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古文《天的魔术》课改十二周
(2014-05-07 21:27:37)按照我们学期初的教学安排,本周进入《小古文》的学习,周一是我和学生们第一次初探小古文。很早就知道有些学校一直在学习小古文,是以一种怎样的模式进行教学,要求孩子掌握的程度如何,很想了解这方面的资料,但一直没有机会进行交流。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如果我和孩子们一起学习,我要以怎样的方式去教学,到底要交给学生什么,最终达到一种什么样的结果为好?
初次摸索,脑子中对于自己的教学目的、方法还不明确,一节课只讲了第一组的《放风筝》《乡村》,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慢,所以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结果。但既然要上,就要认真上好。怎样来上第二天的课,我得找出思路来,直到周一下午,脑子里还是乱哄哄的,不知怎样上好。
自己想不出,可以借用一下优秀老师的方法,于是,我就上网搜集了部分老师上小古文的教学设计,看看他们的课堂教学,案例不多,但也给了我小小的启示,找到了一点思路。
小古文第二组《天的魔术》共有四篇:《雨》《雪》《日月星》《日时》,如何上好这节课时,我觉得我们的学习才刚开始,方法既要适合自己,又能让学生喜欢,还必须达到一定的学习效果。做一次尝试也未尝不可。于是我进行了这样的设计:
课前预习:
1、把第二组的四首小古文读五遍,结合前面学习的读小古文的方法,边读边在停顿处画标注“/”。
2、安排学生完成几道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记忆大比拼。
小组长抢答,以小组为单位背诵小古文。(昨天晚上的作业)
二、激趣导入
出示图片,如丝的雨,如花的雪……天,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带我们走近千变万化的景象。出示课题:天的魔术。
回忆第二组的四篇文章题目。
三、预习检查:读句子。
出示我认为每篇小古文中比较难读的句子,先指名学生读,然后出示最终结果。有了第一节课的指导,在“考考你”这一环节,学生们读得还是比较到位,没有出现多大问题。其中“日则有日”和“夏日长而夜短”较难,学生还是在读中自己解决了。
四、小组诵读展示
这一环节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可能自己的关注度不够,学生有种意犹未尽的感觉。
五、解决读中的难点:
1、重点指导《雪》的诵读。
重点指导目的:在这四篇小古文中,《雪》篇幅比较长,而且长短不一,学生掌握四字句子的停顿比较容易了,长句就不知从何下手,我想指导他们学读长句。另外,这篇小古文写了雪前、雪中、雪后景色的变化,我还想让学生知道读小古文,也必须有语气的变化。一个人的声音无论多么悦耳,如果他自始至终一个调子,听着听着,也会让人昏昏入睡。所以我进行了朗读的指导。
2、《日月星》
抓住(1)理解两个“日”。
(2)做“比比看”的游戏,理解“又次之”。
学生在学习这篇小古文时的状态是最好的,朗读声音响亮,比比看的游戏也还开心。
3、《日时》
问题:读这篇小古文,你读懂了什么?小组内说说古文的意思,然后选一句话在班内交流。
这样处理这篇文章,我认为它比起其他的几篇理解有难度,如“一日一夜,分为十二时”“夜半为子,日中为午”,学生就很难把握,经过我们的交流,他就能够了解。
六、记忆大比拼
回归四篇文章,以填补背诵的形式,让学生加深对课文的记忆。
七、小组内交流昨晚的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