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让孩子懂得分享

(2014-09-02 10:51:54)
标签:

育儿

http://s2/mw690/002I4RC7zy6LIMJyOtj21&690

    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的社会从注重多子多孙、养儿防老的农业形态,进步为人力精简的工商业时代。同时家庭中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也随之发生改变。由过去必须绝对服从或放任不管的模式,进步到现在“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期待”。这种一切为孩子好的心态,并无任何不妥之处,问题就在于这种“好”,往往被阐述为“无怨无悔地给予孩子最好的东西”。这种无条件满足孩子需求的教养方式,使得许多孩子变得娇生惯养,他们不懂得如何与他人沟通和合作,养成了自私自利的心态,这对孩子以后的成长发展是极为不利的。

 

    事实上,绝大多数父母已经意识到了这种教养方式的弊端,也想要帮助孩子改掉自私的坏毛病。但因为这种毛病原本就是长期养成的,加上父母都心疼孩子,不想让孩子吃苦,以至于许多的努力,最后都不了了之了。其实,只要方法得当,加上足够的耐心,孩子不懂得分享的毛病是可以改掉的。

http://s11/mw690/002I4RC7zy6LIMMwWRs5a&690

第一,父母必须理解并接受这样一个事实:自私是孩子成长的必经环节。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2-6岁的儿童处于认知发展的前运算阶段,自我中心是这一阶段儿童发展的特点之一。在此阶段,儿童以自我为中心观察世界,认为周围的人和事物都跟自己密切相关。他们往往从“自我”出发,来进行行为选择和活动设计,而不考虑他人。可见,出现自私的情况是儿童成长过程的必然现象,只要加以引导就可以正常过渡。

 

第二,对孩子的去自我中心过程加以引导。一般而言,随着孩子进入托儿所、幼儿园,逐渐接触到其他同龄人,他们的自我中心会慢慢消除,即完成去自我中心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孩子会慢慢觉察到他人的存在与需求,意识到他人的观点会与自己不同。与此同时,父母应该改变对孩子过度保护的教养方法,比如当孩子与其他小朋友发生争执时,不能不明事由地站在自己孩子一边,而是应该从双方的角度考虑,客观地看待这一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

 

第三,帮助孩子学会分享。在孩子懂得他人的观点会与自己不同之后,父母们一定要适时地对孩子加以训练。一方面,父母可以通过讲故事并让孩子复述的方法,让孩子思考并理解故事中不同人物的需求和心情。适合睡前阅读的亲子读物小夜灯:送你一个美梦中有一篇文章:满足你愿望的草地。通过这些故事可以使孩子明白:“当你羡慕或者嫉妒别人时,别忘了自己已经拥有的东西是多么的宝贵。世界上不会有另一个跟你一模一样的人,你是特殊的,也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你的朋友有什么东西你很喜欢,你该为他高兴。因为或许你的朋友会愿意与你一起分享。相信你有了好东西也会和你的朋友们一起分享。”另一方面,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向孩子灌输分享的理念,不仅要让孩子学会与家庭成员分享食品、玩具等等,更要鼓励并创造条件让孩子将自己的玩具、零食带到幼儿园和小朋友一起分享。

http://s14/mw690/002I4RC7zy6LIMSpPpr0d&690

第四,不强迫孩子进行分享。在某些情况下,孩子不愿意分享,往往是因为待分享的物品对自己具有特殊的意义,这个时候父母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见,不要强迫孩子将自己心爱的物品借出或与他人分享。此外,父母还要尝试了解哪些物品对自己的孩子有特殊的意义,在有别的小朋友要来家里做客的时候,提前把这些物品收好,以免孩子们在一起玩耍的时候,发生宾主都不愉快的尴尬情况。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把最好的东西给孩子,可是在给予的同时,却往往忽略了教会孩子容忍、付出和分享。其实,随着孩子的成长,不愿分享的自私行为,会随着朋友、同学在他们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而烟消云散,父母们只需要加以适当引导,并改变娇惯的教养方式,孩子的自私行为自然会逐渐消失。

 

扫描二维码

或搜索公共账号

dftmh11

关注@东方童萌汇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