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编历史(诗词)故事之六十九:从《井底引银瓶》到《墙头马上》

(2014-08-30 16:36:23)
标签:

情感

    在中国历史上曾经出现过两位白姓的文化名人,一位是后人十分熟知的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另一位是晚他出生454年的元代剧作家白朴。二人在文学创作上还有一些渊源呢。

    白朴(1226~1312)原名恒,后改名为朴,字太素,号兰谷。出生于官宦家庭,与当时的大文豪元好问是世交。其祖籍在今山西河曲,后定居今河北正定县,晚年寓居在今南京市,终身未仕。他是元代著名的文学家、元曲四大家(关马郑白)之一。作品较多,诗词100余首,今存《天籁集》卷中。据文献记载作有杂剧16种之多,今存有《梧桐雨》《墙头马上》《东墙记》三种,前两部为其代表作。

    也真是怪了,白居易不会想到他的同姓人,会在他四百五十年后,在他的作品基础上,又创作出了惊世之作,两位白姓大文人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创作道路上,为后人留下了极为珍贵的精神食粮,他们的作品千百年来都被后人喜爱、传颂。

   《梧桐雨》是白朴的代表作品,也是元杂剧中的上品,它取材于白居易的长诗《长恨歌》,以唐明皇杨贵妃二人爱情悲剧为主线,反映了“安史之乱”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对李杨二人既有同情又有批判,主题思想比较复杂,艺术表现比较成功,是一部传世精品。对后代戏曲的创作也有着重大影响。

   《墙着马上》是白朴的主要作品,同样也取材于白居易的一首诗《井底引银瓶》。白居易的诗是悲剧,在白朴的笔下,改编成了喜剧,其剧情是这样的:

  “在唐高宗时期,尚书裴行检的儿子少俊,奉皇命赴洛阳为御花园挑选奇花异草。裴公子在洛阳花市,看到万花丛中露出一段粉墙,墙内传来阵阵歌声,这是一大户人家,少俊听的入了迷,便把骏马往柳树上一拴,就要登墙……忽见墙头出现一位绝色佳人,这正是洛阳李总管之女李倩君。看到裴公子翩翩美少年,煞是爱爱慕。少俊急命家人取来笔砚,作诗一首,送与倩君,倩君也回诗一首,送与少俊,并相约夜间在后花园会面。夜晚,少俊果然从墙头跳入园中,二人相见之时,恰被李千金乳母发现,逐令二人离家出走。二人来到裴家,因尚书家法甚严,他们便藏住在花园之中,两人共同生活了七年,并生有一双儿女。几年以后,两个孩子长大了,一日在花园中玩耍,悄悄走了出去,正巧被裴尚书撞见,事情泄露。尚书大怒,逼少俊写下休书,把李倩君赶出了家门,留下两个孩子。李倩君回到洛阳家中,因父母已亡,在家守节。后来少俊赴京赶考,并高中进士,任洛阳令,欲与夫人复合,李倩君怨恨当时他无情的休了自己,执意不肯。这时裴行检也才知李千金正是他旧交李世杰之女,以前也曾经为儿女议过婚。一番说明与求情,更有倩君乳母在旁相助,看着一双儿女,李倩君终于原谅了他们,夫妇二人破镜重圆,喜出望外。裴少俊衣锦归家,裴尚书亲自出城迎接回儿媳李倩君,全家老少团圆,皆大欢喜。”

    剧中塑造了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李倩君这一形象,观者与主人公同样的悲喜交集。但全剧从头到了让人看着心酸,实质上却蕴藏着浓厚的悲剧色彩。

    白朴的《墙头马上》,与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王实甫的《西厢记》、关汉卿的《拜月亭》一起,被誉为元杂剧中的四大爱情剧。又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喜剧之一。

    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上海戏剧学校就将白朴的《墙头马上》,改编成了昆曲。成为舞台上经久不衰的优秀表演剧目。

    由当代昆曲大师俞振飞、言慧珠,京剧名家梁谷音主演的《墙头马上》早在1963年就被长春电影制片厂成功的搬上了银幕。受到了中外人士的喜爱。

    白居易的乐府诗《井底引银瓶》又是怎样的呢?

《井底引银瓶》

-----序:止淫奔也

[唐]·白居易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绝。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

 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忆昔在家为女时,人言举动有殊姿。

 婵娟两鬓秋蝉翼,宛转双蛾远山色。

 笑随戏伴后园中,此时与君未相识。

 妾弄青梅凭短墙,君骑白马傍垂杨。

 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知君断肠共君语,君指南山松柏树。

 感君松柏化为心,暗合双鬟逐君去。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

聘则为妻奔是妾,不堪主祀奉苹蘩。

终知君家不可住,其奈出门无去处。

岂无父母在高堂?亦有亲情满故乡。

潜来更不通消息,今日悲羞归不得。

                                  为君一日恩,误妾百年身。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淫奔:男女私奔。指我国古代女子未经父母许可,没有举行正式婚礼而私自与男子结合的行为。

引:拉起,提起。

银瓶:珍贵器具。这里是比喻美貌的少女。

殊:美好。娟:美好。

宛转:轻细弯曲状。

远山色:形容女子眉黛如远山的颜色。

青梅竹马:李白诗“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指两小无猜的亲密。

合双鬟(huán):古代少女发式为双鬟,成婚后即合二为一。

聘为妻:指经过正式行聘手续的女子才能为正妻,正妻可以主祭。

不谌主祀:不能作为主祭人。

苹蘩(fán):苹蘩是两种水草名,古人常用来以当祭品用。

潜来:偷偷来,私奔。痴小:指痴情而年少的少女。

    在封建社会中,私奔往往是自由恋爱之大胆行动,为世俗所不容,为舆论所不许,为此称之为“淫奔”。诗人在这里并没有否定封建礼教,但是他对因自由恋爱而受到迫害的爱情悲剧,一贯地深表同情。

    这是诗人唱出的又一曲封建礼教压榨下的女子怨歌。前三句以两个比喻总概了全诗意旨,“瓶沉簪折”正是女子遭弃命运的写照。

    次二句写女子年少时的花容月貌,下来是写二人相识之前的欢快喜悦,和相识之后所遭遇的不幸和痛苦。

再下来是写女子以身相许,决然私奔的过程,表现了痴情女子的天真和纯洁,以及为情所动、为情牺牲的真实形态。

   “到君家舍五六年,君家大人频有言。”阻挠他们自由结合的正是其家长(大人),她们是封建礼教的化身和代表。

    一个善良、年轻、美貌、的良家女子,只因为与心爱的人私奔,便从此失去了为人妻子的资格,侍奉公婆丈夫五六年之久,仍然换不来婆家的认可,还时不时的遭受白眼。她没有资格参与家族祭祀,她生的儿子也不能成为夫家的继承人。

    中国古代的家长制社会,妻妾之分非常严格,“妾”不是主人,而只是站立的女佣而已。儿女婚姻都要由父母来决定,假如儿女们自由恋爱相约私奔的话,则女方没有资格为妻,双方家族都只认其不过是一个妾而已,也会受到亲朋的低看。

    下来五句接着叙述私奔带来的屈辱和痛苦。“聘则为妻奔是妾”没有经过礼法容许的结合,即使是再相爱,情再深也得不到世人的认可,还要受到闲言碎语的攻击。一生的幸福丢掉了,女子愤然出走,然而天地茫茫,能归何处呢……

   “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诗的结尾两句读起来十分的凄凉,看似劝戒,实为叹息,是诗中女子的叹息,也是诗人对世上痴情女子发出的真心告诫,就是对当今的女孩子也有警世作用。当然,诗人对主人公的同情远远超过了他的劝戒,诗的基调也变得是那样得深沉、那样的凝重。

    白大诗人在这首诗之前,有一句小序:“止淫奔也。”意思是规劝痴情的青年男女们不要私自结合,告诫人们,这种男女私奔的关系,就如同井底的银瓶、石上的玉簪一样易碎易折。

    这首诗客观上反映了封建礼教是如何摧残青年男女、扼杀他们所向往之自由恋爱婚姻的。

    诗中的这对儿男女青年,可没有《墙头马上》那对儿有情人幸运。他们从结合到离异是很无耐很不幸的。诗中揭示了造成这场悲剧、尤其是女青年不幸的根源。这在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里是一个带有普遍意义的、典型的社会问题。

    读了白居易的诗,再回头看白朴在戏中所写的内容,不难看出《墙头马上》《井底引银瓶》二者故事相同,但白剧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则与白诗不同。从“止淫奔”变成了“赞淫奔”, 对自由恋爱进行了大胆肯定,整个剧本,洋溢着火热的激情。它描绘了一个有胆有识敢作敢为的女子,她大胆地追求爱情,勇敢地向封建礼教挑战,成为一曲歌颂婚姻自由的赞歌。剧本结尾也迎合了中国人喜爱大团园结局的普遍心理。而白诗中通过女子自己内心痛苦的独白,刻画出的是一个美丽、单纯、多情、无耐、懊悔而又不幸的女子形象,深得人们的同情,让读者心中充满凄凉,就象是一曲哀歌、怨歌、悲歌。

 

 

 

周工于二〇一三年二月五日星期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