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丽水缙云主要风景旅游点

(2014-10-11 06:53:51)
标签:

旅游

缙云--位于浙中南山区,辖15乡9镇。县人民政府驻五云镇。森林覆盖率65%,仙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仙都,古称缙云山。道教典籍称仙都为玄都祈仙洞天,属三十六小洞天之第二十九。相传是黄帝觞百神和炼丹飞升之地。它由仙都、黄龙山、岩门、大洋四个景区,鼎湖峰、小赤壁、芙蓉峡,倪翁洞、黄帝祠宇、独峰书院、黄龙寺等五百多个景点组成,其中鼎湖峰高170多米,为迄今所发现的世界最高石笋.总面积166.2平方公里。风景区内曾建有“缙云堂”(黄帝祠宇)、“乌伤候庙”、“永安寺”、“妙庭观”等,其中”黄帝祠宇”规模最大,是仙都风景区主建筑。天台宗六祖智威禅师,净土宗五祖少康大师,都是仙都山人。王羲之、谢灵运、李白、白居易、沈括、朱熹、王十朋、徐霞客、朱彝尊、袁枚、郭沫若等都曾在此留下足迹和墨翰。境内九曲练溪、十里画廊,有奇峰一百六,异洞二十七。五十年代以来,在此拍摄了《阿诗玛》等三十多部影片。
   小赤壁[龙耕路]--在好溪南岸有一座如屏的石山,那峭壁红白相间,和长江赤壁相似,由于规模较小,故又称“小赤壁”。在山腰悬崖峭壁,横嵌一条长六、七十米的天然石廊,称“白蛇路”,又叫“龙耕岩”。
    仙榜岩--丹室下的悬崖峭壁如巨幅帘幕,色采斑驳,白里透微红,十分瑰丽。石壁上颇多题刻,至今字迹较为清晰的,有明万历年间缙云县令龚庭宾(印海)所题的“小赤壁”,宋朝王垦题的《小蓬莱歌》,清朝袁枚的《游仙都峰记》等,后人以此为仙人张榜处,故名“仙榜岩”。  
    小蓬莱--小赤壁下的昆潭中多奇石,有小蓬莱之称。
    大灵寺--位于大洋山主峰南麓,今遗址尚存。
    大洋山—是括苍山脉中段的山名,位于盘溪流域西南,离县城30公里。是仙都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区之一。大体可分为大洋山、大洋湖、蛟坑、槽头四个景点,有叠箱岩、佛升岩、神女峰(飞来石)、铜罐岩、槽头寨背、凌霄石、龙崆洞、下白岩山、上白岩山、石奶洞等景观,还有豫庵、大灵寺等人文景观。
    大洋湖---即大洋水库,位于大洋镇西五公里的深山峡谷间。
    槽头寨背--离大洋水库七公里,位于槽头村西。
    石牛岩--在前村西一华里路外,是清初民族英雄王茂之蒙难的地方。王茂之,名贤,字延龄,生于明天启癸亥(1223),缙云县箬川(前村)人,王达后裔。
    天柱岩--亦称“石柱岩”,在岩门口天柱岙内,是缙云三大柱状奇峰之一。              
     石门--又名“岩门”,是仙都风景名胜区的主要景点之一。在仙都乡毗邻的舒洪镇境内,距县城三十华里许。门中有古殿,供奉大禹。石门内有雅江十八个自然村,行人过必经此门,故称“岩门锁翠”。晋代谢灵运任永嘉太守时,曾到仙都途经此处登石门之顶观赏胜景,赞叹不已,故名“石门”。峡旁一石洞,依洞筑有佛殿,称“岩门殿”。
    花岩--在岩门东入口处。花岩脚下有二个岩洞,一叫会仙馆,明之夜,还可以隐隐约说是神仙聚会的地方。洞口不远处,还有一张石床,冬暖夏凉,人躺上去,可以治病。二叫龙角洞,它在香炉岩的腰部。因洞口塞着一块石头像龙角而得名。
    栖真寺--是岩门风景区的主要佛寺。它位于县城东南18公里,溶江乡郑周村东北笠峰山巅。始建于唐咸通二年(861),相传为南岳四世名僧玄真出家受戒之地而得名。
    张山寨--在县城东南16公里、胡源乡招序村北、岩门之南。有老鹰岩、钓担岩、沙鱼岩、观音洞、仙剖岩、金钟岩、狮子岩、滴水岩诸景观,是云南乡一处著名游览胜地。古山寨,相传是张姓人所筑,明万历间其地捐建庙宇,遂称“献山庙”。
    金猴捧桃岩--在城北的秀花果园朝南眺望黄龙山,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金猴捧桃岩”,它是黄龙山的第一景。
    鼎湖峰--是仙都风景名胜区的核心。鼎湖峰又名“天柱峰”,俗称“石笋”。
    姑妇岩--包括好溪南岸的“婆媳岩”和好溪北岸的“仙释岩”两处景点。
    初肠谷--又称“倪翁洞”。初肠谷有三个石洞并连,玲珑剔透,圆如米筛,又称“阳谷三窍”。初肠谷俗称“瞄谷洞”。
    问渔亭--在倪翁洞附近,为一座雕梁画栋以鱼为装饰的重檐八角亭。此亭建在一块形似莲瓣,四面临水的巨石上。传说鼎湖峰上有个湖,湖中长有大莲花。黄帝骑龙升天时,踩在莲花上腾空而起,然后刮起神风把莲花刮走。其中一瓣落到金华县变成金华山,另一瓣落到好溪旁的花瓣岩(这岩石又叫“青莲石”)。后来明朝有一个名叫濑仙的来此,问询于渔而找到了他的主人御史樊献科。为了纪念这个“问渔得主人”的故事故造了“问渔亭”。
     老鼠偷油--在云英谷四周,岗峦起伏,中间有一小山陇,山嘴插进谷中的“青塘”(即水库,也叫油库)。
     响岩洞--从“老鼠偷油”向南行去独峰书院的小径旁边,有一大石洞,壁上刻有“响岩”二宇。
    独峰书院--缙云四大书院之一。是宋代理学家朱熹(1130-1200)曾讲学过的地方。现在的独峰书院是清同治十二年仿原样重建的。
    仙女照镜--东蒙岩与五老峰之间,有一簇岩石,形似一群仙女,遥对着好山上的“月镜”在梳妆打扮,故得名“仙女照镜”。
    佛星岩--从叠箱岩处沿公路再200余米,迎面有座形如灯塔的岩峰,这就是佛星岩。
    弹子潭--如悬崖绝壁拱抱中的一口深井,显得异常深幽。潭水蓝得醉人,拿一小石丢入,水中会冒老半天的气泡,可见潭之深。
    芙蓉峡--自鼎湖向北溯好溪行,约五华里许即到从谷口往里看,这山壁像钢铁铸成的城墙,故芙蓉峡又名铁城。
    沈宅狮子山风景区--地处浙南千年古镇县壶镇东南方向三公里的沈宅村西边,是仙都风景区的组成部分。
    谢公岩--又称“南岩、康乐岩”,位于缙云县东渡村好溪东,岩高约百米,顶部平坦。古有康乐庙东边有石穴,左为仪云洞,右为蹲蝠洞。
    唐葛岭--在谢公岩南,雅宅村东,是章溪汇入好溪处山岭。此处林木葱郁,溪声盈耳,中有《三将军殿》。三将军,俗称唐葛周,相传是周厉王时三位谏臣,至宋以后演变成道教神仙,称天门将军。
    百丈三潭--在缙云一侧,东南至西北有一条十多华里长的峡谷,一条小溪顺谷而过。两岸依次散布着嘀于坑、嘀上、下坳三个小村落。山下坳村向西北一里许,即是号为缙云风景两绝之一的百丈三潭。
    大肚岩--此巨岩大肚如鼓,倘遇雨天,如雨蓑水,因而又称“雨蓑岩”,与隔岸玉甑岩相对。
    仰峰洲--位于鼎湖峰对岸,是练金溪西岸的一个沙滩。
    鼎峰潭--鼎湖峰下练金溪是一深潭,清流碧绿、游鱼可觅,即“鼎峰潭”。
    练金溪--又作锦溪,是好溪穿过仙都风景区的溪流总称,它有九潭、九桥、九堰、九渡,文人名之曰“九曲练溪、十里画廊”。
    黄帝祠宇--是仙都景区的灵魂,仙都是江南祭祀黄帝的重要场所。前身称为缙云堂,约建于东晋成帝咸和——咸康年间(公元326-342年)。天宝七年(公元748年)唐玄宗李隆基敕改缙云山为仙都山后,为了纪念轩辕黄帝,改名黄帝祠宇,由著名小篆书法家、缙云县令李阳冰撰额。
   叶清臣《独峰山铭》摩崖----在鼎湖峰下北侧的荆棘草丛中发现,经清理它每个字笔划,基本完好,是仙都摩崖石刻群中的精品。
    仙都草堂--明嘉靖32年(1553),监察御史樊献科母王氏亡故,为守孝之便,在独峰书院遗址上建“天然泉石”一院,称仙都草堂内有池曰印月,也名金莲池。
    沈括摩崖题刻---在仙水洞下路口,1994年发现。全文为“沈括奉使过此。黄颜、李之仪……”。沈括(1031-1095)字存中,杭州钱塘人。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
    毛维瞻摩崖题刻--在童子峰南的山崖上。毛维瞻,字国镇,衙州西安人。
    鼎湖胜迹--鼎湖峰下有“鼎湖胜迹”四个苍劲有力大字,它是明万历十九年(1591年)浙江巡抚常居敬和同年榜友浙江藩司(司道承宣布政使司)曾士彦、臬司(提刑按察使司)廖恒吉一起游览仙都时题写的。
    步虚山--是鼎湖峰的后山,是仙都的主山之一。步虚山西端俗称石笋漏与石侧漏。
    凌虚洞--在步虚山下悬崖陡壁间是蝙蝠栖生的地方,故称“蝙蝠洞”。
    仙水洞--也叫水仙洞,在步虚山西坡的悬岩陡壁间,它上有片云亭,下临练金溪,北有滴水洞、坐禅洞,南为鼎湖峰,是仙都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点。
    步虚亭--立于鼎湖峰身后的步虚山巅。是游览仙山胜景的最佳之处。
    马鞍山--是缙云名山之一,位于五云、东方、舒洪三镇之交,属括苍山脉向西北延伸的余脉,因山脊形似马鞍而得名。主要景观有朝天峰、天马峰、下井洞、锣鼓铰洞、两头洞、新妇轿岩、狐狸洞、歇龙岩、紫霞峰、虎斗岩、一线天、无底洞等。
    小仙都--位于缙云县城以南十五华里的东渡镇境内。
    童子峰--鼎湖峰旁边依偎着一小石峰,俗呼“小石笋”。鼎湖峰立场腰有一圆洞,像人的肚脐。这小石峰高可平脐,酷似慈母身下的姣儿,故又称“童子峰”。http://s4/mw690/002IaTvVgy6MIJhDKSv23&690
http://s14/mw690/002IaTvVgy6MIJj5flzdd&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