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个“超快速抗抑郁中心”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立
(2024-06-23 18:47:16)我国第一个超快速抗抑郁中心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立
2024年6月26日, 我国第一个“超快速抗抑郁中心(ultra rapid antidepression center”在潍坊市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挂牌,取代了两年前该院率先成立的“快速抗抑郁中心”。据悉,“超快速抗抑郁”新概念系由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麻醉创新诊疗研究院创始院长、附属医院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安建雄博士,带领团队将二次升级的改良电休克(超级电休克),联合“静脉快速抗抑郁”及“病人居家自控睡眠调控”,形成的一套以调控和修复中枢神经功能和结构异常的临床诊疗方案,是我国麻醉创新诊疗学科带头人安建雄博士继“病人自控睡眠”和“多模式睡眠”等睡眠医学领域创新工作后,又一项创新性贡献。
当记者好奇地问及开展超快速抗抑郁研究的背后故事,安建雄娓娓道来:2024年春季,从成都来了一位产后难治性抑郁、伴严重自杀倾向和精神分裂症状的年轻女性,病人不仅多次实施轻生行为,而且不断伤害其丈夫和父母,并准备先“处理掉”新生儿,再“解决”自己。这位抑郁产妇在父母及舅舅等多名亲属的“绑架”下来看安建雄博士,安建雄在门诊做出诊断后,立刻开了住院通知单,病人当即撕碎通知书,声称自己根本没病。为避免悲剧发生,安建雄团队在家属配合下,果断为她实施“超快速抗抑郁”,当病人从麻醉中醒来,看起来就像变了一个人,此时眼里流露出感激的目光,不仅对医生千恩万谢,近半年来第一次询问父母吃饭问题,担心他们挨饿,两位老人感动得老泪纵横。安建雄说,产后抑郁病人通常会感到自己承受着难以忍受的苦痛,会有强烈的轻生意念,更悲惨的是,产后抑郁妈妈会误认为孩子活在世上也在遭罪,为让他们避免人间痛苦,要先将新生儿“处理”掉,然后再结束自己的生命。不过安建雄解释说,产后抑郁虽然症状凶险,经常导致整个家庭鸡犬不宁,但只要治疗及时准确,病情会迅速逆转,预后良好。
在被问及开展抗抑郁治疗初始原因时,安建雄怀着沉痛的心境给记者讲了一个让他难以释怀的故事:十多年前,一位来自安徽的患有股骨头坏死的成功企业家,找到当时在北京工作的找安建雄博士,安建雄用他的三氧创新疗法成功将坏死的股骨头治愈,但这位病人在除夕的前一天,给安建雄博士讲了一段诡异的话:说自己想到死就感到向往和快乐。安建雄当时怀疑他在开玩笑,半信半疑,当时还没有静脉快速抗抑郁疗法,加上临近春节,安建雄嘱咐病人先回去过年,春节后立刻回北京做电休克治疗。遗憾的是,这位病人的夫人在春节哪天给安建雄博士打来电话,说病人在除夕夜点木炭吸入,没再醒来。安建雄告诉记者,这件事让他痛苦了很久,从此更意识到,作为一名医生,不能只关注躯体症状,对病人应有更多的人文关怀,就是当下所谓“做有温度的医生”的流行说法。对有抑郁自杀倾向的病人尤其如此。从那以后,安建雄不论到哪里看病,都把抑郁焦虑心理测评作为一项医疗常规执行。
据悉,安建雄在担任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时,领导成立了多个疑难病研究室,其中电休克治疗幻肢痛和抑郁失眠等疑难病作为重点研究课题,为此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国际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协会合作成立了中国分会,并建立了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学组。在此后研究中安建雄发现,虽然电休克对严重抑郁自杀倾向有“撒手锏”效果,但也存在成功率低,疗程长和记忆力损伤等副作用。电休克疗效的关键因素是“癫痫波”发作时间,即使改良电休克也不能任意延长癫痫波发作时间。经过5年的努力,安建雄团队在国际电休克协会官方杂志“Journal of ECT (电休克杂志)”发表了改良电休克再升级科研成果。2024年把改良电休克二次升级,形成“超级电休克”,并联合静脉快速抗医院和居家病人自控睡眠,形成“超快速抗抑郁”创新治疗体系。
专家介绍
我国失眠与疼痛创新诊疗学科带头人,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匹兹堡大学麻醉学客座副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民盟中央卫健委副主任。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麻醉创新诊疗研究院创始院长,附属医院疼痛与睡眠医学中心主任,超快速抗抑郁中心主任。
发表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及慢性失眠全神经损伤新学说;建立新型丘脑痛、三叉神经痛和臂丛神经痛动物模型;临床疼痛用“两弹一调控”替代传统的激素注射和神经损毁术;在睡眠医学领域,提出“病人自控睡眠”和“多模式睡眠”新概念,创建“两快一滴定”方案解决抑郁与失眠共病难题;发现偏深静脉麻醉降低术后神经认知障碍及其细胞骨架和分子马达机制。2024年春,以极大的担当精神和学术自信,成立了第一个“高考睡眠门诊”。近日将“改良电休克”二次升级为“超级电休克“,并创建”超快速抗抑郁”替代“快速抗抑郁”治疗难治性抑郁伴自杀倾向。
1999年留学英国St.Thomas医院,2001-2004年留学美国匹兹堡大学。曾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心血管病医院主治医师,清华大学玉泉医院麻醉与疼痛医学科主任,中国科学院北京转化医学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医科大学航空总医院麻醉、疼痛与睡眠(重症)医学中心主任,院长助理和副院长。
主要学术任职:中国睡眠研究会麻醉与疼痛专委会创始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睡眠学组发起人、副组长,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麻醉创新诊疗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常务委员、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学组发起人和组长,国际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协会中国分会会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疼痛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北京围术期医学会麻醉与疼痛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促会区域麻醉与疼痛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神经内科学会睡眠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睡眠工作组发起人和组长。《手术》杂志副总编辑、《医学参考报-疼痛专刊》副总编辑。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7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
参考文献
1 全球第一家快速抗抑郁中心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成立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4Nzk4MzQ2MQ==&mid=2651248320&idx=1&sn=fd8f3d32338589bee989792e
2 齐鲁晚报:快速抗抑郁让患者看到希望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1398257699109702&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