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调控”治疗疱疹后神经痛成果被国际期刊接收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俗称“缠腰龙”,是世界上难治疗的顽固性疾病之一。疼痛常见于胸腰部,也可发生在头面部、脖子、四肢和会阴部。其发病性质可谓是千变万化、诡异多端,如刀割、火烧、针扎样等,像魔鬼一样折磨着患者, 近半数患者得不到有效的治疗而迁延不愈,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传统疗法包括药物、神经阻断和神经调控,药物治疗包括抗抑郁药、抗癫痫药等,神经调控包括脊髓电刺激或神经毁损,然后疗效差强人意。因为属于顽固性疼痛,有不少医生也会采取神经毁损的极端措施,不幸的是,有时神经损毁后不仅疼痛不缓解或者缓解后再复发,而且还可能产生的“痛性麻木”现象,也就是不仅疼痛依旧,还增加了神经损毁后的麻木,更加剧了患者的痛苦。
安建雄团队采用影像引导下生物活性氧“导弹+霰弹”疗法联合高电压脉冲射频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使多数病人获得满意疗效,安建雄教授称之为“两弹一调控”。
研究发现,单独应用“导弹+霰弹”疗法和“导弹+霰弹”联合高电压脉冲疗法对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导弹+霰弹”联合高电压脉冲疗法远期效果更为明显。经过随访一年后数据分析发现,单独应用“导弹+霰弹”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有效率为57%,而联合高电压脉冲治疗后有效率高达73%。
安建雄团队“导弹+霰弹”联合高电压脉冲射频创新疗法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论文
这项研究已经于2022年7月发表在英文国际期刊《医学气体杂志》,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张建峰,导师安建雄为通讯作者,美国匹兹堡大学Williams教授为合作作者。
据悉,“导弹+霰弹”理论是安建雄教授原创的治疗方法,通过创新技术,用神经修复替代神经损毁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和慢性盆腔痛等多数疑难疼痛。安建雄教授接受采访时说道:“经过数十年的努力,我们在临床上不仅基本废弃了疼痛治疗赖以生存的激素和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神经阻断,而且在治疗效果上也颠覆了原来公认的三分治疗七分关怀的评价。”
此外,为了探索以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为首的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发病机制,安建雄教授团队提出了“全神经损伤学说”,其核心内容是:临床实践显示,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症状千奇百怪,变化多端,常令人难以理解;另一方面,这类病人的周围神经被切断或损毁后,结果并非我们期望的“疼痛上传信号通路被阻断后便不会感到疼痛”,而是无效或经一段时间缓解后再复发,甚至出现麻木等疼痛以外的不适症状,此时神经调控和修复措施常不奏效。然而未经神经损毁的外周神经病理性疼痛如选择神经调控或者修复措施,多数病人可以得以缓解甚至痊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