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
(2019-07-19 15:57:46)
标签:
文化 |
分类: 读书心得 |
近日,翻读了《余映潮语文教学设计技法80讲》,个人觉得十分有用,却不知如何表达,只好照摘,以提醒自己常常读之,思之,为吾后半生教学参考。
所谓有效的教学细节,从学生的学习来看,是语言学习与能力训练的实践活动丰富而且扎实的细节;从教师的教学设计来看,是充分利用课文、把课堂时间大量用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上的细节。
提高教学效率,钻研教学细节的优美设计,需要我们懂得两个方面的重要道理。
第一个方面的道理:什么是语文课程、什么是教学策略?即课标所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第二个方面的道理:什么是“教学”对“教师素养”的要求?即课标所说“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提高教学效率,钻研教学细节的优美设计,需要我们提高两个方面的重要技能。一是研读教材的技能。能高质量地提炼、整合教材中的教育教学资源,以形成知识教育丰富、能力训练扎实的课堂教学方案。二是设计活动的技能。能设计生动、丰富、有一定力度的课堂训练活动,让学生在真正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学习语言、积累知识、提升能力。
学一定是重文本的,一定非常关注课文内容的通读品析,在这里决然看不到淡化文本、脱离文本的做法。朗读教学也一定是重生本的,因为要“朗读”,教师一定需要着力突出学生的阅读感受、阅读品味、阅读欣赏等语文实践活动。
在我的教学中,常常将“朗读”与“体味”合二而一,往往不是单纯的朗读而是将朗读与分析、朗读与体味结合起来。
这样,朗读就能够在训练语感与训练阅读能力方面起更加重要的作用,有些训练效果是单纯的朗读训练永远不可能达到的。
其实,朗读教学还有更为高远的创新境界,如将朗读作为一种训练的课型来设计、将朗读作为一种欣赏过程来设计、将朗读作为一种教材处理的手法来设计、将朗读作为一种信息提取的活动来设计等等。
“要点概括”的教学细节
从文章阅读看,文意概括能力、语言品析能力、表达作用欣赏能力是最为重要的三种能力。
“要点概括”训练的是学生整体把握文意的能力、要点概括的能力、情节分析的能力、抽象提炼的能力等等。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利用这种训练来指导学生对文章或文段进行整体概括,对文章的要点进行概括,对文章的写法进行概括,对文章的层意、段意进行概括,对文中人物形象进行概括,对文中某种表达规律进行概括,等等如果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训练且角度丰富,将会形成一个人终身受用的概括能力与提炼能力。概括能力的训练角度丰富多彩,如内容概括、思路概析、要点归纳、情节提炼、信息提取、图形概说、规律发现、特点抽象、材料综述,仅此就能感受到这种训练的重大作用。
日常教学中的概括能力训练,一要讲究角度的丰富,二要讲究让学生动笔去写,三要讲究对语言的表达形式提出要求。
如笔者教学《泥人张》时对学生的概括能力的训练设计
请同学们对课文进行概说
1.从“内容”的角度来概说
2.从“情节”的角度来概说
3.从“人物”的角度来概说
4.从“主题”的角度来概说
概括能力的训练,需要教师进行“方法”的指导,需要对学生进行比较理性的概括达标训练,如提取主句法、浓缩文意法、大意归纳法、分层归纳法、图表简介法、综合提炼法等思考与表达的方式,都是可以渗透于日常阅读教学之中的。
“文思分析”的教学细节
文章思路分析,文章结构分析,文章顺序分析,文章层次分析,文章情节分析,这五个方面的分析能力是一个人终身受用的基本的阅读分析能力。
细化一点说,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与思路,分析文段的结构与层次,区别文章的横式结构或竖式结构,能准确地游识文章的总分总、总分、分总式等基本模式,能用抓住语言标志的方法概括文意或层意,判断不同文体文章的写作顺序等,都是最基本的阅读分析能力。
在阅读上,不论学生与成人,没有一个人能够绕开它们。
可以说,文思分析的能力,在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系统里占有不可忽视的比重。
中学语文阅读教学,必须非常关注对学生独立地进行文思分析的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此种训练,同样需要教师规范而细致的指导。
语言教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语言教学也是语文阅读教学最基本的内容。其教学研究的内容丰富多彩,有关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的每一项内容中都大有文章可做。从学习语言的一般过程来讲,认知、感受、理解、积累、运用、品析、赏鉴、创造这一系列的环节中,每个环节内都包含着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艺术手法的研究。
语言品味能力,是人最需要的阅读品析能力之ー。在课堂教学中培养训练学生的语言品味能力,是语文教学天经地义的职责。
所谓语言品味,就是品析欣赏文章中的语言表达,品味的角度就是:为什么好,好在哪里,有什么样的表达作用,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或者说,语言品味,就是字词品味,句子品析,文段品读;就是品味词义,揣摩句义,品析重要句段;就是在具体的语境中品析词义,在具体的语境中体会句义,品味词与句的表达作用,说明词、句、段的表达作用和表达效果。
下面我们来看对《故乡》的一处描写片段的语言品味
我问问他的景況。他只是摇头。
“非常难。第六个孩子也会帮忙了,却总是吃不够…又不太平什么地方都要钱,没有定规……收成又坏。种出东西来,挑去卖,总要捐几回钱,折了本;不去卖,又只能烂掉……
他只是摇头;脸上虽然刻着许多皱纹,却全然不动,仿佛石像一般。
他大约只是觉得苦,却又形容不出,沉跌了片时,便拿起烟管来跌默的吸烟了。
这里的品读,深深地进入了课文,深深地进入了人物。
从这个教学片段来看,语言品味训练比较好的方法是“选点品读”集中目力,集中精力,品读课文中写得最好的地方、最美的地方、最起表达作用的地方。在课堂上,教师要少做那些要求学生“选你自己最喜欢的地方说一说”的事儿,这是一种貌似尊重学生其实不求甚解的随意的品读。
“美点欣赏”的教学细节
美点欣赏,妙点揣摩,妙要列举,指的都是品味、探求文章的美妙之处。
“美点欣赏”式阅读教学,是品位高雅的阅读欣赏活动一一在教师的指导之下,请同学们研读、品味、探求、欣赏课文中写得恰切生动形象、给人强烈的美感、给人有力的感染、给人生动的启迪的好语言、好笔法、好画面、好形式等等内容。
下面请读课文《登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潦倒新停浊酒杯。
我们再来看教学中对这首诗的首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进行的美点欣赏:
画面欣赏:首联对起,写登高所见,一连出现六个特写镜头,十四个字勾勒出一幅登高远眺的秋江山水图,动静相映,声色并茂,气韵生动。
字词品味:句中用字遣词极其贴切。深秋九月,潭寒涧肃,沙洲小渚,孤零冷落,所以说“清”:风霜高洁,水落沙出,所以说“白”;因为台高,故愈觉其风大,所以说“急”;风大则水鸟低飞盘旋,所以说“回”。
写景角度分析:出句从感觉、视觉、听觉诸方面着笔:长天高远,秋风凛冽,峡猿悲啼;对句从视觉角度写:小洲清冷,沙滩灰白,上面点级着逆风而飞的鸟群。
表达手法欣赏:全联字字精当,无一虚设。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自对,如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 “渚”、“白”对“清”,读来富有节奏感
景情关系阐释:画面是修淡的,它映照出诗人心中的凄凉。特别是“猿啸哀”和“鸟飞回”这两个细节,跟诗人素有的伤时感情联系起来看,简直就是包括诗人在内的千万个流离失所者的写照。
表达作用分析:那滚滚的长江,萧萧的落木,盘旋的飞鸟,冷清的小渚,也无一不起着渲染环境气氛、烘托诗人情绪的作用,更何况眼前这片凄凉肃杀的景色。
美点欣赏式的阅读训练,承载着内容丰厚的训练内容。凡词句欣赏、章法品析、手法探究、表达作用与表达效果评析等教学内容,都可以运用此法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这是审美的教学,是作品欣赏式的教学,它既可以运用于文学作品,也可以运用于一般社科文章。在教学中有机地适当地运用这种品读课文的方法,可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素质。
本书各篇文章的排列,按原来写作成文的顺序进行,没有刻意地进行分类与整合。这也增加了阅读本书的趣味性。我们可以分篇选读,也可以横向联读,即从字词教学、句子教学、段落教学、朗读教学、读写结合等不同的角度将若干篇有内在联系的短文“联”起来读,以提炼出更多的细节性的教学例证。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