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氯胺酮对预防双向情感障碍自杀倾向有效
(2022-10-07 18:49:55)
抑郁症已经成为当今严重危害社会的一种常见病。近三年来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发病率急剧上升。经典的治疗方法是口服抗抑郁药,主要优点是方便,缺点包括起效缓慢,一般开始服药后三周才能发挥抗抑郁作用;第二个缺点是副作用较多,相当一部分病人无法耐受;第三个缺点是口服药物对三分之一的抑郁病人无效;有些特殊人群如孕妇,为了避免药物对胎儿致畸作用,一般不主张口服药物。
对于口服抗抑郁药无效或因副作用大而不能服药的病人,特别是有自杀倾向的抑郁病人,传统的替代方法是电休克疗法,现代医学的电休克,也就是改良电休克疗法的安全和有效性已经被证实并普遍采用,被称为自杀倾向的杀手锏。然而电休克毕竟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对于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的病人有一定风险,医疗成本也相对较高。
上世纪末,一种叫氯胺酮的麻醉药被发现有快速抗抑郁作用,注射后两个小时就可出现抗抑郁效果,特别适合有自杀倾向抑郁患者,但由于容易被滥用,副作用较多被迫停产。以后科学家们又合成了艾斯氯胺酮,抗抑郁作用更显著,而副作用则明显减少,对于口服药物耐受的顽固性抑郁症和自杀倾向抑郁患者的治疗作用都已经取得共识。但人们对于双相情感障碍一直心存疑虑,包括我们自己的研究团队,虽然开展电休克抗抑郁和防止自杀研究已经有十余年的历史,但直到今年才开始将艾斯氯胺酮用于双相情感障碍。
最近国际期刊《临床药物研究》杂志 Clin Drug
Invest刊发了Surjan团队的一篇研究论文,研究人员用艾斯氯胺酮对严重抑郁和双相情感障碍伴有自杀倾向患者进行干预,结果显示,与严重抑郁障碍患者相比,艾斯氯胺酮对双相情感障碍看抑郁和自杀倾向具有相同的疗效。更有趣的是,作者并没有用经典的滴鼻和静脉注射,而是皮下注射疗法。虽然这项工作不属于大样本研究,但艾斯氯胺酮对双相情感障碍疗效的结论,对临床工作有重要参考价值。
编译者简介:安建雄
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国睡眠研究会麻醉与疼痛专委会创始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委会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学组发起人和组长,国际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协会中国分会创始会长。2013年开始研究改良电休克再升级,2016年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电休克与神经刺激协会官方杂志Journal
of ECT
(电休克杂志),2022年在潍坊医学院附属医院建立了国际上第一个快速抗抑郁中心,创造性地将快速抗抑郁和睡眠调控技术相结合,短短两个月已经挽救了来自全国各地抑郁自杀倾向患者。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