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弟子规》更容易“消化”的一本书
(2014-10-17 09:20:53)
标签:
育儿 |
100个故事树立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浮躁的今天,我们一直在寻找一个“宝藏,”那就是用什么方法来让我们秉持正确的价值观?面对负面情绪的袭击时,我们用什么方法来平静自己的心灵?在潮流涌动、身不由己的江湖裹挟中,怎样才能不使自己迷失自我,成为当局者谜的傀儡?《送给心灵的100束鲜花》富有哲理的100个故事,它是送给自己以及最珍惜的人的礼物。100篇诙谐有趣、寓意深刻的小故事中,既有名人伟人的成功经验,又有指点迷津的生活智慧。
用故事来传达真理,用故事来领悟处事哲学,这样我们才不会轻易忘记,而是直达我们心灵的深处。之后,再传授于你的后代,无论是清贫出身还是辉煌出身,这些故事其实是引导我们追求幸福的最大的财富。
从释迦牟尼佛到丘吉尔到苏格拉底到韩信等等,100个故事中,既有古今中外大师们的睿智、成功人士的理念,又有现代人日常生活中的感悟。故事虽短,寓意却深, 故事集遍历古今中外历史人物的成功经验与失败教训,乃至温暖人心的逸闻轶事,从中选取了一百则令人印象深刻的、有趣的故事,形象生动地传达出努力、忍耐、正直、节俭、孝顺、以及信守约定、体谅他人、和颜爱语等品行的重要性。它如同一个装满智慧的“百宝箱”,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在倏然流逝的最月中,为读者找回最珍贵的精神。
我们时时刻刻需要面临的:处理人际关系的秘诀,解决工作烦恼的方法,教育启蒙孩子的技巧,夫妻间和睦相处的诀窍……,其中家庭教育在很大程度上会左右孩子的一生。衷心地希望父母们在给孩子讲述打动人心的故事的同时,把是非善恶、社会规范以及人与人之间互相体谅的重要性等等,切切实实地教给孩子们。对于我们,正如书名《送给心灵的100束鲜花》满溢着照亮人生的温馨启示。每一个启示,都将为你的人生增添一道绚烂的光彩。
原书在日本出版后,获得了众多读者的广泛支持,销售量已突破75万册。并被美国一家媒体赞誉为“如同百宝箱一般的书”。同时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许多学校都采用本书作为学校教育的辅助教材。该书现已被翻译成英语、韩语、葡萄牙语,并分别登上各国畅销书排行榜。在中国,想必也将在学校相关人士以及对教育热心的父母中引起很大的反响。
精彩文摘:
1、历史学家和一位少女的约定
“明天这个时候, 请你到这里来, 我给你牛奶罐子的钱。”
那比尔和少女紧紧握手后道别了。
不料第二天, 有朋友捎急信来说:“有个大富翁要资助你的研究, 他今天下午就要走了, 请你赶紧过来见他!”
但是, 如果去见那位大富翁的话, 就会对少女失约。
那比尔立即答复朋友:“非常抱歉! 我今天有特别重要的事, 请允许我改日再去拜访。”
那比尔对少女履行了自己的承诺。
那位大富翁起初以为那比尔是个傲慢无比的家伙, 一时气愤不已。但后来得知了事情的真相, 便更加信任那比尔,大力地资助了他。
有钱人易怒, 最难相处。他们总以为万事都可以用钱来解决。而为了金钱变节、 不守信用的金钱奴隶又是何其多也!
“储”蓄钱财的“储”字, 汉字简化以前写作“儲”,由“信”和“者”构成, 是指钱会聚集到“有信用者”之处。
即使是对自己不利的事情, 一旦承诺就必须兑现, 这是一个人的信用之本。
履行不了的约定, 从一开始就不该承诺。失信, 不仅给对方添麻烦, 而且也会伤害自己。
2、 好音色不是来自乐器
听说闻名于世的小提琴家维泰里将用价值五千美元的小提琴为大家演奏, 那天的演奏会座无虚席。在全场热烈的掌声中, 维泰里出现在舞台上。
“啊! 快看! 那就是价值五千美元的小提琴!” 会场上几千人的目光一齐投向维泰里手中拿着的那把小提琴。
接着, 演奏开始了。
时而扣人心弦似湍湍急流, 时而委婉动听如潺潺溪水。
全场听众都陶醉在这无比美妙的音乐之中。
“啊! 这音色是多么优美啊!”
“真不愧是价值五千美元的小提琴啊!”
“哎! 哪怕是一次也好, 真想试试那把小提琴!”
会场中赞叹声此起彼落。
可是, 不知道为什么, 在演奏到第六曲中间时, 音乐声戛然停止, 维泰里把小提琴重重地摔到了椅子上。小提琴被摔碎了。全场一片哗然, 听众纷纷站了起来。
“大家请安静!”
音乐会的主办人出现在舞台上, 他手里拿着另一把小提琴。
“刚才被维泰里先生摔碎的小提琴, 是一把随处都可以买到的一美元六十美分的便宜货。最近, 音乐界里有盲目炫耀高价乐器的倾向, 而最为这种风潮担忧的就是维泰里先生。维泰里先生想告诉大家一个平凡的真理, 那就是——美妙的音乐不是源于价格高昂的乐器, 而是源于演奏乐器的人。下面维泰里先生用的才是真正价值五千美元的小提琴。
“请大家继续欣赏!”
演奏重新开始了。掌声和欢呼声仍旧那么热烈。
但谁也不知道这把五千美元的小提琴, 与刚才的那把廉价品究竟区别在哪里。
3、 小心毒蛇---释迦牟尼佛的醒世警语
“那里有毒蛇! 千万别被蛇咬着呀!”
“是, 我会注意的!”跟在释迦牟尼佛后面的阿难答道。 一个农夫听到这番对话, 想看看到底有什么可怕的东西。
“这东西肯定是过去谁埋藏起来的, 被大雨一冲, 露了出来。把这些宝贝误认为是毒蛇, 看来, 释迦牟尼佛也是个糊涂虫!”农夫高兴地把财宝拿回了家。
农夫的生活一下子就富裕起来, 成了远近闻名的富翁。此事传到了国王的耳朵里, 因财富来源可疑, 农夫被召去审讯, 不得不坦白交代了。侵吞大笔财宝, 该当死罪。农夫被判死刑, 但缓期三天
执行, 被假释回家。
家里人听了事情原委后, 唉声叹气, 悲伤不已。
“释迦牟尼佛真了不起! 这些财宝确确实实是毒蛇。它不仅咬死了我, 而且还害了我的妻子儿女, 毁了我全家! 全家人在一起和睦地过日子才是最幸福的啊! 财宝, 反而成了折磨我自己的工具。”农夫由衷地忏悔着。
第二天, 农夫接到了法庭的传讯。
是不是死刑提前了? 农夫吓得脸色苍白, 急忙赶到了法庭。
只听得“死罪赦免!”
哎? 为什么?
国王说:“你回去之前, 我已经派人藏在你家的地板下面。你说的一切, 从释迦牟尼佛的话, 到你的忏悔, 他都告诉了我。仔细想想我发现, 被毒蛇咬伤的岂止你一人? 其实我也是终日沉溺于酒色, 险些丧国。所以财宝还是请释迦牟尼佛使用吧!”
听完了整个事情的原委后, 释迦牟尼佛微笑着说:“世间的财宝, 往往会成为害身之物, 不如用来传播能使人们得到绝对幸福的佛法。”便收了下来。
观此世间, 就连身为国家大臣、总理之人都屡屡因钱财而被捕入狱, 受其毒害, 为之烦恼。
可见, 毒蛇的受害者, 比比皆是。
作者简介:
著作有《人, 为什么活着——日本佛教大师的入世智慧》《人, 为什么活着2》《123颗心灵的种子》《惬意的果实》《开启叹异钞》等。其中,《人, 为什么活着——日本佛教大师的入世智慧》已被翻译成中文、英文和葡萄牙文, 在中国、美国、巴西以及中国台湾等地出版发行。
作者已出版图书:《人, 为什么活着——日本佛教大师的入世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