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负增质,让学生快乐学习
(2014-12-04 13:03:33)分类: 经验材料 |
减负增质,让学生快乐学习
阿城区回民小学
为贯彻落实“哈市减轻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现场会”及“阿城区减负工作实施方案”精神,进一步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校以“减负不减质”、“增效不加压”作为减负工作实施的根本宗旨,努力探索一条以人为本、适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途径。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为副组长,中层领导为成员组成的学校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减负方案》、《减负措施》,并依据哈市教育局减负工作方案,建立、实施了《学生课业负担公告制度》、《学生课业负担监测制度》、《减负工作责任追究制度》,把检查结果与教师业绩考核挂钩。
学校还做了大量的工作,协调减负中出现的来自于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冲突,利用校园网及家长学校向家长进行减负问卷调查及宣传,营造减负氛围,使家长、社会认识到孩子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性,对减负工作的顺利实施奠定了基础。
为把减负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学校营造了四大减负氛围,让学生快乐学习。
一、减轻学生过重负担,让学生能力强起来
(一)课上、校内为学生“做减法”
为真正落实减负,我们首先出台了一些硬性措施,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做到“三控制一禁止一确保”:
1、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学生每天在校时间不超过6小时。按时下课,不拖堂,按时放学。不占用课余时间或节假日给学生集体补课。同家长配合,保证学生每天有足够的睡眠。
2、严格控制课内外作业量。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内外作业。量次适当,符合要求,一、二年级不准布置家庭作业,三、四年级每日家庭作业不超过45分钟,五、六年级每日家庭作业不超过1小时。
3、严格控制考试次数,考试科目。对学生的成绩和评价结果不张榜公布,更不排名。学生学业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不组织学生参加未经省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面向学生收费的各种竞赛、读书后动。
4、坚决禁止“乱收费、乱征订、乱摊派”的三乱现象,还校园一片洁净的空间,还孩子们一个单纯美丽的学习环境。
5、确保开全学科,开满课时,无论什么原因保证不挤不占。
(二)课下、校外为学生“做加法”
这里所说的加法,不是课上减负,课下增负,而是拓展作业类型,为学生创设特色作业的空间。
如何使作业成为学生一项感兴趣的“活动”,这是我校在推行减负工作中突破的一个难点。为了杜绝大量作业对学生学习发展造成阻滞,我校大力推进学生作业改革,布置特色作业、创新作业、实践性作业,学校定期装订成册,供全校学生学习、借鉴。这种特色作业,每班各有主题,内容图文并茂,封面也是学生自己设计,自己亲手书写、绘画,富有艺术性。主题都很有创意,如《生活中的数学》、《诗情画意》、《成长足迹》、《文采飞扬》等,学生作文集如《梦开始的地方》、《我眼中的世界》、《小太阳拙作》等等,综合实践性作业如《端午节的来历》、《设计邮票》等,这样的作业,孩子们格外喜欢,感兴趣。通过查找资料,独立设计,即增长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又培养了创新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可谓一举多得。对这样的作业,孩子们非但不厌烦,反而乐此不疲,常常把自己的创意拿出来向师生展示。
(三)课前、课后为学生“增动力”
减负增效不只是简单意义上的减减加加,着力点还应该放在如何增进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上。“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要求教师在教知识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能力,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平时我们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包括预习的习惯、复习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等。我们还通过讲座形式,利用班会等活动,加强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教给学生学会阅读,学会思考,能够收集、处理信息,会调控、取舍学习时间、内容。学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学习会变得有趣而有意义,从而在有效的时间高效地收获。
二、提升教师专业素养,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减负增效,教师是关键。如何对不同发展水平、不同认知方式、不同生活背景的学生给予更有效的帮助,使我们的课堂从僵硬走向灵动,这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只有课下的潜心研修,才能赢得课上的高效,演绎出精彩教育。
学校注重加强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提升,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为减负工作找到源头活水。
1、加强读书学习,培养智慧教师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学校注重培养教师阅读习惯,给教师布置读书任务,检查读书札记,定期交流感悟,分享知识与快乐。并规定每周四学生放学后为教师读书时间,全体教师都到阅览室读书看报。渐渐的,教师们真的把读书当作了一种习惯,把学习当作了教学工作的一部分。通过阅读,使每一位教师都能在读书、思考中提升内涵、气质,在书香的浸润中成长。
2、加强教学管理,演绎高效课堂
学校深入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把提高质量的重点放在课堂上,让课堂活起来,使效果好起来,真正向40分钟要质量。要求教师把内容讲到点子上,时间用在刀刃上,着力点放在能力训练上,功夫下在备课上。
首先我们加强了集体备课,形成了一种教研氛围,周三学生放学后,教师回到办公室,以年组、学科组为单位,集体研究。利用集体的智慧与知识,将个人才智转化为集体优势。通过课前教学信息的交流与互补,以及课后对上课情况的充分反思和提出改进策略,从而达到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向教师提出几项具体要求,课上精讲精练,构建有效课堂。要做到六个“精”字:目标制定要“精”,要适合教材、适合学生、适合教师,具有可操作性,能够达成;训练内容要“精”,突出重点、难点,以求在学生注意力“黄金时间”解决主要问题,切实做到有所得。教学语言要“精”,语言准确,表述清楚,起到点拨、总领的作用;问题阐述要“精”,设计能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有思考价值;评价提升要“精”,准确评价,并达到激励作用,激发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媒体使用“精”,以实用为目的,不搞形式主义,要用就恰到好处。不忽视传统教具的直观、简便的作用。
在作业管理上我们也高度重视,优化作业设计,提高训练质效,不留重复性、体罚性作业,作业做到“四精四必”,即“精选、精编、精批、精讲”和“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
3、加强校本教研,提升专业素养
学校除加强了常规教学的管理,还探索出了“备—论—引—展”系列岗位练兵模式,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备—论—引—展”教师岗位练兵模式,即“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教师论坛,解决困惑——骨干示范,专业引领——展示汇报,深化成果”。围绕这一练兵模式,学校组织了系列研修活动。首先加强了教师的周三集体备课,有组织,有检查,领导深入其中。在集体备课中达到资源共享,在共享中共赢。在学年组、学科组中,有些共性的问题,在集体备课中难以解决。于是,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教师对哪些问题感到困惑,我们就把这些问题拿出来布置给老师,集中时间所有任课教师进行交流。比如开学初我们通过听课感觉学生的学习习惯的养成是个问题,使得课堂上学习效果不够理想,这也正是教师们感到头痛的问题。于是我们组织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构建高效课堂》教师论坛。有经验的教师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谈了应培养学生哪些良好的学习习惯,怎样培养,包括听、说、读、写、思等方面,并都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案例,谈出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值得大家借鉴,达到了优势资源共享,解决来自于教师的真实问题,教师的教育教学思想,也在交流碰撞中得到升华,增强了校本研修的实效性。通过教师论坛,相互交流,每位教师都能从中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接着,我们趁热打铁,围绕教师论坛的主题,组织示范引领课。听课教师在欣赏骨干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的同时,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引领课之后,我们再组织所有任课教师的展示课、大奖赛等活动,围绕同一主题,达到深化成果的作用。
三、挖掘学生内在潜能,让校园生活动起来
1、开展读书活动,让校园环境充溢书香
“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让学生徜徉书海,快乐阅读,享受读书的乐趣,我们发出“让读书成为习惯,打造书香校园”的号召,在课外活动时间,开放学校的图书室、阅览室,并将书籍送到每一个孩子手中,将图书室建在班级中,变封闭的阅览室为开放的阅览室,让每一个孩子在课间都能走进书中。而且各班的书籍定期轮换,使班级成为流动的图书室。本学期,学校又购进了大批儿童读物,分发给各班,班级学生又自带一部分,班级图书达到了人均5、6本。课间学生打打闹闹的少了,都会沉下来读书,会尽情地遨游书海。因为有了书香,学生们感受到了阅读的温馨,书籍的魅力,学习生活也变得充实而快乐。
2、开设校本课程,让个性特长得以张扬
陶艺校本课程是回民小学2008年开始开设的,现在已初具规模。根据学生年龄的差异,确定了低、中、高年级学生的不同授课内容,编写了三册《小学陶艺校本教材》。走进回民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6米长的以陶片为材质的大型陶艺壁饰,楼梯两侧也都是陶艺作品,都是学生设计创作的。整个四楼的廊壁文化都是以陶艺为主题,步入陶艺教室,展现在你眼前的就是陶瓷的世界,艺术的殿堂。你会被同学们津津有味的动手制作场面所吸引,更会为一个个栩栩如生、精巧别致的作品而赞叹不已。陶艺校本课程的开发,让学生进入了另一个精彩的世界。一个个栩栩如生、精巧别致的作品,让孩子们体会到了创造的价值、成功的喜悦。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得到极大的开发,同时,孩子的个性也得到张扬。
3、开展特色活动,让校园文化丰富多彩
学校鼓励学生把因“减负”而释放出来的精力和活力用在课外,让学生参加有利于身心健康的丰富多彩的课外兴趣活动,拓宽学生发展渠道。开展“享受我的课余生活,秀出我的个人风采”主题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组建兴趣小组,开设了合唱队、舞蹈队、竖笛队、腰鼓队、体育训练队、科技小组、电脑制作小组、口才班、书法班等,每周三放学后活动一次,学校有检查,有考核。课外活动小组的开展,既培养了学生兴趣、特长,又提高了学生的能力。少先队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如“红歌唱响校园”、讲故事比赛、演讲比赛、绘画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参与热情,给学生展示的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活动中找到自我。五年一班的朱雨佳同学在哈市讲党史故事大赛中,荣获“故事大王”称号。
四、关注学生身心健康,让阳光少年秀出来
1、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
回民小学一直非常重视体育活动,具有扎实的体育工作基础,2008年被确定为哈市体育基点校,并连续几年在区运会上获得前三名的好成绩。我们的做法是,上好每一节体育课,组织好课间操和大课间活动,“把时间还给学生、把空间留给学生、把方法教给学生、把健康带给学生”,保证学生阳光一小时体育锻炼。本学期还组织了全校性的跳绳比赛,课间,操场上是学生们练习跳绳的场面,全校师生共同参与,学生跳,教师摇绳,热情非常高。这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人人参与的生气勃勃的“阳光体育”,不仅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促进了学生智力水平的发展。
2、关注留守流动儿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
我们学校学区位于城乡交接处,流动、留守儿童居多,这些孩子,缺少家庭温暖,在家庭也缺少对学习方面的督促。我们学校作为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教育服务中心,教师们肩负起教师和家长的双重责任,给予了孩子们更多的关爱,对留守儿童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给予有效指导和帮助。让学生有一个平衡的心态,在宽松榆悦的环境里学习。面对孩子们存在的心理压力,还开展了“心里话说给知心姐姐听”活动。聘请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心理系的学生做孩子们的“知心姐姐”,定期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活动,让他们倾诉烦恼,帮助他们打开“心结”,培养孩子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使这些孩子勤学、乐学,与其他学生一道携手前行在学习之路上。
教育是一门科学,教学管理是一种艺术。在探索减负提质的道路上,我们大胆探索,努力实践,渐渐地走出了自信,走出自己精彩的教育人生。今后我校将继续努力,不断追求教育的最高境界,培养智慧的教师,构建高效的课堂,培育快乐的学生,创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收获的喜悦和成长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