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班主任应常抓不懈

(2012-11-07 09:50:01)
标签:

校园

     日常行为规范教育 班主任应常抓不懈

 

   日常行为规范是人们为了共同生活而约定俗成或规定的行为标准或准则。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件大事。这件事做好了,有利于学生,有利于家庭,有利于社会。忽视了这方面的教育,则后果相反,严重的甚至可以使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是文明礼貌行为规范。对长辈要有礼貌,见到老师应问好,每天上学、放学时要与家长打招呼;在公共汽车上为老弱病残的人让座,对来访客人要有礼貌,说话要和气,学会礼貌用语,尊重有缺陷的人,不伤害别人等。二是道德行为规范。要诚实,不说谎,敢于承认错误,未经允许不随便用别人的东西,爱护公物,乐于助人,遵守公共秩序等。三是生活卫生方面的规范。按时作息,早睡早起,生活有规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四是劳动方面的规范,勤于劳动,不懒惰,多参加一些家务劳动和学校组织的劳动。五是学习方面的规范。课前预习,课认真听课,不耻下问,认真完成作业,搞好课后复习。                   

   根据上述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应注意:                  

  一,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自觉性                             

   教育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自觉性,使学生有愿意去遵守的动机。这样才能使学生产生意志力,从而克服困难,自觉、主动地会遵守日常行为规范。

   要培养学生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的自觉性和积极性,需要教师向学生讲清楚这样做的好处、目的,使学生相信这样做是合理的,正确的。教师还要及时肯定学生按规定去做所取得的进步和成绩,使其亲自体会到这样做的好处,从而在学习、生活中坚持下去。                                                                       

 二,要让学生知道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                                 

   教师要向学生提供有关日常行为规范的内容与要求,并耐心细致地教学生怎样去做,这样效果更佳。                                                         

   例如,在家庭平时吃饭时的规范教育。尽管我们每天都吃饭,但有的人并不认为吃饭也有规范。其实,文明就餐是有一些规范的;饭前要洗手,咀嚼时不张大嘴,不说不笑,就餐动作要轻,吃完饭要把筷子放在碗的一边;离席时要与邻座或长辈告别;漱口时要轻声,且不能随便乱吐。这些用餐的规范看来很琐碎,但教师从学生一入学就应向学生讲明白,并要求这样做。                                         

  三,培养学生遵守日常行为规范要有耐心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时,千万不可急躁。要知道,让学生自觉遵守日常行为规范不是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培育过程中,教师要有耐心,也应允许学生出错,千万不要给学生心理上施加压力,更不应该进行惩罚。

  俗话说,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教师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时,如果多用奖励的方式会更好。从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来看,他们更多的是受到表扬的影响,喜欢得到奖励。对学生恰当地进行表扬比用批评效果更好。

  四,就是要以身作则

   对学生进行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教他如何做,或监督他做,主要的是教师要以身作则,要起表率作用。作为学生的“家长”,时时处处要在文明礼貌行为、道德行为、生活作风上,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要让学生做到的,教师应身体力行,首先做到。

    总之,如果教师对工作热爱,对事业追求,对同事友善,对生活乐观,一言一行都遵守行为规范,这将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学生。否则,如果教师不注意自己的言谈举止,一言一行都与日常行为规范相搏,那只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学生也不会接受教师的教育,即使教师说得再好也是没有用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备课
后一篇:渴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