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绘画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写实期。同罗恩菲尔德的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分为:涂鸦期(2-4岁),前图式期(4-7岁),图式期(7-9岁),写实主义期(9-11岁),假现实主义期(11-13岁)和青春危机期(13-17岁)儿童大约从14个月开始自发性的乱涂乱画的行为被称为涂鸦。3岁-4岁儿童绘画处于涂鸦期至象征期的过渡阶段,是儿童绘画的最初级阶段。
儿童涂鸦行为的出现具有跨种族与跨文化的普遍性,正如苏联教育家德廖莫夫所说“并非所有的儿童都会做诗和唱歌,然而所有的儿童都会画画”。儿童的绘画反映出儿童的肌肉协调性、认知、情感缚方面的发展,是孩子对自我内心情绪的一种表达方式,其内容自由、单纯、多样、随性。
儿童涂鸦内容—般都会经历从线(直线、弧线)到形隋缺口的圆、封闭的圆)的发展,从单一形(圆或连皱的线)到形的组合(圆表示太阳、两条交叉的弧线代表鱼或圆上添加线条表示蝌蚪人)的发展。
从儿童涂鸦的动作方式看,刚开始学会握笔的儿童一般会通过手臂和肘部的运动来调整笔的位置。在手指的协调运动能力发展后,儿童逐渐习惯于用手指来调整握笔姿势和笔的位置,手臂和肘部的运动频率下降。儿童涂鸦无论是握笔还是运笔,都遵循从大肌肉到精细肌肉的过渡,从躯干中心运动到远离躯干的肢体运动,遵循“经济性原则”。
皮亚杰在《儿童的空间概念》一书中对儿童的几何空间概念的发展分为三个与不同几何学概念相对应的部分拓扑空间、投射空间、欧几里得空间。皮亚杰指出,儿童的空间概念的发展是按拓扑空间、欧氏几何和投射几何的顺序进行的。儿童最初对生活于其中的空间或世界的印象是一片浑沌、毫无组织的具有拓扑性质的。这个时期儿童对于欧氏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椭圆形作为封闭的图形)的认识还是相同的,画这些图形时全都使用相同的方式。这表明年龄很小的幼儿就有拓扑的直觉,他们已能够领会拓扑学上的关系:邻近、分离、包围、封闭等。而属于欧几里得几何的直线角度等概念,他们还不能领会。儿童到了7、8岁时开始出现了投射直觉和欧几里德几何学的观念。这个年龄的儿童已能绘制直线图形,并能初步领会透视法。到了9、10岁的儿童开始能够理解水平、垂直关系,开始利用坐标系统来理解二维和三维空间的测量。张念芸将幼儿绘画的构图方式划分为六种:零乱式、平行式、并列式、散点式、多层并列式、遮挡式。
研究表明,儿童对待自己绘画“重过程,轻结果”。儿童把绘画当作一种言语过程,画了人、房子、大炮后,他要陈述的言语也就此告终,作为言语的画也就没有意义了,自然也就随手一扔。重过程,是因为要努力表达;轻结果,是因为表达清楚过后“语言”没有保留的必要。看图说话成为支持独自言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儿童的绘画正是为自我言语发展提供形象支持。这一特点,明显体现了儿童画画时的真实心态。
作为成人,我们最大的问题是常常用成人眼光来审视儿童画,总认为孩子们的画不美观、比例失调、残缺不全、与实物常态不符等等。从这种观点出发,成人自然而然地就要指出孩子画的不足和毛病,甚至自觉不自觉地予以“贬斥”或“嘲笑”,进而采用成人的画法教儿童画画,或者不厌其烦地要求孩子照着范画进行临摹。有的成人甚至还会在孩子面前对他们的画进行比较,这些对儿童心智的成长都是极其不利的。
儿童的创造性活动与心智的成长、身体的状况有着密切联系。教育家和心理学家的观察和研究表明,儿童涂鸦所使用的线条类型与其性格趋向有密切的联系:纤弱而胆怯的儿童通常使用雅致的、不果决的、软弱的线条,而有意志力和驱策力的儿童则使用强劲有力的线条。不断画出定型重复的线条的儿童比起面自由而流畅的线条的儿童,其感情更为封闭。线条的强度和变化的方向则显示出儿童在整个涂鸦活动中所保持的自由与警觉程度,这是儿童发展所需要的心理状态。当然,生理上健康的孩子和生理状况不良的孩子所表现的线条也是有差别的,前者通常会使用有力而粗犷的线条,并且用整只手臂来运动,后者所画线条往往过于纤细和柔弱。
http://s12/middle/4a8a9d3anaa337b4f340b&690
http://s11/middle/4a8a9d3anac69c7c983aa&690
http://s9/middle/4a8a9d3anac69c8191918&690
http://s7/middle/4a8a9d3anac69c8521626&690
参考文献:
1.《从儿童语言发展谈“青少年绘画危机”的产生》
2.《从涂鸦看幼儿的心智成长》
3.《儿童绘画中空间表达的研究评述》
4.《儿童涂鸦的发展特点与心理基础》
5.《心理画告诉我们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