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深圳首届产品经理大会实录】QQ音视频年轻化之路

(2015-03-09 23:27:54)
标签:

杂谈

文/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社区
3月7日,由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和腾讯大讲堂共同举办的深圳首届产品大会在腾讯大厦举行,本篇是腾讯音视频产品负责人鄢贤卿演讲的《QQ音视频年轻化之路》的完整实录,更多实录文章近期推出,敬请关注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2015/03/yxq.jpg

一、  全面拥抱移动端,向移动端转型

2013-2014年我们解决了全面拥抱移动端,全面向移动转型的事情,做了所有终端消息漫游打通,体验对齐,耗费了大量人力成本,这个过程中很多人体会不到,觉得QQ没有做什么,但是后台做了很多努力,成功把大量在PC时代所使用的用户迁移到移动端。光这个是不够的,因为用户上来不进行深入使用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移动化给我们带来了什么?这是2014年3季度腾讯财报,QQ月活跃樟数8.2亿,同期增长1%。整个峰值情况下我们做了一个有意义的事情,智能终端达到5.42亿,还在高速增长。我们用了一两年时间让它达到了5点多亿,在线用户数达到2.17亿,PC时代超过十年时间让他达到1个亿,但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仅用比较短时间达到2.17亿,同时在线代表着什么?代表着用户活跃度,有这么多用户在线上。如果说多端互通移动互联网带来什么?带来非常可观的用户数。这也就是说一个产品如果踩在风口上还是带来巨大数据。是不是用户迁移到移动互联网就够了,肯定不够。

二、  QQ要年轻化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2015/03/21.png

首先年轻人越来越个性化,越是父母和长辈要求的,越是不需要的。我要的就是符合自己的需求和个性。我非常喜欢去表达,有东西说出来,非常有娱乐精神,全民娱乐时代。大家越来越泛娱乐化。但是确以孤独自嘲。现在宅文化是非常普遍的一个点。为什么IM社交沟通越来越火,虽然表面上大家都可以看到越来越个性,爱表达、去娱乐,但是内心深处是非常宅的。

QQ需要改变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2015/03/4.png

其次,社交是多元化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下,所有用户需求是非常非常分散,兴趣点越来越多,你是没有办法聚焦。还有个性是多彩的,再不像以前是千篇一律、暗淡,要有非常多好玩有趣、duang一下就出来的东西,让你感觉兴趣,这样可以多停留几秒钟,也许这几秒钟就变成一个活跃用户。

其次要有共同兴趣。

整个发现里面加强了像附近的人,2014年新增加了兴趣部落,大家可以同城各种玩法。有兴趣部落,同学在一起会共同追某一个明星,或者某一个游戏群里做交流,都会把人聚集起来。还有就是要凸现出用户与众不同,我们做了很多首次尝试的创意,在其他产品没有的。给用户带来很多不一样的感知,大家发现用QQ跟用别的APP有不一样的东西,因为用了这个有一种说不出的差异化的体验,这就是我愿意用的。

QQ音视频的年轻化之路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2015/03/6.png

这是一个典型场景,在这个场景下怎么做呢?用户这么碎片,主要使用时间全到移动端了,在移动端时代,语音需求比视频需求大,刚需产品下有些很小的产品、够年轻、解决用户需求,就是要做。

第二,分析一下用户群体。首先传统场景是熟人沟通,熟人沟通一样可以很好玩。更基础的体验,年轻化、个性化。陌生人沟通,追求刺激,我们社交体验多元化、场景化。服务沟通,给用户带来惊喜。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2015/03/8.png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2015/03/10.png

http://image.woshipm.com/wp-files/2015/03/12.png

最后一个点,QQ接下来怎么界定或者怎么做。首先我们会解决沟通的诉求,文字、照片、表情、语音、视频这样一些基础的能力。其次是要解决社交的属性,像QQ群的群聊、空间、附近的人、兴趣部落、把人的社交属性连接到沟通通道上。最后是解决用户外延出的生活问题,比如游戏、购物、音乐、阅读、健康、吃喝玩乐。这些都是大家看到的。可能通过这样一个梳理,大家就很清楚路径。

 

更多2015深圳首届产品经理大会现场实录文章将相继推出,敬请关注。

(以上文章系小雪根据“2015深圳首届产品经理大会”实录文字整理而成,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并保留本文链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