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海经之招摇山

(2015-01-19 15:04:37)
标签:

旅游

历史

人生

山海经

文化

分类: 山海经

招摇之山

南山经之首曰鹊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馀,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丽【鹿/旨】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瘕疾。

1、祝馀是什么?

《山海经》经文中对祝馀的描述是“其状如韭而青华,食之不饥”,意思是这种草长的象韭菜而开着黑色(古代的“青色”多指现在的黑色)的花(“华”通花),吃了不饿。我们在百度中搜索“黑花韭菜”,答案就出来了——山海经中的“祝馀”,就是中药中的黑花韭!

【中药名】黑花韭

【别名】黑花野韭、山韭菜、野韭菜、野薤白、苍山黑花野韭、长生草、不死草、野麦冬、书带草

【生境分布】云南、四川

【科属分类】百合科

【性味】甘,平

【药用部位】以植物的全草入药

【功效主治】活血散瘀;祛风止痒。跌打损伤;枪伤;荨麻疹;牛皮癣;漆疮

【各家论述】

⑴《滇南本草》:“作菜食,能养血健脾,强筋骨,增气力。连根捣汁,治跌打损伤,敷患处;根同赤石脂捣烂,晒干为末,擦刀斧伤,生肌长肉,神效。此刀伤之圣药也。”

⑵《全国中草药汇编》“拔异物,止痒。主治异物入肉,漆疮,荨麻疹,疟疾,牛皮癣。”

2、迷榖是什么?

《山海经》中迷榖的特征是“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佩之不迷”,意思是外表象楮树但纹理是褐色(古代的黑色和青色有什么区别网上没有找到权威答案,我理解古代的黑色应该是偏棕褐色),它的花向四周发散(照的意思应该是象光那样照射),佩上它精神不迷乱(传统解释是不迷路,本人认为解释不通,因为从山海经通篇来看,所记载的动植物功效大都应与疾病有关)。

本来这种植物是很难找的,反正从网络搜寻的资料来看,目前还没有人破解。刚开始我也是百思不得其解,能让人不迷路的花,上哪里去找呢(被前人的翻译误导了,呵呵)。但转念一想,既然它是和黑花韭在一起的,那就从黑花韭入手,也许能找到答案。

上面已经查过了,黑花韭又叫“苍山黑花野韭”,于是搜寻目标转向云南苍山,看这座山上都有什么植物,又没有哪种植物和迷榖的特征比较相近。经过一番搜索、对比,谜底终于揭开了,《山海经》中的“迷榖”,就是现在的合欢!

合欢花资料

【效能】

《本草纲目》中记载合欢树皮及花均可入药。合欢花有宁神作用,主要是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眼疾,神经衰弱等。含有合欢甙,鞣质,解郁安神,理气开胃,活络止痛,用于心神不安、忧郁失眠。治郁结胸闷,失眠,健忘,风火眼,能安五脏,和心志,悦颜色,有较好的强身、镇静、安神、美容的作用,也是治疗神经衰弱的佳品。也具有清热解暑,养颜、祛斑、解酒等功效。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主安五脏,和心态,令人欢乐无忧。轻身明目。煎膏,消痛肿,续筋骨,杀虫。活血,消肿止痛。嵇康《养生论》中载,“合欢免忿,萱草忘忧。”若想帮助别人摆脱烦恼和怨忿,就把合欢送给他,种植在庭院中,可使身心愉悦。合欢树花开时采的花,商品成合欢花。花未开含苞欲放时采的花蕾,商品称合欢米,除去枝叶,晒干药用。


3、本章中的狌狌是什么?

《山海经南山经》中狌狌的特征是“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食之善走”,意思是长得象猕猴但耳朵是白的,既能爬行,又能象人一样走路,吃了它的肉能跑得很快。有人说这里的“狌狌”通现在的“猩猩”,本人认为解释不通,因为猩猩类和猴类外形区别比较大,说二者相同实在太牵强。

那么,本章中的狌狌到底是什么呢?本人经过研究,得出的结论是:这里的“狌狌”,就是现在的滇金丝猴!

【兽名】滇金丝猴

【别名】黑金丝猴、黑仰鼻猴、雪猴、花猴、大青猴、白猴、飞猴、黑白仰鼻猴

【分类位置】

目:灵长目PRIMATES科:猴科Cercopithecidae属:仰鼻猴属

【外形特征】虽名为“金丝猴”,实际并无金黄色的毛。身体较川金丝猴稍大,体长740-830mm,尾相对较短,略等于体长,约510-720mm,但比较粗大。身体背面、侧面、四肢外侧,手、足,和尾均为灰黑色。在背面并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长毛。颈侧、腹面、臀部及四肢内侧均为白色。

【分布范围】分布于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云岭山脉主峰两侧的高山深谷地带,面积约20,000km2,向北延伸达西藏境内的宁静山脉,包括云南德钦县、维西县、丽江、剑川县、兰坪、云龙县等县,以及西藏芒康县境内。分布范围分布于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云岭山脉主峰两侧的高山深谷地带,面积约20,000km2,向北延伸达西藏境内的宁静山脉,包括云南德钦县、维西县、丽江、剑川县、兰坪、云龙县等县,以及西藏芒康县境内。


4、丽【鹿/旨】之水在哪里?

《山海经》中关于“丽【鹿/旨】之水”的特征,主要描述有二,其一是西流注入海,其二是其中多育沛(琥珀),经过研究,本人发现,这里的“丽【鹿/旨】之水”,就是今天缅甸的伊洛瓦底江!它的源头,在中国云南境内被称为独龙江!

下面是伊洛瓦底江的资料,有三点和“丽【鹿/旨】之水”特征相符:

其一中国境内独龙江的流向是东北西南流向;

其二伊洛瓦底江在中国古代称大金沙江和“丽水”;

其三伊洛瓦底江流域缅甸境内的密支那、孟拱,是世界闻名的琥珀产地。

伊洛瓦底江Irrawaddy River,亚洲中南半岛大河之一,缅甸的第一大河。中国古称大金沙江和丽水。其河源有东西两支,东源叫恩梅开江,发源于中国境内察隅县境伯舒拉山南麓(中国云南境内称之为独龙江),西源迈立开江发源于缅甸北部山区。独龙江东南流经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西境,然后折转西南,进入缅甸,过贾冈南流,称恩梅开江,两江在密支那城以北约50公里处的圭道会和后始称伊洛瓦底江。河流全长2714公里,流域面积43万平方公里。整个流域受西部山地和掸邦高原的夹束,呈南北长条状,河口段为扇形三角洲(3万平方公里)。

孟拱——城市一译“莫冈”。缅甸北部克钦邦城镇。在密支那西南50公里,孟拱河(伊洛瓦底江支流)右岸,密支那—曼德勒铁路由此经过,还有公路西北通往印度。附近有红玉和琥珀等矿,为全国最大的玉市。


5、招摇之山在哪里?

上面“丽【鹿/旨】之水”的位置我们已经确定,按图索骥,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山海经》中的招摇之山,就是今天怒山及高黎贡山山脉!

怒山是怒江与澜沧江分水岭,横断山脉主要山脉之一。北段在西藏自治区境内称他念他翁山,进入云南省境后总称怒山或碧罗雪山。各分段名称不一,近西藏的山段为梅里雪山;滇藏交界的山段地势最高,称太子雪山;向南约至北纬27°附近的山段称碧罗雪山;至保山市一带又称怒山。山脉作南北向分布,北窄南宽。由于高原断裂上升后,经怒江、澜沧江切割,形成河谷盆地和断陷盆地,如漕涧盆地、瓦窑盆地、保山盆地、六库盆地、上江盆地等。山体岩层主要为古生界的灰岩、砂页岩及少量红层和变质岩。太子雪山是怒山山脉主峰,位于北纬28°18′~28°33′,海拔一般在5000米以上,其中逾6000米以上山峰10余座,最高的卡格薄海拔6740米,为云南第1高峰。太子雪山顶部终年积雪,雪线海拔4000米以上,并发育有现代冰川。其中,省境的明永恰冰川长达8公里以上。怒山(2)

怒山山脉是云南西部中间的一列山地,为唐古拉山脉的南延部分,由西藏东南进入云南省德钦县后,该称怒山或碧罗雪山,南北走向,地势北高南低,是滇藏界山。山峰海拔一般为4500米——5000米,有10余座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峰,雪峰上广泛发育着冰川地貌。梅里太子雪山山顶冰川连绵,冰川面积约100多平方公里,其中以奶诺戈汝冰川发育最典型,规模最大,冰舌的海拔最抵。主峰卡格博峰海拔6740米,是云南省的最高点。在海拔500米以下,分水岭两侧分布着众多的冰蚀湖。西坡是迎风坡,受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降雨充沛。山地成垂直带谱发育,谷地为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向上为亚热带、暖温带、温带和寒带气候。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怒山以山势雄伟、冰雪景观丰富、生物景观奇特二著称。

高黎贡山是横断山脉中最西部的山脉,山高及宽度均较云岭、怒山为小。高黎贡山北连青藏高原,南接中印半岛,使之无论是在气象学还是生物学上,都具有从南到北的过渡特征。高黎贡山北段位于西藏自治区境内,称伯舒拉岭,山体作北偏西走向。进入云南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后,称高黎贡山,呈南北走向,平均海拔约3500米。其中,以北段较高,海拔4000米以上,尾端约2000余米。因怒江切割较深,故相对高度甚大,山势陡峻而险要,是地壳抬升后受河流分割而成的断块山地,多为变质岩组成,下部有大面积的岩浆岩分布。腾冲境内高黎贡山的西坡有近代火山群分布,反映现今地壳活动仍较剧烈(见腾冲火山群)。在保山、腾冲交界处,位于怒江、龙川江谷地之间的高黎贡山上部,1983年建立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6、西海在哪里

“西海”在《山海经》中起到地标的作用,关于其在今天的位置,自古来就争论不休,有说古西海就是今青海湖的,有说古西海在今新疆境内某盆地的,有说古西海在山东的,有说古西海在江苏的,等等。但经过研究,本人发现,《山海经》中的西海,就是今天的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印度河恒河平原!

首先我们来看《山海经南山经》中西海的位置,说“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那么西海,就位于招摇山之下。上面我们已经知道了,招摇山就是怒山高黎贡山一带山脉,那么西海应该位于怒山高黎贡山西南方向。

其次,我们来看怒山高黎贡山西南方向的海,现今有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安达曼海;

第三,我们来看怒山山高黎贡山西南方向的地势,是世界著名的印度河恒河大平原,位于南亚,喜马拉雅山脉和德干高原之间,分属于巴基斯坦、印度和孟加拉国三国,是印度河平原和恒河平原的总称,由印度河和恒河长期冲积而成,东西长约3000公里,南北宽250300公里,面积约80万平方公里。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个世界著名的大平原,原先竟然是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的一部分!

第四,我们再来看“丽【鹿/旨】之水”即伊洛瓦底江的注入地点,是今安达曼海,可知,今安达曼海是古西海的一部分。

综合以上,我们可以判断,在古代,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印度河恒河大平原是连在一起的汪洋大海,这就是《山海经》的西海!


本章小结:

招摇之山:即今云南怒山-高黎贡山一带山脉

西海:即今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安达曼海+印度河恒河大平原

祝馀:即今中药中的“黑花韭”,吃了不饿

迷榖:即今合欢树,合欢花能安神

狌狌:即今滇金丝猴,吃了它的肉能跑很快

丽【鹿/旨】之水:即今伊洛瓦底江

育沛:即今琥珀,可以治疗疮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