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案例:泥鳅喜欢吃什么
(2012-06-25 09:30:01)
标签:
杂谈 |
分类: 观察案例 |
课题观察案例:泥鳅喜欢吃什么
计良华
今天一位小朋友将一条泥鳅带到了班级的自然角里面,在照顾自然角的时候,几位小朋友再喂养金鱼,可是在喂泥鳅的时候就不知喂为什么了。孩子们就开始了讨论:有的说泥鳅喜欢吃小虫、泥鳅喜欢吃小鱼、泥鳅喜欢吃青菜、泥鳅喜欢吃水草……
然后让孩子明天自己带来的多种食物,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第二天幼儿将自己带来的食物一一尝试着给泥鳅吃。先是水草,泥鳅只是闻了一下就游开了,说明它并不喜欢吃;然后是各种水果,苹果、香蕉、西瓜等,它连闻都没有闻一下就游开了;再是饼干,泥鳅还是不喜欢吃。那怎么办呢?为什么泥鳅都不喜欢吃我们带来的食物呢?这时有一个幼儿大声地说:“我知道了,它生活在池塘里,我看过一部动画片,它们就是生活在那里的。”接着,又有一个幼儿激动地说:“那我们快去池塘看看,那里有什么可以给泥鳅吃的。”“好吧!”我就带着他们来到幼儿园饲养池旁边,找泥鳅的食物。带着泥我们一起来到饲养池,幼儿开始讨论用什么办法找到泥鳅喜欢食物?
“先让泥鳅喝一下池塘里的水,看它要不要喝。”
“不,先掏一些小虫让泥鳅来吃。”
“还是把池塘里每一样东西都拿一点上来让泥鳅试试。”
“那样太麻烦了,还是把泥鳅放到池塘里,让它自己去找,我们看着。”
“那不行,泥鳅要抓不上来了,它的皮肤很滑的。”
“没关系,抓不上来就算了,我们还可以再去买。”
“是的,下次我拿来好了。”
在一阵争论之后,幼儿都同意将泥鳅放到饲养池里,让它自己去找食物。他们都静静地睁着大眼看泥鳅的一举一动。泥鳅进入饲养池后,没有马上寻找食物,而是先快活地游水,过了一会儿才开始找食物。它钻到水草丛里,自由地游穿,很快就不见身影了。幼儿着急了,怎么办?有一个幼儿轻轻地说:“我有办法!就是拿一根小草把水草拨开。”他说完就行动了,很多小朋友拥过来看,刚看到泥鳅就又被惊跑了。正当小朋友们垂头丧气的时候,泥鳅却在显眼的水面下悠然的“哈呼、哈呼”张着大嘴。老师示意幼儿要悄悄地观看泥鳅的举动,这下终于看到泥鳅喜欢的食物了。幼儿终于发现,泥鳅在水面下大口大口的吃着稀泥上漂浮着的一些小生物,还津津有味呢!他们是多么高兴地欢呼着自己的成果,虽然有些幼儿的猜想是错误的,但是他们还是很愉快了接受了这个知识,也在不知不觉中学到了许多书上没有的本领。
孩子们的兴趣由泥鳅转移到了鱼|、虾、蟹、螺蛳等水生动物上,他们不断的有新问题的生成:小鱼也在水里生活,吃什么呢?螺蛳吃什么呢?螃蟹喜欢吃什么呢?让孩子们自己带着这些问题去自己去收集有关的信息和寻找答案,又有一个个有趣而生动的活动在悄悄的生成和酝酿之中。
在科学活动中引导幼儿主动探究式学习,始终遵照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这个理论,即把幼儿在教育、教学中的发展分为两个水平:一个是幼儿现有的发展水平,另一个是“最近发展区”,这个水平上,幼儿的心理过程还在形成中,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要经过一定的努力才能达到。新的教育理念告诉我们:在科学活动中不仅需要操作,更需要创新,不仅需要创造,更需要让孩子学会主动探究,就是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宰者。而在科学活动中在实施以幼儿探究式学习进行教学活动时教师需要做到的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