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诗歌分行的魅力
文/心雨玮玮
诗歌的分行,能显出诗歌的魅力!
诗歌是纯感情的文学艺术。诗歌主要是表达感情的,它没有什么都行,唯独不能没有感情;没有了感情,就不是诗了。而感情是需要体验的。对一句诗中感情的体验,需要想象,需要调动以往的感情经验。一句诗独立一行,就表现一句诗的独立地位,更有利于对其中的感情进行全方位的体验。
诗的语言有很强的跳跃性。跳跃性是指,诗句之间的意思往往是不连贯的。上句在天上,下句就在地下;上句是欢喜,下句就是悲伤;上句在秦,下句在宋。。。诗句天生就给人一种孤独印象,有时像一位女子站在一个独立的台阶上,有时像一个舞蹈女子留下的一个美丽姿势,有时它像一个不善言辞,内心丰富的沉默女子,作者需要用智慧去参透它的内心世界。只有体验到了每句诗的感情,才能理解它以一种独立的姿态与其它诗句和整首诗发生联系。
可以说,再没有比单独一行更能表现诗句独立、跳跃的特点了。诗句的独立性和跳跃性,使我们绝对不能把诗句当作散文的语言来欣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如果当作散文来读,恐怕就不知所云了。可见诗歌就是不分行,也是分行的。所以分行更加适合诗歌的欣赏和品读。
诗的含蓄性。诗句就像一个漂在水上的冰块,只能看到漂在水上的部分,浸在水下的部分是要靠我们想象出来的。我们看不见的部分也需要占有一定的空间。一句诗独占一行便是给看不见的部分留下了空间。
诗句讨厌过渡。因为诗句之间都有因果关系,正是它的讨厌过渡,才使我们在书写中,有必要留下过渡的空间,让每一句诗享受独占一行的优待。正是它的讨厌过渡,才使不同的人在阅读过程中有了不同的体验,每个读者有了每个读者不同的过渡方式。
诗句是多义的。任何语言都不会象诗句那样具有丰富的含义,使人们对它产生那么多不同的理解,并能运用到不同的文章中生发出崭新的意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在原诗中是衬托友情的,可它又是旺盛生命力的象征,“马踏八方”是象棋中的术语,如果把诗句比作这里的“马”是再合适不过的。它的多义再一次证明了“诗无达沽”论断。
诗句的纯情、跳跃、含蓄、多义、讨厌过渡的特质。都说明诗句是需要体验,品味。因为诗句的背后还蕴藏着更深刻的部分。这“深刻的部分”实在有必要给它留下足够的位置。所以让诗句独立成行,在扉页上留下足够的空白,不要让它前后左右的句子影响我们的视觉,影响我们的体验。因此,诗歌必要就是分行。
但必须明确,分行只是诗歌的形式,它的纯情、跳跃、含蓄、多义、讨厌过渡才是它的本质。分行的不一定是诗;不分行,或分行不好的不一定不是诗,但它一定是形式不完美的诗。
综上所述,不注重分行,是对诗歌形式不重视的表现,也是对诗歌内容不重视的表现。如何分行,如何分节,如何把一句诗放在诗体中最合适的位置,是每一个诗人认真斟酌,不可随意的。
诗歌意境上的独具匠心,和在结构分行上的独具匠心,应是现代诗人对现代诗歌追求的两大内容。
一首诗的韵律是诗歌感情波动的形式需要,而分行分节也就最能适应诗歌韵律的所需!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