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此作品以一个小茶馆为背景,以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为关键人物,以小写大,折射出了一个社会时代的老百姓的生活。老舍先生的这种艺术形式,用剧本的这种有非常强的人物特性的表现,语言的简略,来体现一个社会风貌,通过人物来反映当时的社会变迁,用一个茶馆的兴衰来反映,我不得不称赞老舍先生十分独特的眼光,以及相当得了的文化底蕴,因为不真正了解生活的人是绝不会理解别人的生活的辛酸的。也让我们更加深入的了解到明末清生活在初底层人民的无奈,破落,衰败,不堪。因为之前也只是来自于课本中的那种模糊化和程式化的“三座大山”,《茶馆》不愧为中国戏剧史上空前的范例。
在剧中我扮演的是小丁宝,在老舍的笔下形象也是比较丰满的。小丁宝,女,十七岁,女招待,她性子泼来,说话经常爆粗口,但是秉性善良,是一个好姑娘。父亲是丁宝,母亲以前是局长的二姨太,后来父母都去世后做了女招待,可想生活对于她来说是多麽的艰难,但是小丁宝难能可贵的是保持一颗善良的心。我想就算是现代人父母不在的,生活也很艰难,更难有心去顾及他人了。
在排练第一天开始,我和同学们一起进入了紧张而有序的状态,第一开始让我演小二德子,其实心里还是窃喜的。但当最后确定我要演小丁宝和小妞这个角色时,我实在有点措手不及,因为小丁宝这个角色给我的压力要更大些,也是一种自我挑战,因为看到的视频中跟我的性格完全不合,我自认为可以演一个男人的角色,由于声音的缘故。我就在心里想道:小丁宝我演够“五十分”这就算满分了,由此可见我的心态是比较松弛的,所以每每上台也显的有很多不足之处。后来经过两天的演练我觉得大家都很投入,自己也受到了感染,又加上自己对这个角色有了深入的了解,我觉得小丁宝其实蛮可爱的。正当我潜心琢磨怎样把自己由内到外拧巴成一个小丁宝的时候,也就是在排练进行了最后的时间以后,老师说:“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去改台词和用自己的方式去演绎自己的角色。”我瞬间觉得释然了,也觉得没必要去按照看到的资料诠释这个角色了,所以我也暗下决心一定要用心去演好这个角色。在这次排练中,对于我这个肢体和表演能力很差的人来说,让我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受到了很大的教育和启发,除了自己的表现能力得到了非常大的锻炼和提高外,更重要的是我在反复的演绎中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产生了丰富的心灵感悟和内心世界的体验,对美好生活有了更执着的追求,同时对于学习汉语言专业的我更真实的感受到经典而不紧紧的停留在文字表面,激发了我对本专业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两天的排练很快过去,第三天我们进行了录像,当序幕音乐昂地响起那一瞬间,我们全部的同学都亢奋起来,信心百倍地准备把最好的演出献给观众,每一个同学都发挥的很好,跟着剧情发展使我一点点忘记了复杂的情绪,只看到每位同学都在认真的揣摩着自己的角色,听着大家的每一句话,每一位台上演员的表情,认真诉说和演绎着茶馆里悲惨的事情,这让我体会到,我们能拥有现在美好的生活,非常不容易,裕泰茶馆里的那些人,不正是为这样的生活而奋斗的吗?既然如此,我们更应该珍惜这幸福时光、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同时也要不停磨练自己,就像裕泰茶馆的改良一样,接受失败、知难而上,这样才会更上一层楼。
从《茶馆》上演以来,让我最感动的是最后一场演出,每个同学都很认真,彼此之间相互切磋,互挑毛病,相互鼓励,互相学习,对对方的台词,动作,神态提出自己的见解,使彼此很快进入剧情,更好的进入角色,提升了整个剧目的融合度。在每一次的排练中,我们都增加了对彼此的了解,也培养了我们的交际能力和合作能力,同时促进了我们对专业的学习。我对于老舍的表现手法和语言表现能力,完成这样一本剧作,着实很佩服。
我原来是不喜欢这样的作品的,通过这次的排练,让我更深刻的感受到了文学的魅力,可以如此真实的再现一个个酸甜苦辣的人生和真实的历史。使我不禁要求自己以后一定要高标准要求自己,从一点一滴做起,勤勤恳恳,为我的文学梦努力,奋斗,加油。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