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樱花浪漫时——游记

透过车窗向外望去,座座山峰蜿蜒起伏,处处林木茂盛苍翠,漳州至永福的百公里路程竟然穿越了十座公路涵洞,虽说大多都是在架设在山中的高速路上奔驶,倒也觉得不怎么颠簸。
我们这是“三•八”活动组织前往永福樱花园游览,与往年一样,我这个当过兵的大老爷们还照旧是担任“娘子军党代表”,带着这满满一车叽叽咋咋的退休老娘们去游春踏青。
女人嘛天生骨子里就是喜欢嬉闹,哼歌的,说笑的,车内拍照的,跑前跑后递吃零食的,一路上闹腾得很,三八女神节嘛,放任她们懒得管了,可我奇怪的是,早前组织外出活动总是会有人晕车呕吐的呀,印象还挺深,所以回来我就特地为此写了一首打油诗:
据介绍,永福历史上就是有名的中国杜鹃花之乡,素来享有“高山花园”和“小庐山”之美誉,尤其在改革开放后经台湾茶农在此打理,开辟出大片茶山,又在期间套种樱花,现已樱花总量共达10万多株,42个品种,樱花数量创中国各地樱花园之最,成为世界最大的樱花园,并且早在二月初至三月底则已率先盛然绽放,从而名声远播,比肩早负盛名的武汉东湖还有昆明、北京、青岛、南京等地的一些樱花圣地,这里明显是形成“规模全国最大、时令全国最佳、景观全国最靓”的三大特色,因而成为当地一张烫金名片,叫响全国,《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至此拍摄封面,媒体称其为“中国最美樱花圣地”,“大陆阿里山”。每到花开时节,这里茶绿樱红,漫山樱花,茶香四溢,浪漫了整个春天。
说起樱花,也许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小日本,它竟然将樱花列为了国花,其实樱花最早是由中国传入日本岛国的,那可是由我们中国传入的啊。说起来就来气,为此回来后我又愤然写了一首打油诗:
写完顿时觉得解气了不少。
下得车来,眼前呈现出一大片层层向南缓缓倾斜的平坡石板地,在不远处的一个人工水池中,伫立着一个雕塑类的硕大仿制紫砂茶壶,一股象征着茶水的水流正从壶嘴内缓缓流入池内,我想它的原意就是想告诉来此游览的人们不要忘记,这里也是茶乡哦,这时被吸引的兴奋起来的老姑娘们纷纷拿出手机开始拍照,此处的确是块好地方,虽然海拔较高,但周围都是一座座不大不小的山峦,所以此处被称为“樱花谷”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继续向下走拐往旁边的水泥路,那就是一处热闹的花市了,简直就是游人如织,路边上摆满了各种叫不上花名的美丽植物,还有名目繁多的当地特色的即买即食的成品摊点,耳朵里充斥着叫卖的吆喝声和买卖的讨价声,而我很佩服这帮老娘们一个个全都是买东西的高手,平日里在家买个菜都不惜口舌的一元一角的计较,今天却都显大方阔绰起来了,加上这山里的东西也的确是便宜,一颗珍贵的带花蕾的君子兰15元,鸡蛋大的青枣一斤2元,不一会只见一个个提着不同品种的花儿,吃着嘎巴嘎巴脆的枣儿,嘻嘻哈哈地挤出人群,脸上尽是一副占了便宜的得意笑容,那可都是些可爱的老太太啊。
路旁出现一座显人眼目的巨石垒就的假山流水,石块正面雕刻着用红漆描绘的“大陆阿里山:永福樱花园”字样,显然是这里的标志性景点,在这拍照留影就相当于“到此一游”的纪念意义,老姑娘们大呼小叫的相互招呼着汇拢在一起,在相机的喀嚓声中留下了瞬间的美好记忆。
尔后顺着上山的石块铺地的阶梯路拾级而上的,是一座规划整齐的樱花山,樱花树倒是不少,可惜的是我们来的有些晚,加之前几天连着几天刮风下雨,就只能看到的是残花败叶了,这下可碎了大伙儿的心情,尽管偶尔也有些坚强不屈的花儿还强撑着站立在枝头,但大伙儿已提不起兴趣了,好在导游小姐甜蜜的声音适时地响起:请大家上车,到农家饭店用餐,午后游览樱花园!原来,我们还没进入真正的樱花园啊,大伙儿又乐开了。
农家饭店是个好地方,导游告诉我们,这是一家永福樱花园唯一认可挂牌的农家饭店,果不其然,菜肴上桌一看,农家味十足,粗工大料,切成大块的萝卜、藕段、红烧肉、土鸭汤等,谈不上精细,可那味道却是真的好极了,相当的诱人,那道土鸭汤的鲜美被众人啧啧称赞,也难怪啊,山里的鸡鸭鱼肉可都不是吃着人工饲料喂大的,那些个蔬菜也不是化肥浇种大的,本色、好吃、鲜美,那就是自然的啦。为此咱又写了一首打油诗:
吃完饭在院子里稍歇间隙又有惊喜发现,院门上挂着大红灯笼,两边的院墙都是一种攀挂的牵藤植物形成的围墙,离奇的是整片“植物墙”开满了珠子般大的圆圆的红花儿,底端还吊缀着黄须儿,像极了吊挂的红灯笼,引起了大伙儿的不小兴趣。老板出来解释说,这就是“灯笼花”,还骄傲的说,“永福这地儿就咱这儿有!”老板也是个生意精,“要么?我这有货,一盆5元,卖给你,这可是一年四季都开花的。”哎嘿,不贵呀,都说没见过这种花儿,大伙儿纷纷掏钱买花,买家卖家皆大欢喜。回来后我又写了一首打油诗:
蒙蒙春雨过后,和煦春风吹拂,唤醒了沉睡一冬的茶树,漫山成片的碧绿茶园就像是一片绿色锦缎铺设在了山岗,层层叠叠,葱葱茏茏,苍翠如海,置身在茶海之间徜徉,犹如沉浸在茶叶的波涛之中,十分享受,然而还是觉得缺少点什么,其实想说的就是,这里既没有见到神采飞扬的的采茶姑娘,更没听到刘三姐的那种采茶山歌的对唱,也许这都是那些泛酸文人笔下不切实际的杜撰吧,你想啊,真正的普通的朴实茶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整天忙于辛勤劳作,,要苦于应对“身上衣裳口中食”,哪还有那个闲心思啊?想来生活本该就是如此吧,顿时我心里涌出一股由衷的敬意——
跋山涉水只为遇见你——永福樱花。此行不虚,既有收获也有遗憾,收获还是比遗憾多,足矣!
为此,回来后又再写了一首打油诗,为我们这些有了一定年纪的老人们加油打气,祝福他们健康快乐春常在! 诗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