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五大教养陷阱,拒当“除雪车”父母!

从“怪兽家长”、过度介入孩子生活的“直升机爸妈”,到极力为孩子开辟成功道路,铲除所有阻碍的“除雪车父母”,各种给家长的新兴封号,正提醒为人父母者应该给孩子多一点空间,养成孩子自主、独立的思考力和行动力,避免过度保护而养出“妈宝”。究竟父母该如何避免因爱子心切,却一不小心成了扼杀孩子独立心?
最新一期的日本PHP《悠然育儿》杂志,介绍了最容易让孩子错失成长机会的五大教养陷阱,值得父母自我检视。
一、过度追求完美。
“一定要尽全力教养孩子”、“不能没把孩子照顾好”,许多妈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结果当孩子的表现不如预期时,失落感随之而来,求好心切之下,干脆插手替孩子处理,剥夺孩子尝试和累积经验的机会。日本幼儿教育专家竹内惠梨香(暂译)指出,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父母必需坚守的原则,最好约占三成比重即可,不要凡事都抓得紧紧,规定“一定要这样做才可以”。
二、盲从一般论调。
“一定要给孩子看的十本书”、“不做会后悔一辈子的亲子活动”……各式各样的建议,让父母疲于奔命,担心不这么做似乎就不是称职的爸妈。但亲子关系更重视质量,父母可用最符合自身的状况,给予孩子实质的支持。就算一天只有十分钟能全心全意投入与孩子互动,也能让孩子感受关怀,拥有自己面对挑战的勇气。
三、和别人比较。学习速度比人慢?表现不如同学抢眼?
父母其实不需透过和别人比较,来确认自己的教养方式是否正确。孩子个性不同,发展速度和方向也不一样,不应以此打击孩子自信,而应充分尊重孩子特质,给予强力的支持。
四、错把威胁当教养。
“没考到九十分,周末就不用出去玩了。”为了激励孩子达成某项目标而祭出惩罚,虽然短期可能有些效果,但容易养成孩子只会察颜观色,依父母的好恶而行动,却不能建立自己的动机,自动自发为达成目标而努力。
五、过度依赖奖赏利诱。
“给兔子红萝卜”的奖赏,虽然也能立即有效,但也容易造成“不给好处,就叫不动孩子”的问题。比起物质的奖赏,话语和精神上的鼓舞,更能激发孩子的自主动机和坚持,愿意努力达成目标。
竹内惠梨香指出,父母若过于重视结果,只追求成功,便会不断发出指令,或直接把答案给了孩子,要求孩子照做,少了让孩子独立思考、计划、琢磨和行动的机会。父母在教养的过程中,更应该“用心不用手”,全心支持孩子但不随意插手介入,孩子才会更加成长。
《儿童品格养成系列》是一套“韩国教育产业大奖”图书,将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一种温馨示范!书中的语言舒缓柔和,有如潺潺溪流,非常符合孩子的阅读习惯和思维节奏。在娓娓道来的故事中,孩子会读到自己,会感同身受地联想到自己的做法和想法,会萌发出一点点朦胧的思考,这已足够。与此同时,家长也可以与孩子对话,让孩子感受到爸爸妈妈暖暖的爱流淌环绕在周围,让孩子感受到足够的安宁。孩子获得的不仅仅是欢声笑语,更是心灵的触动和思维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