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 第六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备课
(2012-05-25 15:45:35)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教学 |
第六单元
教材分析
单元目标:
1.会口算100以内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2.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单元重点:
1、
2、
单元难点:
1、
2、
课时安排:
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数…………………4课时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数………………………3课时
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课本第56-57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运用直观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创设情境,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空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数加减计算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法学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二、探究新知:
整十数加整十数
看着这些花,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要想知道红花和黄花一共有多少盆,怎样计算?(板书:10+20)
谁还有不同的算式?(20+10)
你是怎么想出来的,请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全班交流
1、数的方法:10、20、30
2、计算的方法:因为1+2=3,所以10+20=30
3、数的组成:10和20组成30
4、想加算减:因为30-10=20,所以10+20=30
5、用十作单位:10里面有1个10,20里面有2个10,加想来一共是3个10,也就是30
同学们想出来了这么多的流动,真了不起!那么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你们用摆真实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
学生摆小棒
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二和第三个问题
三、整十数减整十数:
工人叔叔说,布置花坛还要紫花,我要搬走10盆,小朋友们,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
还有多少盆紫花?
可以怎么列算式?(板书:30-20=10)
你是怎么知道30-10等于10的?同桌两人说一说
我们算出的结果对吗?请同学们再用摆小棒的方法来验证一下(学生活动)
四、巩固练习
1、口算:3+2 =
3、
4、
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学会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就是把几个十和几个十相加、相减,与10以内加、减法基本相同,只是表示把以十为单位的数相加、相减
板书设计:
例1、
教学反思:
在课堂练习中通过练习把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算法归结为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同时在比较中发现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与10以内的加减法运算的计数单位不同,强调“整十数加减整十数和的末尾要添写0”,除此之外还比较了整十数加一位数与整十数加整十数算法的不同,引导学生理解其中的算理。这样有利于学生今后正确的计算,不易造成知识的混淆。
反思自己这节课,也体现了以下几点不足:
1、时间分配上,练习部分显得匆促。由于课堂上正课部分生成问题较多,又必须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把后边的练习时间挤少了。如何把握课堂的时间分配,还需要在教学中不断的探索。
2、语言上要更加的简练为好。
教学内容: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课本第58-59页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数连加、连减的算理
教学难点:熟练掌握整十数加减的计算方法。
教法学法:练习法
教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口算练习:
1、口算
3+2 =
30+20 =
2、让学生说一说8-7和80-70是怎么算的?
3、口答
30里面有(
7个十是(
40里面有(
二、探究新知
今天是小熊贝贝的生日,有好多的小朋友都想到他家里为小熊过生日,可是小熊家太小了,不能接待太多的小朋友,于是呀他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在他家的挂上算术题,谁先做对了就可以到家里去。小朋友,你们想不想试试呀?
(出示第59页的第7题)请每一位小朋友选一道题,算对了,小熊就开门让他进去。
三、出示课本第59页的第6题的挂图。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前两个小题,再让学生自己根据图意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四、综合练习
1、练习十第5题、第6题、第7题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整十数连加、连减混合等计算式题,它们的运算顺序和前面学过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题是完全相同,只不过是整十数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板书设计:
2+3+4=9
20+30+40=90
教学反思:
通过对课堂练习形式的多样性的研究,让我深深地体会到对于练习的形式,方法的指导,都应好好设计,练习是为了巩固新知的,精心的练习设计会带来更好的学习效果。
不足之处:
1、应让学生多说以十为单位的计算方法,以便使学生更好的掌握算法,为今后的学习打基础;我在此环节花费的时间多了一些,致使后面的练习容量不够大。练习中如果我能够多一些形式:如争当小小老师等,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使学生对新知掌握得更好。
2、表扬性的语言不够多。
第三课时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教学内容:课本第61页,例 1 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知道不进位的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口算能力。
教学重点:能正确地口算两位数加一位数,两位数加整十数。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初步建立数位的概念,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计算。
教法学法:探究法。
教具准备:学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比一比、填一填:
足球5个
足球比排球————3个,
2、
88是由(
26是由(
57是由(
65是由(
3、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计算过程。
40 + 20
50 + 30
4、计算下面各题
34=30+(
57=7+(
如果和上面表示方法一样,那么65=(
(65等于60加5)
二、新授:
1、出示挂图,教师给小朋友发新书了。你可以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挂图。数学书有多少本?语文书有多少本?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板书:35+3
35+3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各种计算方法
用小棒摆:先摆5根加上3根得到8根小棒,再和3捆小棒合起来是38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35,36,37,38
不用小棒直接算
计算35+30
先用3捆加3捆是60,再和5根小棒合起来是65
用小棒点数的方法算是35,45,55,65
先计算个位上的30+30=60,再计算60+5
4、你觉得上面哪种方法比较方便?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方法,共同点是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三、练习:
1、40+17=
2、完成课本第61页的做一做
3、练习十一第1、2、3、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自我评估一下,今天的学习你成功了吗?
板书设计:
一包数学书和一包语文书共有多少本? 35+30
零星的语文书和数学书共有多少本?
教学反思:
本课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2、由于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意识较弱,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
第六单元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题目,过程与方法: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计算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算法
教法学法:探究法。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学具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0+40
42+7
二、新课
(1)让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列出算式24+9
(2)分组用小棒摆一摆,讨论怎样计算
(3)请小组的代表介绍本组的计算方法。
先把24揍成30,再算30+3得33。
先算4+9得13,再算13+20得33。
三、4、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研究的是两位数的进位加法,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可以用凑整法,把两位数去整数,也可以把两位数分解先用一位数加一位数,再用和去加整十数。
板书设计:
例2、
24+9=33(瓶)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从主体图入手,创设新学期发新书,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让学生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意在让学生充分观察,发现这里面的数学信息。为接下来的顺利解决问题做好铺垫。
不足之处:
1.课堂上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时,不要着急,要留给学生充足思维时间。
2.要注意过渡语的使用,自然、贴切,起到承上启下作用。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
课本第67页例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直观,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人人参与口算方法的指导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推理归纳能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用主动探索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减法)和整十数的算法和算理
教学难点:渗透在计算中要把个位和个位对齐,十位和十位对齐的算理
教法学法:情景演示,自主探究。
教具准备:挂图、小棒
教学过程:
一、
1、
73=(
68=8+(
2、
二、
例1、
1、出示例1的挂图,让学生观察图
货架上有些什么,你可以从图上知道些什么?
(货架上有几种不同的玩具,每种玩具上都有价格)
货架上的小朋友在说什么?(两个小朋友说在买玩具的事,左边的小朋友有35元,买一个大象的玩具,右过的小朋友…………
2、怎样才知道左边的小朋友买大象玩具后还剩多少元,右边的小朋友还差多少钱?
(可以用减法算一算)
3、结合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板书:35-2=
4
(学生摆小棒,教师巡视指导。)
5、大家摆出了上面两道算式的得数吗?谁来说一说是怎样摆的,两种摆法有什么不同?
35-2=33,35-20=15。左边是从3捆5根小棒中拿去2根,表示减去2,右边是从3捆5根中拿去2捆,表示减去20。
6、根据上面摆小棒的过程,说一说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练习:
1、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二第1、2、3、4题
三、小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
板书设计:
例1、
35 – 2 = 33(元)
先算5-2=3
再算30+3=33
第二个问题,还差多少元?
35-20=15(元)
先算30-20=10
再算 10+5=15
比较两题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
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是在学生已系统掌握整十数加减整十数、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的基础上教学的,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列出算式,并借助摆小棒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计算方法,同时还能区别两种算式在算法上的区别。
教学反思:
1、教师在课堂调控方面做得不够,学生摆小棒时,一些学生没有认真操作,而是当成玩具;2、部分学生理解算理时还不够清晰、准确,比如算35-2时,先算5-2=3,再算30+3=33,有的学生说成:再算3+3,显然这些学生没有理解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
第六单元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课本68页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退位减法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体会退位减法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能正确地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教法学法:探究法。
教具、学具准备:挂图,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二、引入新课:
三、新课教学:
1、引导学生从问题情景中抽象出减法算式。
1)出示67页例1中的挂图
你知道怎么列算式吗?
2)引导学生探索计算方法:
(1)教师引导学生摆小棒:不够减怎么办?我们先用小棒摆一摆。
学生分组摆小棒,并让他们边摆边讨论摆的方法。
(2)引导学生交流摆小棒的方法:谁来说一说你们小组摆小棒的方法和过程?
(3)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方法:从刚才摆小棒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4)引导学生探索另外的算法:你还有其他的算法吗?
四、巩固练习:
五、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例2、 小汽车单价15元,
我只有8元,想买一辆赛车,还要存多少元?
怎样列式,为什么这样列
36-8=28(元)
16-8=8
20+8=28
教学反思:
本课的导入是通过学生的生活实际十分贴切的买东西的情境开展教学的,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十分有价值。
本节课的教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备课时没有考虑到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学习能力估计过高。
2、教学时还要注意调控课堂纪律。
第六单元 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课本72-73页例3、例4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学会列式解答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
教学难点: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法学法:探究法,分析法。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创设情境:
1、请小朋友们听一听,老师拍了几下?小朋友学老师的样子,拍6下。
根据刚才拍的,请你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我们比老师多拍了几下?)你知道吗?
同学们比老师多拍了2下,因为6比4多2,列式:6-4=2
老师和小朋友一共拍了几下?6+4=10
小朋友提的问题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第一和第二种情况。
2、摆一摆:
请小朋友第一行摆5个圆,第二行摆5个三角形。摆完后,你看到了什么?想说什么?
(圆和三角形同样多。)
3、请小朋友继续摆,第一行5个圆,第二行摆7个三角形,看着你摆的图,谁能提出问题?
4、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这种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的问题。
板书课题: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少几,学生齐读。
二、探究新知
例3、小雪比小磊多得几朵?
(1)学生动手操作
(2)讨论思考三个问题
(3)学生回答
(4)根据我们推理过成列算式12-8=4(朵)
例4、小磊比小雪少几朵
(1)学生动手操作
(2)讨论:谁比谁多,谁比谁少,多的怎么分,反馈结果
(3) 12-8=4(朵)
(4)比较例3、例4都是相差多少?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多几就是用大数减小数求差,求一个数比另一个少几也就是用较大数减去小数,求两数差。
三、课堂作业设计
1、电视
48台
电视比冰箱多几台?
2、女生9人、男生7人,
3、、练习十三第1题、2、4
小芳跳40下
小清比小芳多跳了多少下?
46-40=6(下)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大家一起研究了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这样的问题,我们来看一首儿歌,两数比大小先把大数找,大数分成两部分,去换同样多,多几就知道。同理少几也是一样。
板书设计:
小磊
12-8=4(朵)
小磊
12-8=4(朵)
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让学生画一画第1组和第2组的红花,直观地比一比谁多、谁少,让他们凭经验基础先“看出” 第1组和第2组的红花多。从而完成了比较方法的教学。
本节课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不够活跃。一方面,教学语言不够深动,没有带动学生很大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对学生的评价没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热情。这是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可以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细节处理不够细腻。在处理教学重点时,学生交流的过少,在重点突破谁比谁多或少的具体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还不够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