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学》学案

(2014-03-12 12:57:16)
标签:

文化

分类: 学案汇集

《大学》学案

【学习目标】 

1 理解“修齐治平”的基本思想,探讨这些思想的现代意义。 

2、理解《大学》“三纲”“八目”的逻辑关系,分析递进论证的内容与效果。

3、积累文言词句,把握文意。

第一学时

一、知识积累

 1.了解文化背景 

《大学》原是《礼记》里的一篇,一般认为是曾子所作,也有人认为是秦汉时的儒家作品。在宋代以前,《大学》在儒家思想学术中的地位并不是很突出,由于它论述了儒家为学治世的基本原理、原则、方针、步骤和方法等,所以中唐以后,逐渐受到儒家学者的重视。唐代韩愈、李翱始把它看做与《孟子》《易经》同样重要的“经书”。到北宋得到程颢、程颐竭力尊崇,南宋朱熹又为《大学》作成章句,通过注释阐发己意,并将它与《中庸》《论语》《孟子》合编成一书,这就是《四书集注》。 《四书集注》刊成于宋光宗绍熙元年,当时没有被封建统治者重视。元仁宗延祐年间复科举,官方规定以《四书集注》取士,从此《四书集注》奠定了它在封建正统思想文化中的地位。 

2. .课题释疑 

 A.大人之学 

“大学”是对“小学”而言,是说它不是“详训诂,明句读”的“小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 

B.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古人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修己治人,治国安邦”的大学问。

3、《大学》的主体是 三纲             八目:                                      

二、自学交流探究第1-2

第一段:大学三纲八目的追求。    第二段:通过慎独来谈诚意

1、解释加点词 

 ①知止而后有定。                   ②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③先齐其家                         ④先正其身             

 ⑤先诚其意                         ⑥安而后能虑。           

 ⑦如恶恶臭           )(           ⑧如好好色          )(         

⑨此之谓自谦                       ⑩故君子必慎其独也              

 ⑾见君子而后厌然(                   ⑿著其善(         

 2、翻译下列句子。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慎独是指一个人在独处的时候,也能严格的要求自己,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情。《辞源》中解释到:在独处时能谨慎不苟。《辞海》中作这样的解释:在独处无人注意时,自己的行为也要谨慎不苟

暗室不欺    

春秋时期,卫国贤臣蘧()伯玉一贯遵守朝中礼制,夜间乘车经过卫灵公的宫殿前,按照朝中礼制得下马车步行。他从来就不因夜晚没人看见而不遵守宫廷礼节,卫灵公因此十分器重他,并经常在朝会上夸他暗室不欺

第二学时

一、整体感知

第三段:诚意之后是正心。 第四段:修身的关键是克服感情上的偏私。

第五段:治国必先齐家  第六段: 平天下在治其国的主题下,具体阐述君子的示范作用、民心的重要、德行的重要

二、基础知识

1、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义 

1忿zhì):            2)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3)莫知其苗之硕                4)其机如此                 

5)上老老而民兴孝。               6)上长长而民兴弟。                  

7)悌(ti):                       8慈:             

 (9)尧舜天下以仁                    10)上恤孤而民不

11)而能诸人者               12xie之道:          

2、翻译句子

1)、孝者,所以事君也;悌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

2)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一人贪戾,一国作乱。

                                                                            

3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  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

                                                                               

三、问题研讨 

.“修齐治平”四者的关系如何?要达到身修,需经过哪些步骤? 

 

 

 

 

 

.《大学》的论述可谓“微言大义”,精微的言辞中,蕴含着深刻的道理,这些深刻的道理,对现代人也是很有作用的。请以“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无诸己而后非诸人”为例进行分析。 

 

 

 

第三学时

【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    辟:躲避       B.物格而后知至     格:探究 

C.其机如此         机:机遇           D.见君子而后厌然   厌然:讨厌的样子

 2.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上恤孤而民不倍                  B.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C.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D.是故君子先慎乎德

 3.下列各项中两个句子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A.未之有也        毋自欺也 

B.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孝者,所以事君也。

C.此所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尧、舜帅天下以仁 

D.所谓修身在正其心者         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4.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知至而后意诚

 B.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C.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D.故治国在齐其家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5.下列各项中两个加点词语的用法相同的是(     

A.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故好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者,天下鲜矣 

B.之其所哀矜而辟焉      其所令反其所好

C.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 

D.是故君子有诸己而后求诸人     所藏乎身不恕,而能喻诸人者 

 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    B.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

 C.此谓身不修不可以齐其家         D.孝者,所以事君也

7.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全不属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①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②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③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④掩其不善,而著其善 ⑤此所谓诚于中,形于外 ⑥上老老而民兴孝 ⑦上长长而民兴弟 ⑧无诸己而后非诸人 ⑨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A.①②③            B.②⑤⑨       C.④⑥⑦         D.③⑦⑧ 

8.下列有关课文中节选内容陈述有误的一项是(    

A.《大学》是修身治人的儒家规则,它建议人之追求与建屋相似,须先打好基础,才能按致知、格物、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顺序完成个人追求。 

B.《大学》中提倡“君子必先慎其独也”,指人在独处无人注意时容易犯错误,做人必须表里如一,所以应该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然能遵守道德规范,才算是君子之行。 

C 诚意是意念真诚,不自欺欺人。但是,仅仅有诚意还不行。因为,诚意可能被喜怒哀乐惧等情感支配役使,使你成为感情的奴隶而失去控制。 所以,在“诚其意”之后,还必须要“正其心”,也就是要以端正的心思(理智)来驾驭感情,进行调节,以保持中正平和的心态,集中精神修养品性。 

D.儒学的进修阶梯由内向外展开,这里是中间过渡的一环。在此之前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在个体自身进行,在此之后的齐家、治国、平天下开始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家庭走向社会,从独善其身转向兼善天下。当然,其程序仍然是由内逐步外推:首先是与自身密切相关的家庭和家族,然后才依次是国家、天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