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Apple Watch 我已经上手有一阵了,但我的使用体验跟很多科技圈同行都不太一样——我没有手表的母舰,配备 iOS 8.3 的 iPhone。我手头有一部无法和 Apple Watch 进行通信的 4s,还有一部 iOS 8.1.2 的越狱 iPhone 6。初拿到表,我以为即使没有 iPhone,手表也可以独立运行,至少可以当一块电子表看时间记步数。可结果让我大吃一惊,这块 Apple Watch 是必须配合 iPhone 使用的。如果手头没有一部适配的手机,这块表只能做饰品。
我不愿为 Apple Watch 放弃越狱,后来想了一个解决方法,先用同事的手机登录我的 iCloud、iMessage 等一通帐号,然后设置手表,再尽数注销。这番折腾之后手表能用了,但是很遗憾这块手表只能与同事的这台手机绑定,帐号之类的还没发现有什么用武之地。
硬件方面,这块手表几乎没有挑剔的地方,表冠的阻尼恰到好处,橡胶表带的手感出奇温润,推送通知时轻轻一震,就像朋友在自己手腕上点一下,这些细节已经让我非常满意了。
在这类可穿戴设备里,我还有一个很欣赏的产品,它就是 Pebble。在我眼里 Pebble 给自身的定位很准确,就是纯粹极客范的电子表,节电的解决方案是电子墨水屏,非常聪明。最新的 Pebble Time 更是我心目中排名前列的智能手表。同样定位于信息推送机,Pebble 和 Apple Watch 究竟有没有高下之分?我找来了曾在苹果实习过交互设计,也为 Pebble 做过许多应用设计的 Jessie Yu,让她谈谈这两块表的长处和短板。
问:Apple Watch 你上手了吧?它几乎是在人们对它还一头雾水的时候就火了,你觉得这股风潮能持续多久?
Jessie:

同时我也不得不吐槽一下 Apple Watch 做的不好的一点,当我拿到手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发现,右侧的数字表冠还有 Home 键的体验非常差,你要点点屏幕,转转滚轮,还要按一按右边的俩按键才能完成完整的交互,而且还要用至少一两只手指进行支撑才能在手腕上按下这个频繁使用的 Home 键。还有一点就是 Apple Watch 沿用了 iOS 对于照片浏览的功能和界面,把 iOS 图片缩略图直接搬到手表上显然是不理想的一种方式,看着屏幕上小小的马赛克图片缩略图,简直无从下手。这些问题都是由于手表这个硬件产品的物理局限造成的,相信苹果下面的产品会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改进。
问:以你在硅谷和纽约多家公司做过交互设计师的经验来看,对于 Apple Watch这个新的硬件品类,上面的应用会是怎么样的呢,会有哪些创新呢?
Jessie:
其实最好的移动端交互设计精髓在于跳出屏幕的局限,比如微信“摇一摇”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这种创新。同样,在未来 Apple Watch 上的应用设计,如何突破硬件包括屏幕大小等的局限也是最容易让优秀的手表应用脱颖而出。
问:你既给苹果设计过产品,同时也完成了 Pebble的多款应用的设计项目,你觉得从交互体验上来说,哪个产品会更博得人心?


Jiaxin Yu 目前在 A9.com 担任用户体验师及产品设计师。
另外一点 Apple Watch 交互体验的学习曲线比较大,对于设计师要求较高,而 Pebble Watch 则相对简单易上手,而且很多交互体验 Pebble 都有专门的工具库可以让设计师开发者上手使用。但是由于硬件上的局限,Pebble 上面的交互创新会比 Apple Watch 少很多。而正是由于 Pebble 手表上的硬件局限,在 Pebble 上的用户体验相比于 Apple Watch 来说非常清楚和简洁,而对于优秀设计师来说,好的产品体验一定要尽量减少交互上的复杂和不确定性,要做减法,所以对于 Apple Watch 的应用来说,这一点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硅谷用户体验设计大师米哈尔·莱文(Michal Levin)说过:”任何好的设计都是通过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方提供给用户满足当下的最好体验”,我想这就是对 Apple Watch 和 Pebble 上设计准则的最好总结。
文章来源:TechCrun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