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学的十大厚黑学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育教学 |
1、劫富济贫:
对成绩特好的泼点冷水,对学习困难的多赏笑脸。
2、阳奉阴违:
学校组织的政治学习,咱可带本小说;各种有名无实的计划总结,网上下载就是。外出改卷可敷衍,内批日记莫应付。多写条评语,多和学生谈心,多参与学生活动。
3、多多赞美:
越是学习差的同学越需要鼓劲,他们不自信;你把他们看成是鲜花,他们就会拒绝再做杂草。想方设法让学生看到自己的点滴进步,这一点非常重要!几乎所有学生都是越夸越赛。
4、不要生气:
学生“不会学”是正态,“不学会”是常态,“学不会”是异态,“会、不学”是姿态,“不会、学”是美态,“不学、会”是变态。
不要期待所有的学生都考试及格,不要希望所有的学生都配合教学,也不要追求所有的学生都爱戴老师。
5、指点迷津:
很多浅显的道理,学生就是不懂;很多自然的做法,学生往往无动于衷。那你就把道理变成故事,把做法分解步骤;再不行就捏着耳朵嘱咐,手把手来教。
6、联系家长:
只要别告状,家长乐于接老师的电话;他们想了解孩子的在校表现,又怕打扰老师;老师主动一点,会有许多好处。最好报喜别报忧。经常借用家长来表扬学生,或通过学生来赞美家长,效果一样。
7、引导竞争:
人的攀比欲望是天生的,竞争状态有利于学习。
让老虎和狮子对决,让骏马和雄鹿赛跑;让野猪和笨熊摔跤,让凶狗和弱狼较量。还要让学生明白,真正的对手只有他自己。
8、学会偷懒:
作文一周后还没讲评,就别再批改;纯粹的抄写,闭着眼打阅。能让学生代劳的,坚决不做;能使学生勤快的,拱手相让。懒娘勤闺女,往往如此。
9、善弄玄虚:
我上中学时有位老师,特会故作玄虚还让学生感觉不到任何卖弄做作,因此他的形象在学生心目中格外高大,我们亲他,信他,学习他,崇拜他,敬畏他说过的每一句话,结果,多数学生胜过了他。
10、学点写作:
心得需要记录,经验需要总结;成绩需要宣传,英名需要传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即使教学考砸锅,说不定撰稿有收获。
干得好不如说得好,干不干先要会说。
不愿意把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讲得多的现象,在当前教学中很普遍。教师在讲台上口若悬河、眉飞色舞地讲解,自我表演,自我陶醉,学生成了“录音机”和“打字机”,机械地听和记,充其量只是回答教师设计好的问题,很少有时间自己动脑、动心、动情、动手、动嘴,学生没有真正真心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一、引当班主任真累!五大班级管理秘诀送给你
(文章来源于:好老师微信平台)
“我被那几个熊孩子气死了!”
“哎,当班主任可真累……”
有人说,没当过班主任的老师,教育生涯不完整。
有人说,想要成为好老师,必须学会当好班主任。
怎么处理班级里的那些“糟心事”?
怎么和各种类型的学生相处?
用什么样的方式管理好班集体,引导孩子不断成长?
曾获得全国优秀班主任称号的袁卫星老师,对班级管理可是颇有一套!他把自己的管理之道归纳为5大“关键词”。
想要当好班主任?快来看看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的5大秘诀都有啥吧!
关键词1:关爱
教师给学生的爱,既要一视同仁也要有所倾斜
案例:后进生讨厌考试,你会帮他“偷”试卷吗?
我做初中班主任的时候,班上有一名学生功课不好,见到考试就害怕,常常借故“逃考”。尤其是数学考试,哪怕是小测验,也要提前两天“装病”。
有一次又要考数学,我提前三天,从数学老师那儿“偷”来一份试卷。在我宿舍并不明亮的灯光下,我手把手地教这个学生答题,从头至尾,无一遗漏。考试的时候,这个学生把我教的忘掉几乎一半,但是还好,考了71分。这对他来说简直是破天荒的事!
接下来的一次考试,我又“偷”到了试卷。但是这一次我告诉他:“这张试卷你自己去琢磨,我实在没时间教你。”于是他借了别的同学的听课笔记,甚至绕着弯子向班里的学习尖子问题。考下来,他得了80分,用数学老师的话来说,“简直是奇迹”!
再接下来,他突然不要我“偷”来的试卷了。他说,他已经认真听课,作业一次也没拉下过。我由衷地赞扬了他,并且用礼拜天整整一天的工夫,和他一起复习考试的那个章节。
复习完,我把“偷”来的试卷交给他,让他亲手扔进纸篓……这一次考试,尽管他只得了63分,但挂在他脸上的,是长久以来从未有过的灿烂笑容。从此以后,他再没有逃过任何一次考试。
班主任管理法:应该把更多的关爱,投向极度缺爱的顽童和后进生
教师给学生以爱,既要一视同仁,又要有所倾斜。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感情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顽童。后进生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如果我们能还他们以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好的教育!
当然,“偷试卷”这样的“爱生”方式并不是什么万能的方子。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那么大,很难把对一个学生的成功教育经验,迁移到对另一个学生的教育当中。但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如果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都敲打着你的心,引起你的思考、关怀和担心,那你就勇敢地选择崇高的教师工作作为自己的职业吧,你在其中能找到创造的喜悦。”
关键词2:尊重
对于学生的心灵来说,越保护,越茁壮
案例:学生课堂闹笑话,你会和大家一起嘲笑他吗?
一位教师在执教六年级数学教研课时,要求学生用举右手表示判断题的正确,用举左手表示错误。突然一位叫王练华的女同学(课后了解是一名后进生)站起来说:“老师,我不知道哪是左手,哪是右手。”语音刚毕,全班学生大笑。
但见执教老师一刹那的惊讶之后便很冷静地制止了全班学生的笑声,对提问的学生说:“请王练华同学看好,这是左手,这是右手。”教师先后伸出左手和右手后说:“同学们,这其实并不可笑,我们每个人都可能发生这种情况,心理学上把它叫做暂时性遗忘。据说大科学家爱因斯坦有一次竟然忘记了自己的姓名。”
紧接着,这位教师话锋一转:“老师很佩服王练华同学,哪是左手、哪是右手的问题都敢提。敢于质疑问难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也是非常好的学习品质。我相信有这种习惯的王练华同学一定能把数学学得很好!”
班主任管理法: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同时也保护了他的学习积极性
教者就像保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自尊心是一个人品德的基础,一旦失去了自尊心,人的思想就会瓦解。如果教师在笑声中继续自己的教学,提问的学生可能再也抬不起头来,质疑的勇气也可能从此就荡然无存了。教者不仅仅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同时还保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关键词3:唤醒
发现人性的纤弱细丝,为学生编织意义和责任
案例:你会把孩子的作文,交给他们的父母批阅吗?
从1998年开始,我每接一届学生都要进行一项“传统写作”:《感悟亲情》。首先我会把《一杯薄薄的思念》读给学生听,这是我追忆已故父亲的一篇纪念文章。然后我让学生课后温习朱自清的《背影》和日本作家栗良平的《一碗阳春面》,那是我最喜欢读,也是最喜欢教的两篇课文。我还推荐傅天琳的诗作《梦话》给学生:“你睡着了你不知道/妈妈坐在身旁守候你的梦话/妈妈小时候也讲梦话/但妈妈讲梦话时身旁没有妈妈//……”
一则“下水文”,两篇旧课文,一首小小诗,以及寥寥的几句“串联词”,在学生心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学生后来写道:“如果老师不布置我们写这篇作文,如果没有他作文前的那番‘讲演’,我还一直以为,父母亲为我做的一切是应该的……”
我没有像往常那样批改这篇作文,而是在看过一遍之后,发还给学生,让他们把这篇作文寄给自己笔下的“亲人”,让他们的亲人来作出最好的评判。此后的一个多月里,我陆续收到学生家长的来信:有的感慨万千;有的甜蜜无比;有的激动不已……
班主任管理法:帮助学生找到,能够唤醒他生命的意义所在
奥地利精神医学家弗兰克博士经常问遭遇巨痛的病人:“你为什么不自杀?”
病人的答案,通常可以为他提供治疗的线索。譬如,有的是为了子女,有的是因为某项才能尚待发挥,有的则可能只是为了保存一个珍贵难忘的回忆。
利用这些纤弱的细丝,为一个伤心人编织出意义和责任,找到“充实”——这便是他的“意义治疗法”。我想,为了让学生不再虚空,为了让学生找到充实,我们的教育,能不能也来一些意义治疗法?这种治疗,其实是一种唤醒。唤醒,也是一种教育。
关键词4:激励
持续激励,从学业到人格再到未来发展
案例:你敢以“性命担保”的态度,来激励学生吗?
这是一位姓端木的中国家长提供的,美国教师对她行将高中毕业的女儿的评价:
斯蒂芬从不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进行学术辩论。她的准备总是全面而准确。有的学生考试时爱靠运气“赢取胜利”,但斯蒂芬不这样,她付出的代价是时间和努力,这在她优秀的作业中有所反映。
斯蒂芬不仅仅是学术机器。她对学习感到兴奋。有的学生仅仅是搜集信息,而斯蒂芬在探索智慧。她与困难的概念搏斗;对有挑战性的问题,她不接受简单的答案。我很喜欢像她这样有毅力的学生。她能适应高水平的大学学业吗?我以性命担保她行。对此,一秒钟都不应该怀疑!
人格的力量。这就是全部。这就是麦粒和谷壳的区别,这就是斯蒂芬的内在。不自负,不自私,不虚伪,她是积极向上的女孩,能够明辨是非。
她不贬低别人,也不利用别人。她尊重人,对人公平、体贴。她具有人格的力量。我就以此来结束我的评价。
约翰·C·科林斯
班主任管理法:用实际的言行,让学生感受到你对他的持续激励
有哪位中国老师会对一个学生的品质“以性命来担保”?!无论对学生学业上的特点描述,还是对学生内在人格的观察,甚至对学生未来前途的预期,都充满着激励!
而这名初到美国“大量的单词听不懂,所有的计算、作图都用计算机,我都不会……”的中国学生恰是在老师的激励性评语中找到了学习的“感觉”。
关键词5:发展
教育眼光别太功利,多些温柔和等待
案例:面对流泪的双眼,我们的教育给了孩子什么?
永远也忘不了一双流泪的眼睛。这双流泪的眼睛出现在某教育行政部门摄制的内部片中。这是一个反例:暗访中,一名学生正被教师进行背对黑板站墙角的处罚。在这名学生的面前,是一堵写着羞辱的白墙;在这名学生的背后,是一面等待求知的黑板。书声依旧琅琅,教师仍在授课。
倾听这名学生心声的,却惟有他身边的簸箕、扫帚和纸篓。忘了这名学生挨罚的原因,只清晰地记得,当采访者把话筒递到他嘴边,问他是怎样的心情时,他的回答,是两行长长长长的眼泪……
班主任管理法:有了今天才有明天,别过早打压孩子的童趣和天真
长久以来,这双流泪的眼睛,在我的脑海里晃动。我禁不住问:教育,究竟带给学生什么?
我们的教育总是十分强调其目标性、目的性。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世界上许多事情都可以等待,唯有孩子们的事情不能等待,因为孩子的名字叫“今天”。——是的,今天。有了“今天”才会有“明天”,一如有了“此岸”才会有“彼岸”。
如果我们的教育,过早地把成年人才有可能有的竞争、挫折、打击,残酷地放到孩子们面前,那孩子们还有什么童趣和天真可言,还有什么智慧和灵性可生?导学生充分认识滥用手机的危害。
现在的学生开始玩手机的年龄都比较早,要想在极短的时间内让学生走出手
机的束缚,那是很难做到的事情。因此,在开展这一项工作的时候,我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一般都是双管齐下,既通过疏导提升思想认识,又依据规则实施有力监管。切记,这一工作必须要有持续性,不是两三周的时间就能见得成效的,至少需要两个月的时间。在疏导的过程中,我更多地依据自己先前几届学生中因玩手机而荒废了学业的具体例子来教育学生。有时候,我还将其写成了叙议结合的文章在班上公开朗读,期望通过这些形式更好地表达我对他们合理使用手机的真挚情感的投入。另外,我还通过一些心理学家和教育专家的经典文章来感染学生,以期学生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这件事,行动上真正能够规范自己。
二、充分利用家长的平台介入学生使用手机。
家长对学生手机的管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好多时候,学校里老师下足了力气对学生合理地使用手机抓出了成效,但学生一回到家里,“成效”便荡然无存了,甚至较之以前更为疯狂地玩起了手机,以求不能在学校玩手机的补偿。遇到这种情况,主要的原因是家长不能管束自己的孩子,听之任之,放任自流。诚然,这并非一日之“功”。鉴于此,许多家庭教育专家经常呼吁,做一位合格的家长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千万不可急于求成。在此姑且不展开论述。
当然,面对不同层次的家长管理和家庭教育,我们不能把问题与责任完全归咎于孩子的家庭,还是应该积极地想一些对策来让家长介入学生合理地使用手机。曾在带上一届学生时,针对部分学生顽固不化的玩手机的恶习,我制定了晚上在家如何使用手机的《手机管理承诺书》,学生和家长共同签字,一式两份,老师和家长共同监督学生。
手机管理承诺书
尊敬的八班各位家长:
自从八班的孩子们入校以来,积极响应八班《手机管理制度》中的相关规定,严格要求自己,努力让手机不要影响正常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可是,最近一个阶段,发现班上部分同学经常携带手机,并在课间玩游戏、登录QQ,直接影响了正常的学习。为了加强管理,合理使用手机,提升学习的效率,除了要求上学不能携带手机(除特殊情况)外,拟制定此学生手机管理承诺书,希家长积极配合。
时 |
使用手机项目 |
备 |
12:15—13:00 |
打电话、听音乐、登录QQ |
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 |
13:00—14:20 |
静音状态 |
安静午休 |
18:45—20:30 |
打电话、听音乐、登录QQ |
时间控制在20分钟以内 |
22:00—22:15 |
打电话、登录QQ |
时间控制在15分钟以内 |
22:15—睡觉前 |
QQ下线,手机可处于开机状态 |
|
睡觉前 |
手机处于静音或关闭状态 |
|
以上承诺,主要针对不能合理管理和使用手机的同学。如果在家长的配合下,对孩子的手机管理和使用有更好更有效的办法,可写于下面的方框内。
|
学生签字:
这毕竟是一种策略和规划,若想让其真正见到成效,家长必须要有耐心去一步步地培养孩子的习惯,尤其是对那些玩手机成瘾的学生更为实用。动作的过程,可以根据具体的进度对表格中的时间做相应的调整,以求最好的方式。这一计划的实施期间,务必加强家校的联系。
在家长介入学生使用手机这一环节中,最让人头痛的是部分家长以强硬的方式来管制孩子使用手机,要么不让孩子买手机,要么不让孩子摸手机,要么狠摔手机威胁孩子。这几种方式都不可取,容易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对峙情绪,久而久之,家长与孩子之间的鸿沟会越来越大。
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不尽相同,家长应该积极地学习一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理念和理论,与时俱进,跟孩子一起成长,切忌以老式的、过时的观念来审视孩子,教育孩子。
三、严格执行班级手机管理制度。
在班级管理中,时刻要告诉学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执行中必须做到公正,不能偏袒任何一个学生。
一般来说,手机管理制度如果让班委或学生制定出来才是最好的,但是学生在制定这一制度时往往隔靴搔痒,起不到真正解决问题的作用。于是,面对这一问题时,我基本上施行“霸王条款”,没有商量的余地。当然,这一点是基于对学生事先的正确引导,并不是蛮横制定规则。
在执行规则时,班主任务必准备一个管理本,详细记载学生违纪的时间、地点等。在“保管”期限满了,学生领取手机时应该签名,甚至简明扼要地写上今后的保证。这样做既是一个保护自己的方法,也是一个震慑后续违纪学生的手段。
四、通过班会引导学生合理地使用手机。
这一类型的班会尽量的让学生去主办比较好。只要告诉学生班会的目标,再选定合适的人选主办,相信会取得积极的效果。比如,我曾组织学生召开过《向手机宣战》《合理使用手机》《放下手机,拿起经典》的主题班会,意在通过这样的班会,让学生感染、引导学生,让学生批评、教育学生,最终使学生从内心深处真正认识到不能合理使用手机的危害所在。
记得在召开《合理使用手机》主题班会的时候,主办的几位同学征得玩手机成瘾的同学的同意,与他们家长取得了联系,得到了家长们的大力支持。家长们要么以书信的方式告诫孩子不要沉迷于手机之中,要么以录音的方式劝导孩子不要因玩手机虚度了年华。现场的氛围热烈而温馨,活动直接和间接地起到了引导孩子们合理使用手机的作用,达到了班会预先设定的目标。
如何让让学生合理地管理并使用手机是班级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面对这一问题时,既不能回避,更不能任其发展。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结合班级管理的特点,拿出切实可行的具体策略来,真正让学生面对手机时掌握有度,能够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