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沟通案例(转编)-6
(2011-12-04 22:09:20)
标签:
杂谈 |
题目:争取旅游名额-如何说服上级
孙颖颖在公司里做市场部经理,年底公司为了奖励市场部的员工,制定了一项海南旅游计划,名额限定为10人。可是部门里的13名员工都想去,孙颖颖就向去向上级申请,想再要3个名额。
她跟老总说:“朱总,我们部门13个人都想去海南,可只有10个名额,剩余的3个人会有意见,能不能再给3个名额?”http://blog.sina.com.cn/leaderscn
朱总说:“筛选一下不就完了吗?公司能拿出10个名额就花费不少了,你们怎么不多为公司考虑?你们呀,就是得寸进尺,不让你们去旅游就好了,谁也没意见。我看这样吧,你们3个做部门经理的,姿态高一点,明年再去,这不就解决了吗?”
孙颖颖这次沟通失败了,可她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 http://blog.sina.com.cn/leaderscn
【案例分析】 http://blog.sina.com.cn/leaderscn
1.沟通简析:
你是不是经常在职场沟通中迷失“方向”?看着别人都顺利地到达了“目的地”,你心中很懊恼。其实,你只要换一种表达方式,效果就会大不同。
孙颖颖的错误就在于她只顾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忽视了对方的心理反应。如果她在找老总之前能树立一个沟通低姿态,站在公司的立场上考虑一下老总如此安排的缘由,与老总平等对话,先赞扬后提建议,说服老总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模拟对话如下:
“朱总,大家今天听说去旅游,非常高兴。觉得公司越来越重视员工了。朱总,这事是你们突然给大家的惊喜,不知当时你们如何想出这绝妙主意的?”
“真的是想给大家一个惊喜,这一年公司效益不错,是大家的功劳,考虑到大家辛苦一年,想让大家高兴高兴。”
“这个机会太难得了,大家都在争这10个名额。”
“当时之所以只给你们10个名额是感觉你们部门有几个人工作不够积极。你们评选一下,不够格的就不安排了。”
“其实我也同意领导的想法,有几个人的态度与其他人比起来是不够积极,不过他们可能有一些生活中的原因,我作为部门经理也有责任。这次不让他们去,对他们打击会不会太大?如果这种消极因素传播开来,可能影响不太好。公司花了这么多钱,要是因为这3个名额降低了这个出游计划的效果太可惜了。要是公司能再拿出一些费用,让他们去,我相信他们一定会有所感悟,这对来年的工作会很有好处。而且我会尽力与其他两位部门经理沟通好,在这次旅途中每个人带一个,帮助他们放下包袱,让他们树立有益公司的积极工作态度。朱总,您能不能考虑一下我的建议?”
听了这样一番话,老总怎么能不采纳她的建议呢?http://blog.sina.com.cn/leaderscn
2.沟通指南
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倾诉欲望,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可让对方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他感觉你在关心他。在对方倾诉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断对方说话,要配合眼神和肢体语言,必要的时候,用自己的语言,重复对方所说的内容。在倾听中找出对方的优点,显示出发自内心的赞叹,给以总结性的高度评价。而提建议时只需要尽量向对方说明各种行为可能带来的结果,最忌讳使用命令语气。http://blog.sina.com.cn/leaderscn
3.沟通地图
与上级沟通时,你会不会时常心里发怵?与下级沟通时,你会不会被指责为颐指气使?在办公室沟通中,别人都达到了自己的“目的地”,你却在沟通中迷失了“方向”。糊涂的你是否在无意间丢失了自己的办公室沟通地图?
迷路原因
*只顾表达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忽视对方的表象及心理反应。
*切不可以自我为中心,更忌讳出言不逊,不尊重对方。
看懂地图图例
东–提问
南–倾听
西–欣赏
北–建议
*提问:
提问题要有诀窍。问题分为两种,一种是封闭式的问题;另一种是开放式的问题。封闭式问题的答案只能是是或否,封闭式的问题只应用于准确信息的传递。例如:我们开不开会?只能答开或不开,信息非常明了,而不能问下午开会的情况怎么样。开放性的问题,应用于想了解对方的心态,以及对方对事情的阐述或描述。例如:我们的旅游计划怎么安排?你对近一段工作有哪些看法?在这种氛围下工作你有什么感觉?……每个人都有强烈的倾诉欲望,通过开放式的问题,可让对方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他感觉你在关心他,这也是关怀的一种艺术,就是要问寒、问暖、问感受、问困难……
*倾听:
在对方倾诉的时候,尽量不要打断对方说话,大脑思维紧紧跟着他的诉说走,要用脑而不是用耳听。要学会理性的善感。理性的善感就是忧他而忧,乐他而乐,急他所需。这种时候往往要配合眼神和肢体语言,轻柔地看着对方的鼻尖,如果明白了对方诉说的内容,要不时地点头示意。必要的时候,用自己的语言,重复对方所说的内容。如:你刚才所说的孤独,是指心灵上的孤独,所以你在人越多的时候,越感到孤独,不知道我对你理解的是否正确(要鼓励对方继续说下去)。
*欣赏:
在倾听中找出对方的优点,显示出发自内心的赞叹,给以总结性的高度评价。欣赏使沟通变得轻松愉快,它是良性沟通不可缺少的润滑剂。
*建议:
沟通的目的是达成意见或行为的共识。而建议是没有任何强加的味道,仅仅是比较两种或多种行为所带来的结果,哪个更加完善而优良,供对方自由选择。提出意见时,最忌讳的用语就是“你应该……”、“你必须……”。不论你的建议多么好,与你沟通的对方只要听到这两个词,顿时生厌,产生逆反心理,大多不会采纳你的意见。因为每个人都不愿别人把他当成孩子或低能儿,他们也不是“军人”,随时等着接受“将军”的命令。大多数人听到这两个词时往往这么想,“我要怎么做,还要你来告诉我吗……你以为你是谁……”。
沟通地图正确使用指南针:
第一步:对以前成绩的肯定(赞扬)
第二步:这次事情如果这样做会有更好的结果(良性改进意见)
第三步:我相信你如果多加思考,肯定能把这件事做得非常出色(对批评者的期望与鼓动及暗中的施加压力)
第四步:需要我的帮助随时告诉我(告诉批评者你对他的所作所为是善意的,为他着想的) http://blog.sina.com.cn/leaderscn
4.某网友观点
在这里,这位经理在与领导沟通时出现障碍,没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么如果是你的话,为了这三个名额,你会怎样去跟领导沟通?类似这种问题,相信我们在工作中多少都会碰到,如何跟领导有效沟通,这是一个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也是一个难题。
这一方面是本人的弱项,我迫切希望自己能尽快提高这一方面的能力,所以在此发帖,期望能跟朋友们一起沟通学习。我觉得这里是一块供我们在台下排练的地方,每天不停的排练,纠错,就是为了我们明天能站在职业的舞台上展示我们的才华,所以无论讲得是好是坏,我觉得都是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思考,对提高我们的沟通技巧都有一定的帮助。
1)如果是我,我不会这样做。因为这样做让领导觉得你没站在公司的立场替公司考虑,只会一味满足员工的要求,容易让领导产生不快。
如果是我,我会这样说:“朱总,有件事我想请示你一下,能否将海南的旅游计划稍做改变?”
我想朱总肯定会问:“为什么?怎么改?”
这时我会说:“我们部门共有13名员工,今年的表现都很出色,为了让他们都能感受到公司对他们的肯定和鼓励,避免不必要的矛盾产生,我想能不能对原有计划做这样的改变:降低这次旅游的食宿档次或缩短出游天数,在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再增加三个名额,你看行不行?”
这样说会有三个结果:
第一、就是朱总觉得既然13名员工表现都很出色,删掉任何一人都不公平,也容易产生不必要的纷争,而再改变原有计划也比较麻烦,何不就再增加3个名额。如果是这样,我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第二、就是朱总同意了这样的计划,那么我虽不算完全达到目的,但至少也满足了部门员工的要求,这样大家也能开开心心一起出游,避免矛盾的产生。但我觉得这种可能性没第一种的大,因为这样一来,就得改变已制定好的计划,重新再做调整,比较麻烦。
第三、就是朱总不同意做任何改变,不过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在不增加费用预算的前提下,让大家都能得到公平的待遇,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开开心心一起出游,何乐而不为呢?
2)另外一种处理方式是把这个建议当成是员工自己的请求来表述。
可以这么说:“朱总,部门里的员工让我来请示你一下,能否将海南的旅游计划稍做改变?”
同样,朱总肯定会问:“为什么?怎么改?”
这时我会说:“部门里的员工非常感谢公司对他们工作的肯定和鼓励,很希望能开开心心一起出游,可名额只有10个,但大家今年的表现都很出色,很难抉择该删掉谁,因此让我来请示朱总,能否将原有计划做这样的改变:降低这次旅游的食宿档次或缩短出游天数,在总预算不变的情况下再增加三个名额,你看行不行?”
这样的结果也许更能让朱总龙心大悦,直接增加3个名额,因为难得有这么团结的员工,这么体贴公司的员工,这难道不该嘉奖?我是希望这样,大家觉得呢?呵呵!!http://blog.sina.com.cn/leaderscn
附带说明:
1)本文具体引自:
2)此处选引时已对案例中的部分明显错漏等略加补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