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研究方案

(2019-10-08 08:15:31)
标签:

教育

《小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

研究方案

旧县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掌握必要的计算技能”, 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同时指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迅速的计算能力,这对小学生进一步学习和今后参加生活劳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说计算教学是支撑小学数学的最基本框架,占据着小学数学一半以上的教学时间。

因此,计算教学是小学数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的重要手段。但是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出现的错误多,正确率低,而且出现的错误类型也是千差万别,严重打击了部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丧失了自信心,讨厌数学,甚至有极个别的学生产生厌学的情绪。

我们根据平时作业以及单元测试和期末测试的质量分析情况看,发现我校学生在计算方面普遍存在速度慢、方法不灵活等因素,从而造成学习质量有较大的参差。我们不能简单地把这种错误归咎于学生“粗心”、“马虎”等,其实学生在计算中出现错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对于小学生计算错误进行分类,分析其中错误的原因,以及制定、实施矫正的策略,对于小学生避免或减少计算错误,提升计算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数学组的教师通过讨论,决定开展小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对计算的兴趣,能灵活运用各种运算定律,快速、准确地完成各种有关的计算。

二、研究目标:

1、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将研究如何在课堂教学、学生练习、作业中促进学生良好计算习惯的养成。例如书写习惯、验算习惯乃至打草稿的习惯。

2、促进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如法则、定律、性质、算理等,为计算的正确提供可能。

3、实现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研究。重视“一题多解”、“简便运算”等,提高学生灵活计算的能力。

4、进行口算和估算教学的研究。在日常训练中,做到“能口算尽量不笔算,能估算尽量不笔算”,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5、养成首先认真审题、仔细分析的习惯。克服视觉迁移及注意力不集中引起的感知错误。

三、课题研究范围

1、年级:全校一至六年级学生

2、计算:口算、竖式计算、脱式计算、简便计算、列式计算。

3、计算错误案例:学生在练习、作业、考试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以及教师在多年教学中遇到的典型错例。

4、本课题旨在分析、研究在新课程实施中,以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数学错误率较高的原因,同时寻找能够提高学生数学计算速度好计算正确率的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主要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法:通过作业、练习及时收集学生在计算中的错题,并将错题进行整理归类,形成典型错题资源库。

具体做法:教师准备一本记录本,每次批作业后,把学生出现的各种典型错误记录下来,并从教师、学生两个方面分析原因,不仅要分析错误原因和种类,还要提出解决办法。

2、个案研究法:通过对计算错误较多同学进行个体分析,了解他的心理活动,全面分析学生的出错原因,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解决策略。

具体做法:学生准备一本错题本,要求学生进行“错误整理”,把自己作业本、练习册、试卷里的错误及时记录在错题本里,用简单的话写出错误的原因,并及时订正、归类整理。

3、个别谈话法: 课堂中教师对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点在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发现,注重对学生“发现”意识的培养,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然后找班级部分学生说说自己对于计算的看法

4、经验总结法。边研究边总结经验,不断结合研究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灵活的调整或改进研究的方法,以便取得更好的研究效果。

、课题研究内容

1、计算错题的收集、整理。教师通过学生日常的作业、练习以及学生在平时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对错题进行整理归类,形成错题库。

2、计算错题库的研究。对所整理的错题库进行分析,包括错例演示、原因分析、正确演示等,使之成为以后小学数学教师及学生的重要教学和学习资源。

3、计算错题成因的研究。从学生的心理因素、环境因素、认知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方法、认知规律、概念掌握等各方面研究学生计算时的错误原因。    

4、计算错题解决对策的研究。根据错题成因的不同,依据教育学及教育心理学相应理论,找到与之相对应的解决对策,引导学生重建知识体系,提高计算能力。

(1)透彻理解算理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基础。

(2)准确牢固地掌握法则是提高计算能力的关键。

(3)有效的练习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手段。

5、相应教师对解决策略进行实施,形成书面反思,以备教学策略的不断改进。

、研究策略与实施步骤

本课题的研究实施分为三个阶段,研究时间自20185月至2019年10月。

(一)准备阶段(2018.5—2018.6)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定课题研究人员、课题名称和课题实验班级,制定切实可行的课题研究实验方案。

2、收集课题研究有关资料,做好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二)实施阶段(2018.7—2019.7)

1、分别在一至六年级确立一个实验班,启动课题研究,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研究工作。

2、搜集,整体学生常见典型计算错题,形成错题库。

3、分析研究小学生计算的错误原因。

4、针对错题原因对症下药,对不同计算的错误类型转化策略研究。

5、收集研究材料(文本、图片、视频等材料)。

6、撰写教育教学论文、阶段性总结。

(三)总结阶段(2019.8—2019.10)

1、分析研究数据。

2、整理研究材料。

3、撰写研究实验报告。

4、展示研究成果,召开结题会议,邀请专家、领导对实验结果进行评价、鉴定。

七、预期研究成果

1、收集、整理小学生计算常见典型错题,形成“小学计算常见典型错题库”

2、根据小学生计算错误原因,对症下药,提出相应的对策,形成一套提高小学生计算能力学习的有效策略。

3、《小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课堂教学设计与相关教学论文。  

4、《小学生计算错误成因分析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八、研究工作组织与管理

1、 研究资料:

学校领导向来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提倡科研兴校,科研兴教,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了给教师提供学习环境,订阅了各个学科的教学杂志,如:《陕西教育》、《教师报》、《中国教育杂志》、《小学教学》等十多种。

2、硬件环境:

我校具有完善多媒体器材及网络连接,为课题的顺利开展研究与实施提供了硬件支撑。

3、经费的充足保证:

课题研究的经费按照课题需要,均在校长统一安排下,保证需要,用到实处,能在课题经费上给予充分的保证。

4、时间保障:

学校充分考虑到课题研究人员的实际情况,为确保课题研究工作顺利的进行,减少了研究人员的上课时间,并充分利用双休日加班工作,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任务。

5、人文环境:

学校具有浓厚的“学习气氛”,教研组共同讨论研究的氛围良好,这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6、研究能力:

本次课题组人员都是我校一线主干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研究经验。课题组全部教师都具有本科学历,参加过多次课题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总之,对这项课题,学校将在时间、经费、激励机制、组织等多方面予以保障,确保课题能出成果,出好果,争取圆满结题。

 7、成员及分工

   白延军   课题总负责人,指导课题组工作。

   贺海龙、韩利、王静、李甜  具体负责课题研究工作中错题库的整理,理论知识的培训、各类报告的撰写。

李俊   高年级组错题整理并组织高年级老师进行原因分析、形成对策。

赵淑霞  中年级组错题整理并组织中年级老师进行原因分析、形成对策。

屈雪珍  低年级组错题整理并组织低年级老师进行原因分析、形成对策。

赵小花、武俊杰  管理课题组并负责各类资料的收集、经费的管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