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
(2022-03-27 15:14:02)
标签:
杂谈 |
分类: 人文历史 |
转:
假如你是一位木商,我是一位植物学家,另外一位朋友是画家,三人同时来看这棵古松。我们三人可以说同时都“知觉”到这一棵树,可是三人所“知觉”到的却是三种不同的东西。你脱离不了你的木商的心习,你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做某事用值几多钱的木料。我也脱离不了我的植物学家的心习,我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叶为针状、果为球状、四季常青的显花植物。我们的朋友——画家——什么事都不管,只管审美,他所知觉到的只是一棵苍翠劲拔的古树。
——《谈美》朱光潜
为什么越是层次高的人,越不爱争论。
1、不屑于争论,因为不值得。
2、高层次的人更容易看清本质,夏虫不语冰。
3、高层次的人,人生境界普通人无法理解。
4、不同的人,不同的人生境界。
稻盛和夫先生说:
“一个人变富前的三个征兆”
1、不抱怨 凡事从自己身上找原因!
2、目标强 心不唤物物不至
3、利他心 利他就是最好的利己!”
希望一个如你一般的人,如山间清爽的风,如古城温暖的光,贯彻未来,数遍生命的公里牌。
口才最重要的是对听到的人产生影响力,评价我讲得好不好,只有一个标准,就是听的人的感受。
说话声音大,至少能产生两个效果。第一,听的人的注意力容易被吸引。第二,讲话的人显得很自信。只要做到这两条,你的口才水平就已经超过了90%的人。
这背后的原理也很简单:人被说服,不是因为对方说的什么道理,而是因为对眼前的这个人的信任。
依靠别人活着,如果别人转身走了,自己就没有了依仗,而靠自己的能力活着,比什么都踏实。
简爱爱自己,首先就是她独立,精神上,她不依赖任何人。
她善良,但绝对不是对谁都善良。
她自尊,并没有因为时代如此,就让自己随波逐流,她拼尽全力守住自己的尊严。
并且,随着越来越大,她越来越有能力守护自己的尊严和价值观。
其次,在物质上,早年跟舅母一起生活,虽然遭受虐待,甚至有时候不给她饭吃,但是她绝不卑躬屈膝。
后来去了学校,她虽然吃尽苦头,但是始终坚守的一点就是,绝不因为物质,委屈自己的内心。
真正的爱自己,并不是说一定要让自己吃山珍海味,并不是要让自己穿最好的裙子,而是即便食物简单,衣服也不够华丽,但是绝不因此觉得自卑,绝不因此就改变自己的初衷。
她说:你以为我贫穷、低微、不美、缈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了,我和你有样多的灵魂,一样充实的心。
人是自己的,只有首先有自己,才知道如何爱人。
真正的爱自己,就是成为那个想成为的自己。
生命太短暂了,不应该用来记恨。
人生在世,谁都会有错误,但我们很快会死去。
我们的罪过将会随我们的身体一起消失,只留下精神的火花。
这就是我从来不想报复,从来不认为生活不公平的原因。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满”的境地,无法企及,但“空”的境界,可由心定。
一心无挂,四大皆空。
空并非什么都没有,恰恰是什么都有。
空,是海纳百川的胸怀,是放下我执的智慧;
空,是豁然大气的格局,是超然脱俗的境界。
正如佛陀所道:“涅槃是毕竟空。”
空·瓶
古语有云:“常存空杯心,不为所知障。”
一只瓶子,如果往瓶子里倒入啤酒,大家会说这是“一瓶啤酒”,如果倒上牛奶,人们称它为“一瓶牛奶”。
瓶子倒进什么东西,这就是一瓶什么东西,只有空着的时候,这只瓶子才是瓶子。
这就是寂静法师著名的理论——空瓶子原理:“人什么都不是,人就是一只空瓶子,你向瓶子里面倒什么,你得到的就是什么。”
倘若一个人在他人看来,无论是学识渊博还是目不识丁,是淡泊正直还是见钱眼开,其实都是自己内心反映出来的“真相”,同时会被贴上相应的标签。
别人产生了注目,自己也有了桎梏。
伊坂幸太郎所著的《金色梦乡》里有个说法,甚为贴切:“命名可是很重要的。有了名称后就有了形象,形象这东西可以左右人的想法。”
人,应当适时清空内心,放下执着,才能无视他人眼光,真正拥有自己。
空·篮
一对爷孙,每日清晨,都早起念书。
有一天,孙儿问爷爷:“我每天像您一样念经书,可是我并不懂,而且合上书就全忘光了。这样读书有用吗?”
爷爷没说话,只是拿了一只平日盛煤炭的竹篮递给孙儿:“你去提一篮水回来。”
孙儿试了好多次,可每次在他飞跑回家之前,篮子里的水都会漏空。
他泄气了:“爷爷,这真的没什么用!”
爷爷反问道:“真的没一点用吗?你看看篮子。”
孙儿这才发现竹篮跟之前不一样了,从里到外都变得干干净净。
是的,世上没有无用功,竹篮打水也不空。
佛陀说:“人生只在呼吸间。”
不要小瞧小事,细节决定成败;不要小瞧“无用功”,它一定正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你某些东西。
时间的残酷,在于它能把人潜移默化地变成不堪重负的模样。
时间的温柔,在于它能够让人潜移默化地体会到生命的洗礼。
空·盒
明朝年间,御史李浚奉命到钱塘县处理事宜,而钱塘县令却不买账,设计害他。
县令派心腹送到李浚身边做侍从,接着命其偷走御史官印。李浚办公要用印的时候,才发现印盒里已经空了,判断出这是县令干的。
李浚没有选择兴师动众的搜查,而是想了一个办法,让县令自动奉还。
几日后,李浚把县令请到家里小酌一番,突然厨房着火,李浚连忙从卧室里取出空的印盒交到县令的手上嘱咐道:“代我保管一晚,明早将其送回,此刻我先扑火要紧!”
县令来不及推辞,李浚已跑去救火。
着火是李浚自导自演,但是县令真的犯了难:如果把空盒子原样送回,那就意味着自己把御史官印弄丢了,这可是满门抄斩的罪过。
斟酌再三,县令只好把偷来的官印放回盒子,次日还给李浚。
李浚当场打开“检验”,官印赫然在目。两人心照不宣,相视一笑,只是一个笑得坦然大度,另一个却笑得羞愧难当。
人最强大的时候,不是自己满载而归的时候,而是给他人递上“空盒子”的时候。
生活中,总是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奇奇怪怪的事。横冲直撞,容易草木皆兵;大打出手,往往两败俱伤。
如果能够学会不动声色地给对方一个“空盒子”,与人台阶,与人体面,谁能否认这不是一种玄妙的生活智慧呢?
电影《一代宗师》中有一句经典台词:“人这一生,要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当你身心皆“空”,就是你最强大的时候,因为谁也没办法从你手中夺走任何东西,那么,你也将拥有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