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2015-06-20 17:14:16)
标签:

房产

分类: 放眼天下
作者:清溪河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当前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已影响到千千万教师的教育教学态度,危及到当前整个基础教育质量的提升和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职称评聘问题叠现。一名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高低,直接关乎其面子,影响到收入,所以追求专业技术职务上的晋升,是每一位正常教师乐此不彼的追求。但当前学校教师专业技术岗位的数量是严格按教师数、学校类型等严格设置高、中、初级岗位数。理论上,这种政策是合情合理的,可实际上,因当前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老、中、青教师在数量上呈倒“金字塔”形状,队伍结构与职称设定比例非常不吻合,且教师的专业技术岗位说是聘,其实聘上就下不来,现实是一堆老同志站在岗内,一群中青年教师只能眼巴巴地朝岗眺望,而这部分中青年教师又是当下教育的中坚力量,其即便有突出的专业水平,一流的工作业绩,也只能在一年又一年岗位职数细微的变化中掰着手指等待,工作积极性在下降,开拓创造性在衰退,人甚而变得此许狂燥。更那堪,职称评审中因少数人的打招呼、递条子和评委综合素质的参差不齐,让原本应该公平公正的审判变得有失公允。也因此,开评前一些老师鸡飞狗跳般地找着八字打不上一撇的人,败坏了风气,祸害了他人。

——编制核定墨守成规。现行中小学教师的编制数是按照生师比来核定,而学校的学生数每年都在变,但编制数一核却要管上好几年,实无道理可言。特别是,生师比随不同的学段、城镇和农村学校而不同,但不同得有悖常理,低龄段学生难于管理、农村校往往不成规模,理应在编制上宽容一些,但实则恰恰相反。且近年来,随着人口出生数下降,不成规模的完小、教学点在不断增加,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复式教学”无论如何都是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背道而驰的,但编制部门不懂不管不问,教育部门只能着急干急,最终变得不急。

——结构差异愈加突出。近些年,随着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农村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渐渐突起,已成为新形势下影响城乡教育公平的关键性因素。当前这种结构性矛盾主要体现在学科结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区域结构和性别结构等方面。学科结构性缺编主要表现为一方面教职工总人数并不缺,但许多教学岗位却又空缺,主要是非专任教师所占的比重偏大。另一方面,小学科教师严重不足,如体育、音乐、美术、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严重缺编。年龄结构性缺编主要表现在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年龄较大的教师所占比例过大,中青年教师非常缺乏,如我市某县小学50岁以上的教师几乎占到小学教师总数的50%。性别结构性缺编主要表现在教师队伍结构男女比例严重失调,近几年全市招聘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女教师竟占到80%以上,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工资水平普遍过低。关于教师工资,国家提出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工资的平均水平,一些省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但政策往往一落实就落空。如安徽省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文件上明确要求,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艰苦地区工作的教师特别是村小和教学点教师,适当增加绩效工资总额,增量部分用于发放其生活补贴,广大农村教师得知非常高兴,但受县级财政支出水平限制,只能是白欢喜一场,既而意见更大。另外,每年各市、县对所属党政机关进行年度目标任务考核,排出名次一、二、三后大把发钱,已是引发教师群体不满的导火索。最要命的是,当前一名教师一个月工资的水平还抵不上一名泥瓦匠一个月干上十天活拿到的工钱,养家糊口都成了问题,大谈阔谈立高尚师德已成为一种奢望。

——行政色彩氛围浓厚。安徽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办法第二十一条明确提出,校长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聘任,但很多地方的组织部门却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视权如命,乐此不疲地进行着考核任命、分发行政级别,还美其名曰为教育部门打工。有了级别的校长们普遍做起 “官来”,上下班小车接送,对学校中层命令式训导,对教学研究热情不在,对一线教师开始疏离,对钻营官场之道兴趣陡增,渐而学校中层也开始仿效。

——交流轮岗掣肘重重。关于开展校长教师交流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义务教育法》、《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皖政〔2013〕67号)等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但离具体实施的路还有很远。尽管教育部门从推进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教育自身科学发展等方方面面提出了种种必要性,但人社、编办分别会围绕岗位设置、人员编制的固定性,让教师流动不了,也让省政府要求县域内教师实行“无校籍管理”的构想成为一种美谈。可叹的是,2014年8月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社部终于出身,联合推出了关于推进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的意见,但到底效果如何?值得期待,似乎又不能过于指望。

——学术研究看似热闹。学术研究最通常、直接的体现就是论文发表。这年头想发表篇文章实在是一件容易的事,拿教育来说,虽说国家级期刊掰指可数,但省级、院校级期刊不胜枚举,市县级期刊更是诸如牛毛。但论文质量到底如何?举一例即可明示,2013年某市在中学高级职称评审时,第一次对参与评审人员发表的论文进行了复制比鉴定,结果显示,论文复制比超过50%的竟然占到申报人员总数的33%。学术研究热闹的背后是教师评先评优、专业技术晋升的需要,但究竟研究成果的价值如何,绝大部分只能说是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浅表层推理。

——继续教育每况愈下。当前因培训内容陈旧、培训方式单一、施训教师本身素质的不高,在基层继续教育实施只能靠行政命令一步步推进。但培训单位对培训的热情还算高涨,一来无论是国培、省培,还是市培等其它形式多样的花架子培训,都有一笔不小的经费支撑;二来继续教育证书上的大印执掌于手,多少还有些评先、晋职的老师来拜。教育人都知道,继续教育顶多为教师的成长拓宽些视野。教师的专业发展主要是自我发展,教师成长的动力主要来自个人,它需要教师在教育教学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

——有偿家教层出不穷。国家、省围绕师德建设均对教师从事有偿家教进行了严令吓阻,但效果甚微。有偿家教问题的根子出在国家高考指挥棒乱舞和天下可怜兮兮父母对子女的殷切期盼,让其占领了市场。有偿家教因面广、点多,长期让治理有偿家教者显得力不从心,继而随之任之。但有偿家教会直接导致部分教师眼中唯利是图、钻研教学精神完全不在;让一些师生关系因利割裂;变学生成为学习机器,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智力健康;极大地加重了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教育声誉在群众心目中大打折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