇异的主要原因,也是让我们疑惑和误会了几千年的根本所在,九尾和鸠尾,一字之差,给人的想象空间太不一样了。估计不少人会对这个尾巴失望吧,哈哈,事实往往是残酷的。

3)叫声。薮犬属于珍稀动物,对它的研究资料很少,暂时没有它的叫声资料,不过它的本家豺狗叫声据说和猫叫春一样,也就是婴儿啼哭一样,不知道薮犬会不时一样,待考。

4)吃人。薮犬和豺狗一样,能捕杀较大的猎物!

5)食之不蛊。“蛊”在作病名时,泛指由虫毒结聚,络脉瘀滞而致胀满、积块的疾患。《赤水玄珠·虫蛊》:“蛊以三虫为首。”“彼蛊证者,中实有物,积聚已久,湿热生虫。”《证治汇补》卷六:“胀满既久,气血结聚不能释散,俗名曰蛊。”不蛊,应该指不得因虫病等引起的腹胀病。

薮犬的药用价值暂时没有资料可查,但它的亲戚亚洲豺犬的豺皮有治疗腹胀病的药效,“主诸疳痢,腹中诸疮,煮汁饮之,或烧灰和酒服之;其灰敷匿齿疮。"疳,中医病名,患者为小儿,表现为慢性营养不良及消化不良、面黄肌瘦、大便泄泻而酸臭,多与哺乳不当、饮食失节、病后失调及虫积等因素有关。疮,肿块也。因此,豺皮的药用价值和“蛊”的症状是相符的,薮犬的药用价值是否也和豺狗一样,要等更多的资料,待考。

综上所述,《山海经》中的“九尾狐”,极有可能就是今天的薮犬。


补上薮犬的资料:

薮犬亚科的三个亲戚间外形上相差很大。最独特的大概就是薮犬了。薮犬分布在中美及南美地区。有水狗,林犬等称呼。它的体型不大,体长55——75厘米,有一个短尾长13厘米,肩高25——30厘米。体重5——7公斤。毛色棕红或棕檀色,尾毛颜色更深。喉头处有浅红色斑块。头宽,嘴短。善游泳,还会潜泳。令人惊异的是,它的足部有不发达的蹼。这证明它是经常傍水而生的。它也是唯一长蹼的犬类。体重57公斤,身材矮小,体长575750毫米,尾长125150毫米,身高大约300毫米。头部宽,嘴巴短,毛皮红褐色,尾毛颜色更深,喉头有个毛色较浅的斑块。足部有不发达的蹼。一般成小群活动。发情期持续约4天,10月大时性成熟。怀孕期67天。捕食各种啮齿目动物,也吃其他的陆生脊椎动物。薮犬的头骨较宽,嘴部较短。这表明它有较强的咬力。能捕杀较大的猎物!是稀有而罕见的动物,它们的数量由于栖息地环境的急剧改变而大量减少。对这种动物的研究并不充分。

薮犬生活在南美洲的森林、湿地草原和丛林中,分布在在巴拿马,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巴西,阿根廷,玻利维亚,秘鲁和圭亚那。这一品种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通晓数门知识的“万金油”(它能在许多不同的栖息地中生活)但是从未离水很远被见到。

薮犬是群居的动物。每群约有十余只,具有豺狗和非洲猎犬那种集体出猎,长时间追踪的习性。它们的食谱中有啮齿类动物、各种鱼类、小型爬行类、两栖类以及一些水鸟几乎是所有能到嘴的肉它们都吃。社群之间还会不断发出唧唧吱吱声、倒吸气声、啸叫声作为交流的信号。薮犬是昼行夜伏的动物,群体狩猎喜欢猎取比本身体型大许多的大型猎物,它们每路过边界一次就会排着队倒立着在每个标的物上留下自己的气味,在狩猎过程中它们分工有序,总是有最有经验的头领作为攻击主力,其它的成员负责驱赶和骚扰猎物。尤其是它可以潜水来捕捉水中的动物,这即使是在犬科的族系中也是绝无仅有的。近距离观察薮犬的生活。它们是每天一群一起住在一个兽穴或挖空的树干中睡觉。它们每次都是集体行动,群落的关系是非常社会性的。

那么,罗霄山一带是否存在薮犬呢?

总体上讲,罗霄山是湘江、赣江的分水岭,水资源和动植物资源丰富,其自然条件应该是适合薮犬生存的,但暂时没有资料显示罗霄山一带曾发现薮犬,待考。

3、灌灌是什么?罗霄山一带是否有这种鸟?

《山海经》中对灌灌特征描述有三:一是其状如鸠,就是说外形象鸽子;二是其音如呵,就是叫的声音象在斥责人;三是配之不惑,就是吃了它心神不乱。经本人研究,这里的“灌灌”就是今天鹧鸪鸟!

1)鹧鸪外形:象鸽子,象鸡,象鹌鹑,符合灌灌外形特征;

2)鹧鸪叫声:雄性鹧鸪好斗,叫声特殊,古人拟其音为“行不得也哥哥”,符合灌灌“其音如呵”的特征;

3)鹧鸪药用价值:明代医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鹧鸪补五脏、益心力”、“一鸪顶九鸡”之说;《食疗本草》:“能补五脏,益心力,聪明。”;《随息居饮食谱》:“利五脏,开胃,益心神。”鹧鸪的这些药用效果符合灌灌“配之不惑”的特征。

综上所述,《山海经》中的灌灌就是今天鹧鸪鸟。

资料:鹧鸪是鸟类的一种,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南部各省,一般为中华鹧鸪,属省级保护动物。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成年的鹧鸪全长约30厘米,体重约300克左右,多生活在丘陵、山地的草丛或灌木丛中。雄性鹧鸪好斗,叫声特殊,有人拟其音为“行不得也哥哥”。鹧鸪以谷物、豆类和昆虫为食。36月间繁殖,在草丛或灌木丛中做巢,每窝产卵36个,多时七八个,卵呈梨形,白色或乳白色。鹧鸪肉味在雉鸡之上,是野味上品。此外,也可作斗禽。另有相关名称词牌名和乐器。


那么,罗霄山一带有鹧鸪吗?答案是:现在有,以前也有。

现在来说,已确认的有罗宵山脉的大围山、武功山都有鹧鸪分布。

历史上,在罗霄山一带和鹧鸪有关的诗词就太多了:

鹧鸪词(唐李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鹧鸪词(唐李益)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

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

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

鹧鸪(唐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山鸡是鹧鸪别名)

湘江曲(唐张籍)

湘水无潮秋水阔,湘中月落行人发。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

(罗霄山即是湘江和赣江的分水岭)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宋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

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江晚正愁予,山深闻鹧鸪。

(造口:即皂口,镇名。在今江西省万安县西南60里处。)

另外赏析一首:

鹧鸪词(宋邓剡)

行不得也哥哥!瘦妻弱子羸牸驮。

天长地阔多网罗,南音渐少北音多。

肉飞不起可奈何,行不得也哥哥!

4、英水在哪里?即翼之泽又在哪里?

经研究,本人认为,这里的“英水”,就是今天的浏阳河;这里的“即翼之泽”,就是今天的湘江,原因如下:

1)、先来分析“即翼之泽”。翼,就是翅膀。泽,可指河流,也可指湖泊,这里应该是象湖泊一样的河流。即,后面跟名词时,其义有三,一为接近靠近;二为登上走上,三为就是的意思。那么,“即翼之泽”,是“靠近翅膀的河流”?是“登上翅膀的河流”?还是“就是翅膀的河流”?本人认为,这里应该是“就是翅膀的河流”,也就是说,这条河流的形状非常象翅膀。

再看湘江,长江中游南岸重要支流,干流全长856千米,流域面积9.46万平方千米,沿途接纳大小支流1300多条。但是,我找了半天,也没有找到湘江是“羽状分布的”说法,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湘江流域地处长江之南,南岭山地之北,地势大体为盆地状,东、南、西三面均为山地并以南面的南岭山及东南面的武功山、八面山等较为高耸,山岭海拔在1000m以上,个别山峰在1700m以上。湘江主要支流潇水、舂陵水、耒水、洣水和渌水均来自南面及东面山地,而来自西面的支流如祁水、蒸水、涓水、涟水、沩水等大都比较短小。因而湘江及其支流所构成水系是不对称的,右岸的流域面积占全流域的68%。湘江三面高一面低的地势,水流从三面向中间聚集,看起来更象湖泊;支流偏一侧发展,使湘江看起来更象一只张开的翅膀,这不正好是“即翼之泽”的真实写照吗?

(2)、再来分析英水。

《山海经》中对英水的特征描写有三,其一发源于罗霄山,其二流向为南流,其三是注入湘江。在发源于罗霄山脉而又注入湘江的河流中,严格南流的没有,只有一条河流是西南流向的,那就是浏阳河。因此,浏阳河就是发源于青丘之山的“英水”。

浏阳河资料:

浏阳河发源于罗霄山脉的大围山,有大溪河和小溪河两个源流,分别发源于大围山的北麓和南麓。全长共222公里,流域面积3211平方公里,流经浏阳市、长沙县市共40个乡镇。浏阳河源头至大溪河小溪河交汇处,杨潭乡(现高坪乡)双江口河段为上游;双江口至镇头市河段为中游;浏阳河下游从镇头市起始,最后在长沙市的陈家屋场注入湘江。据《湖南通志》记载浏阳河古称浏水,亦名浏渭河,""是清凉的意思。浏阳河上游,河谷切割深、穿林涉涧、飞瀑珠帘、幽林深壑、河水碧透;浏阳河中游,浏水九曲潆洄、浪卷千堆、姿态婀娜、两岸翠屏、风光旖旎;浏阳河下游,河道宽阔舒缓、田畴沙洲、稻香四溢、波光粼粼、水绿鱼肥。

湘江水系图找不到,只有一长洞庭湖水系图,大家可以看下。


5、赤鱬是什么?湘江中有这种动物吗?

《山海经》中描写赤鱬特征有五:其一外形象鱼;其二面部象人;其三叫声象鸳鸯;其四吃了不得疥疮;其五身体是红色的。经本人研究,“赤鱬”就是今天的东方蝾螈!

其一,东方蝾螈的外形看起来象鱼,符合“赤鱬”其状象鱼的特征;

其二,东方蝾螈的五官基本在一个平面上,符合“赤鱬”所说的人面特征;

其三,东方蝾螈的叫声暂时没有搜集到,待考;

其四,东方蝾螈的药用价值为“用于皮肤痒疹,烫火伤等证”,符合“赤鱬”食之不疥的特征;

其五,东方蝾螈是红腹蝾螈的一种,腹部是红色,所以有叫中国火龙,符合“赤鱬”红色身体的特征。

综上所述,基本可以肯定东方蝾螈就是《山海经》中的“赤鱬”。

附:东方蝾螈资料

学名:Cynops orientalis

科名:蝾螈科Salamandridae

中文名:东方蝾螈(中国火龙)

英文名:Chinese fire-bellied newt

属名:Cynops

食性:以各类昆虫、小鱼或蝌蚪类为食。

分布:中国中部及东部。

型态特徵:耳腺发达,眼部后方无红斑。外观虽与日本红腹蝾螈酷似,然而本种却为全长90mm的小型种。即使变态为成体,体侧仍残留有侧线器官。

生活习性:栖息于山地池塘或水田等静水域,以及山溪流中流速较缓的水域。春季时,会在每一水草上各产下1颗卵。幼生发育至全长35-40mm后,即可进行变态。

东方蝾螈属于两栖纲有尾目蝾螈科蝾螈属动物,广泛分布与我国的东南部的稻田、池塘、静水湖中,以水蚯蚓、红虫、孑孓等小型水生物为食,也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品种,观赏饲养价格不高。

【药名】:东方蝾螈

【来源】:为蝾螈科动物东方蝾螈的全体。

【功效】:除湿止痒、清热止痛。

【主治】:用于皮肤痒疹,烫火伤等证。

【性味归经】:辛、苦,寒。入肺、心、脾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2只。外用:适量。

【别名】:四脚鱼(《中国药用动物志》)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我国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和云南等地。

【药材的采收与储藏】:夏、秋捕捉,洗净,用酒闷死后全体共药用,微火烘干或鲜用。

【拉丁名】:Cynops orientalis(David)

【考证】:始载于《中国药用动物志》。

【中药化学成分】: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脂肪等。


那么,湘江一带是否有东方蝾螈存在呢?答案是肯定的,湘江支流的发源地如大围山、武功山、诸广山等都有东方蝾螈分布。

下面,来看一则资料:

长沙发现"中国小鲵"?专家:普通东方蝾螈

湖南频道(2009-08-23 11:39:30)作者:夏盛稿件来源:潇湘晨报

据潇湘晨报823日报道“绥宁县发现珍稀动物‘中国小鲵’”,昨日经本报报道后,引起读者的广泛关注。昨日,本报热线接到多位市民来电,称比对报道中的照片,长沙也发现过这种“中国小鲵”。郭女士来电说,在长沙开慧纪念馆附近,还有人叫卖这种“小鲵”。

长沙发现古珍稀动物“中国小鲵”?

上午9时许,长沙县福临镇的郭女士给本报打来电话称,她家附近的飘风山深水山洞里发现很多“中国小鲵”,村民们经常能抓到,“在开慧纪念馆附近还有人把它卖钱”。

记者随后来到开慧纪念馆,见到有两位妇女正在一处阴凉地提着瓶子,卖“中国小鲵”。“中国小鲵”被装在矿泉水瓶里,体长在3-5厘米,尾部较尖长,腹部有花斑。

“你们卖的是什么家伙咯?”其中一位妇女回答说,这小家伙在当地叫“潜水狗”,在深山的水洞有很多这种小家伙。

这“潜水狗”是不是“中国小鲵”?记者从贩卖者手上买下几条“潜水狗”,后带到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

湖南师大生物系沈猷慧教授,经过鉴定后表示,这“潜水狗”不是古珍稀动物中国小鲵,而是东方蝾螈,别称四脚鱼、四足鱼、中国火龙,与娃娃鱼幼苗很相似。“东方蝾螈主要分布在湘江以东地区,长沙较为常见,有人拿去作为观赏动物饲养。”

绥宁发现“小鲵”应是肥螈

对于本报报道的绥宁县发现“中国小鲵”一事,沈猷慧教授仔细对照图片,他推测这也不是“中国小鲵”,“是肥螈的可能性较大”。

此外,在颜色上,沈教授认为也不符合特征,“中国小鲵的全身都是灰色的,但不排除个体变异的情况。”沈教授说,中国小鲵的身体一般要扁平些,而照片刊登的家伙身体明显要肥胖。

随后,沈教授拿出他保存的在湖南发现的挂榜山小鲵和肥螈的标本,他介绍说,像小鲵身体一般有肋沟,而肥螈身体比较光滑。沈教授表示,这次在绥宁县发现的“小鲵”和前一段时间在麻阳西晃山发现的“小鲵”,是肥螈的可能性较大,而不是中国小鲵。

(编辑黄廉德)

本章小结:

1、青丘之山就是今天的罗霄山,大量产萤石和石墨;

2、九尾狐就是今天的薮犬,它的皮能治疗寄生虫等引起的腹胀病;

3、灌灌就是今天的鹧鸪鸟,它可以治疗心神不安,罗霄山一带有很多鹧鸪;

4、英水就是今天浏阳河,即翼之泽就是今天的湘江;

5、赤鱬就是今天东方蝾螈,可以治疗疥疮,湘江一带有东方蝾螈分布。

揭开千古之谜——山海经之南山经绝密研究(3)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