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间文学之“网络文学”属于民间民间文学吗?

标签:
网络文学民间文学覃波网qinbogoodboy贵州大学 |
随着时代的发展,历史的变革,民间文学得以不断的传承和发展。但是,随着人们思维的进步,科技的发达,“民间文学”的概念在不断地被人们所遗忘,取而代之的是“网络文学”。那么何为“网络文学”?网络文学取代了民间文学吗?还是“网络文学”就是民间文学呢?亦或者两者根本就没有关系呢?
网络文学是指在现代社会产生的,以互联网为展示平台和传播媒介的,借助超文本连接和多媒体演绎等手段来表现的文学作品。针对“网络文学”和“民间文学”之间的关系探讨,以下是本人从民间文学的特征来浅析“网络文学”和“民间文学”之间的关系。
一、阶层性
民间文学是下层民众的文学,而非上层贵族的作品。为此文学批评家鲁迅认为,民间文学是“不知名的作家”的作品,是“生产者的艺术”。那么网络文学呢?
在这个国泰民安的时代里,“人民”这个词已经逐渐取代“民众”,只是“人民”这个概念所涵盖的范围过于广泛,而非单纯的“劳动民众”,而且包括的上层阶级。那么照这样看来,我们在网络上所看到的,诸如学士大夫的优美文章,是否属于民间文学呢?其实,网络中所传载的作家文章,大都是在文本的基础上,而进一步网络化的。也就是说,作家的优美文章在刊载于网络之前就已经形成了文本,网络上所出现的是作家作品的电子形式,是人们为了让人更方便的了解其作品,而将其“格式”化。因此,这类作品不属于民间文学中的作品。
二、直接的人民性
现在网络上所有的言论都是网友有感而发,或是好评,亦或者批评。这些言论大都能代表广大的群众的思想,并逐渐成为一种社会舆论被传开,人们就是以这种一传十十传百,从自身身边开始的方法,以“网络书面语”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自由性
网络文学是一种自由度极高的创作文学,在某种网络文学篇章形成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各抒己见。可以对一事件展开讨论,在众多的对话中逐渐形成故事,并由部分爱好者将其收集,使其成为一种文章。在流传过程中,又经过传播者的不断改动,使其慢慢成为大众认同的结论。
四、集体性
网络文学就是一种大众文学,它也是并非一个人的创作,而是经过多数人的修改和传唱。也可以是经过一个人的收集整理,使其成为较为稳定的流传作品。
五、匿名性
匿名性是网络文学的一大特点,多数网友在网络上宣传自己的思想和意见时,往往会采用匿名的方式,以此来确保自己的隐私。最具代表的就是聊天工具中,诸如QQ、51、MSN等等,多数人都是用非本人的姓名来命名网名,从而可以更轻松、更自由地发表己见。
六、变异性
网络文学中最具变异性代表的是文体的流行,而这种文体往往只流行一段时间,之后又被其他文体所代替,这与民间文学中语言的变异性有相似点。例如:“李刚体”(来源于:我爸是李刚)、“给力体”、“淘宝体”、还有最近流行的“元方体”等等。
七、立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