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
朴实无华ztj的博客
师生二十年后相聚的对话与启示

2012年2月11日,是一个特别有意义而又令人难忘的日子,那是分别二十年后与1992届高三(3)班学生的一次大团聚。参加师生聚会的人数完全出乎到场老师的意料之外,全班53人(除了六位同学没有到会),其余有47人参加了聚会。二十年后的聚会,不仅仅是师生之间在情感上的沟通和经历的分享,更重要的收获是与学生对话中所得到的启示或感想。
对话1:“曹同学,你现在从事哪个行业?”“老师,哎呀!我太感动啦,想不到二十年后你还记得我。我现在从事装修工作,目前工作还可以,谢谢老师。”
启示:久别重逢,学生最在意的就是老师是否还认得自己,最感动的就是老师还能说出他们的名字。想当年,自己作为班主任对学生的投入和付出是最多的,所以学生的名字是不会随便忘记的。因为对学生投入越多印象就肯定越深刻。在学生看来,老师能说出自己的名字,起码说明老师心目中还有这个学生,这既反映了师生之间当年所建立的深厚情感,也是对学生的一种尊重和认可,同时也体现了老师对待学生是公平的,并非只记住了当年的优秀生而忽视了一般的中等生或学困生。
对话2:“张同学,现在做什么生意呀?”“我现在帮人家合伙做糕点卖。”“生意还可以吗?”“感觉还不错,挺好的!”说话中显然充满自信和满足感。
启示:所谓行行出状元,八仙过海,各显神通,适者生存。高中毕业后,并非每个学生都有能力考上理想的大学。如何看待自己的职业与社会价值,关键要有合理的定位和良好的心态。如果错位比较或者是盲目追求,只能跟自己过不去。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就行了,其实知足常乐也是一种幸福。
对话3:“陈同学,这些年你在干什么?”“毕业后早期从事外贸工作,但近年主要任务是陪读。”“陪谁读?”“陪自己的儿子读。”
启示:本来这位学生做外贸生意一直很顺利,业绩也很理想。但自从有了小孩以后,更多的精力却在关注儿子的成长。特别是发现孩子有数学天赋之后,更是毅然放弃了大部分的外贸业务,而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培养下一代身上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陪伴和教育是至关重要的。有些家长在这方面却有不同的选择,父母都在外面做生意,把教育小孩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在这些父母的心目中,只要有了钱,一切问题都能解决,孩子最需要的就是钱。完全没有意识到:虽然有了钱财,却丢了人,这又何苦呢?赚那么多钱又是为了什么呢?
对话4:“黎同学,你的小孩现在多大了?”“已经上初一了。”“感谢老师多年的教导和付出!现在当了父母才真正读懂老师当年的用心良苦。教好一个小孩都不容易,何况老师要教好五十多个学生。”
启示:由于阅历和经历的原因,中学时代学生所处的年龄段是不能完全理解老师的用心的,有时候甚至会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反感和对抗,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作为老师,对待学生的不良反应只能采取宽容和理解的心态。教育就是为学生服务,教育就是引导和帮助,理解与宽容也是一种幸福。
老师要善于创造幸福与分享快乐

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工作中,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就是“创造幸福与分享快乐。”为学生创造幸福是生成幸福的源泉,与学生分享快乐则是幸福的延续。当然,幸福是不会从天而降的,而是要靠老师主动去创造出来的。创造就意味着要主动去争取和付出,而不是被动等待与观望。创造幸福的过程也许是艰辛的,但分享快乐的过程却是幸福的。
为学生创造幸福既是为了让自己同时也是为了让学生感到更快乐、更和谐、更温馨。幸福是一种感觉,也是一种状态。幸福不仅仅是物质层面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的。物质层面的幸福往往难以令人满足,但精神层面的幸福却可以来得很简单。创造幸福的目的当然不应该只是为了个人的幸福,而是要尽量让学生感到幸福。因为教师的幸福只有在与学生分享的状态下才能发挥其最大的作用、价值和影响。
毫无疑问,课堂教学过程是为学生创造幸福的主阵地,因为学生的主要时间都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为此,老师要想方设法把教与学的过程变成创造幸福与分享快乐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过程是快乐的,接受挑战是充满好奇的,学习资源是可以共享的,获取知识是有趣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的。当然,有时候创造幸福的方式也可以来得很简单,与学生分享一首动听的歌曲,为学生说一段正能量的话,给学生一个充满善意的微笑,给学生一句温馨的提示,与学生来一张和谐的合照,给学生传递一个关注的眼神,都可以成为幸福的源泉。
创造幸福的过程是快乐的,但分享快乐会让你感到更幸福。单纯为自己创造幸福的人只有自己可以感受,只有为学生创造幸福的人才能在更大的范围内传播幸福。当然,只有那些认为给别人带来幸福而感到更加幸福的老师才愿意付出自己的努力去为学生创造幸福。
给高一新生的“五点”重要提醒
随着时间的推移,新一届高一学生即将进入高中这个新的学习平台。面对新的学习环境、新的老师、新的同学、新的课程,自然会充满好奇、憧憬与期待。但与此同时,也会容易步入某些误区。作为一位多年从事高中教学的老师,在送走一届又一届的高中毕业生后,总想给高一的新同学一些重要的提示。
1.不要误认为进入高一后就可以放松自由了
不少高一新生误认为在中考时已经努力拼搏、吃了不少苦头,所以进入高中后就可以适当放松、享受一下高中的新生活了。事实上,高中阶段开设的课程比初中还要多得多,学习的要求也高得多,作业量也大得多,所以想放松自由是不大可能的。相反,要更加合理地安排时间,更多地利用课余时间。否则,很快就有吃不消的感觉。
2.不要误认为高中三年时间很长
高中三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高一处于一个衔接、过渡和适应期,主要任务是夯实基础,掌握各个学科的基本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会自主学习和完成大部分的必修课学习内容。当你感到才基本适应高一生活学习的时候,这一年就匆匆过去了。转眼间就到了高二,高二一方面要继续完成必修课的内容,另一方面要开始选修课的学习,而且即将迎来部分科目的学业水平考试,所以时间也好像不够用似的。到了高三,时间就更紧迫了,第一学期要完成一轮复习(高中阶段学过的主干知识)和参加每月一次的月考,第二学期将迎来比较重要的模拟考试,到了五月份就进入高考冲刺阶段了。所以,高中三年,每一年都很重要,各自有所侧重。不要总是认为高一没学好的学科可以在高二或高三来弥补回来,过去的毕竟就过去了,后悔是没有用的。
3.不要误认为细节规范方面的问题不重要
对于一个刚刚进入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往往会忽视学习方面的细节与规范问题。比较突出的是:书写随意,卷面很差,随意涂改,经常出现错别字,符号错误,术语不准确等。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来并不重要,但一旦养成了不良的书写和答题习惯以后,就积重难返了。事实上,在高考中细节与规范都是极其重要的。为此,从高一开始就必须严格要求,规范答题。从每一次作业和每一次测试做起。
4.不要误认为自己一直可以保持初中阶段的学习优势
不少学生在初中阶段是班上甚至是全校的尖子生,但进入高中后,这种优势很快就不存在了。理由很简单,因为能进入重点中学的学生都是比较优秀的学生。再说,高中阶段的学习毕竟与初中阶段是完全不同的。如果你进入高中后不再继续努力,就很难保持这种优势,甚至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后退现象。
5.不要误认为高中阶段只要把学习搞好就可以了
高中三年,是一个综合素质全面培养与发展的过程。对于一个高中生来说,必须要做到“四个学会”:学会做事,学会做人,学会相处,学会求知。其中学习只是“四个学会”的其中之一。如果只是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聚焦在学习上,那么只能不断地给自己增加学习的压力。一旦学习成绩上不去,就好像什么都没有了。显然,在这种状态下学习是很痛苦的。更重要的是无法做到身心平衡,实现协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成绩不等于成长,成长比成绩更重要。成长包括了身心的健康发展,人格的完善,心智的成熟,良好思想品质的形成等。
20年后师生相聚感悟“之最”
2015年的第一天(元旦)是一个特别的日子,自己首次应邀参加了1995届高三(1)班(文科班)的师生聚会。这是他们高中毕业20年后首次比较集中的大聚会,参加聚会的学生达到60多人,但因各种原因老师到场的只有四人,自己是其中一个。说实在话,自从他们高中毕业后,当中除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学生偶有机会见面之外,其余的学生均是20年后的第一次见面。尽管在出发前,还是做了一些功课,情不自禁地拿出多年的毕业照来复习了好几遍,也曾努力尝试去记住学生的名字,但毕竟时隔多年,加上当年自己只是一个科任,所以不少学生的名字都无法一一对号入座了。既然聚会是一定要参加的,所以既去之则安之吧。如果准备的太充分,表现得太完美反而不真实,反正惊喜、兴奋、尴尬......都是预料之中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二十年后的相聚,总有一些意外的感悟与收获。以下“八最”,算是自己对本次聚会感触最深的八件事吧。
1.最壮观的场面:当自己走进聚会现场的时候,立刻被学生穿着统一服装的场面吸引住了。原来,为了这次聚会他们专门统一设计印制了一件短袖的运动装,上面统一印上了“1995—2015”的标志。运动短装红中间白,其中红色是主调,所以显得特别喜庆与温暖,与聚会的主题非常吻合。
2.最尴尬的一刻:每次聚会最尴尬的一刻莫过于面对着当年那么熟悉的学生却叫不出对方的名字,有时甚至是张冠李戴,把另外一届的学生套到这一届了。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有相似的地方,二是自己连续带毕业班教的学生比较多,还来不及记熟上一届的学生,又迎来了新一届的学生。
3.最兴奋的一刻:最兴奋的一刻往往是因为能够准确无误地直接喊出学生的名字。尽管不少学生的名字都忘了,但也有少数学生的名字还是可以脱口而出的。这次也不例外,当自己直接叫出几个学生的名字的时候,对方竟然激动得一跳而起“老师,您真厉害,二十年后还记得我们。来来来,快来个合照!”
4.最温馨的一刻:最温馨的一刻就要数学生分批来给老师敬酒或敬茶的时候了。只见自助餐后不久,学生就开始分批来到老师身边,一声声感谢,一杯杯热茶暖酒,话语不多,时间不长,但足以让老师乐醉了。那情景绝对不亚于阔别多年的儿女回到父母身边一样,也许就在这一刻才感到当老师是多么的幸福!虽然时值寒冬,却没有半点寒意,因为我们当老师的都被加倍温暖了。
5.最温暖的画面:最温暖的画面来自聚会结束前的一张师生大合照。这既是师生的大合照,但更像一张家庭的“全家福”。班主任就好像是学生的“父母”,科任就好像是他们的“哥哥和姐姐”,学生就像这个大家庭的“儿女、弟弟和妹妹”。多么温暖的画面,多么亲密的关系,多么幸福的团聚!
6.最出乎意料的事:在聚会中,最出乎自己意料的是两个学生的变化。一是一位当年并不怎么引人注目的女生,现在不但形象变了,性格也变了,活像个时装模特,谈笑风生,神采飞扬,满脸笑容,脸上明显写着幸福与满足;另一个是个子不高,为人低调,长相普通,正直老实的农村学生。只见他一见到老师就非常自豪地自我介绍“老师,我是小罗,现在四川开了一家汽车配件厂,如果有机会到四川,欢迎你到我的厂做客!”。真是人不可貌相,时间可以证明一切,时间也可以改变一切。当老师千万不要小看学生,特别是不要小看那些当年其貌不扬的学生。
7.最令自己欣慰的评价:聚会当天,两位学生亲自开车来接我。上车不久,他们便主动进入角色,马上把自己带回到当年的课堂教学情景。谈话中多次对自己当年的课堂教学表示钦佩与赞赏,非常肯定地说:“老师,感谢您当年上我们的英语课!本来在高二的时候,我们对英语学习是没有什么兴趣的,正是您有趣的课堂教学方法与幽默的教学风格激发了我们对学习英语的兴趣。”。我想,若干年后学生对自己的评价还是值得肯定的,这应该也是他们的内心话吧!
8.最感动的说话:聚会中,坐在自己附近的一位男生谈话中主动关心我的工作与生活状况当得知我们原来竟然是住在同一个小区时,他亲自记下我的门牌号,随后说“老师,改天我过来看看您”。话语简单,但情真意切,同样令自己内心非常感动。
每一次师生聚会,都是一次幸福的拥抱与温馨的再现,都是一次快乐的享受与甜蜜的回忆。时间可以改变一切,却改变不了师生之间的特别关系。为此,自己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当老师的幸福感将会越来越强,因为在你的“精神家园”中有那么多可亲、可爱的“儿女”在一直陪伴着你!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