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爸爸:你一定是疯了1——带孩子旅行
(2012-03-12 14:03:19)
标签:
育儿旅行带孩子旅行航班儿童餐 |
分类: 酷爸爸育儿经 |
@新浪育儿 @育儿博客精选 【编者按】你可以在《酷爸爸》一书中看到:一位爸爸,同时又是一位经济学家,他在孩子搭乘航班旅行的问题上,对家长和航空公司提出怎样的建言?他如何释放带孩子旅行的压力?这些办法有效果吗?反正,很有“笑果”。
带孩子外出旅行,往好里说,他们也是比行李还让人头疼。行李可以被拖来拖去,它们并不指望能获得什么特殊关照。行李丢了,对你来说是一项损失,但还不至于酿成灾难。而孩子们可以说是长嘴长腿的行李。嘴帮助他们表达自己的情感,腿让他们在无需机场搬运工的协助下便可独自走丢。
食品问题一直困扰着众父母。这并不是说航空公司没有提供食物。首先,假设你最终获得了预定的儿童餐,当然这种假设非常大胆,因为你很可能什么都得不到,或者只有一个孩子有,其他孩子没有,这种情况更糟糕。但我们还是先假设你能获得儿童餐。那么儿童餐里都有什么呢?
一家著名的澳大利亚航空公司提供的儿童餐菜单如下:
一盒橙汁
一块松饼
一块带有花香的糖果,据说里面有水果
一包爆米花
一杯牛奶
一杯水果
餐具,当然是塑料的
一个碗
一张湿纸巾
如果上述这些食物在你看来还蛮合理的话,你的想法也太单纯了。下面给大家讲一下在高海拔处食用本餐的后果。首先,小孩子会学着将吸管插入橙汁盒,成功后,小孩子因为不了解液体的流动特性,在伸手拿起橙汁的时候,往往会挤压盒子。幸运的话,挤出的橙汁会溅到孩子自己的脸上;如果挤到后排乘客的头上,那你可倒霉了。很快,一盒橙汁便撒没了,这是孩子拿起的第一件东西。
然后,孩子会要吃糖果,但此时你会暗示他们说:“干吗不先吃点儿健康的东西呢?”在飞机上你竟敢说这句话,我难解其中的原因,但你还是说了。于是,孩子伸手去拿松饼。然而,实际上只有30%的松饼到达了孩子的胃里。其余的都以碎屑的形式散落在孩子身上和座位上。
还没吃饱,孩子继续吃爆米花,同时还试图去打开那瓶牛奶——结果可想而知。有些奶倒进了碗里,更多的奶洒在孩子腿上,现在到处都是松饼碎屑、爆米花。而且,这次爆米花是我亲自打开的,要让他们自己打,情况肯定更糟。
对于水果杯,后果类似,只不过爆米花换成水果,牛奶换成果汁。
最后我才让孩子吃糖,由于粘度大,糖立刻将孩子的牙齿粘在一起。于是,你拿出应急的牙刷。好的,你开始把孩子牙齿上粘着的糖清理干净,但是最后手上却满是粘粘的糖果;当然,如果你把自己当成一个五岁的孩子的话,只需要在座位上蹭蹭就可以了。
让我们仔细想想刚刚发生的一切。在这个问题上,没有赢家。孩子没有吃到食物,父母的压力一点儿没减。航空公司也面临着大量的打扫工作,这会延长他们的停航时间。
但是,简单想一想,这些问题本来很容易就能避免。首先,你可以选择不提供用餐服务的航班,这样,你就得自己想办法解决吃饭问题,最后,你很可能会买一些软糖(又干净又甜)。第二,你本来可以不点儿童餐,就给孩子上成人餐,或许孩子会拒绝食用。虽然孩子可能继续饿肚子(就算是上了儿童餐也一样吃不饱),但是周围都干净许多。
最后,航空公司本可以花一点点儿时间思考一下,便可以a)把果汁放在对嘴喝的塑料瓶里,而不是放在盒子里用吸管喝;b)找一些没有那么多碎屑的饼干;c)提供些新鲜水果,譬如葡萄。为什么不像麦当劳那样给件小玩具呢?这样岂不是皆大欢喜。
有一次我们带着两个孩子外出旅行——孩儿1号和孩儿2号,当时他们分别是三岁和一岁。
此处提到的航班航行时间为两小时,基本上——但还没有完全——客满。换登机牌的时候,一位魄力十足的工作人员为我们制订了一个战略方案,给了我们两个相邻的过道座,而两个过道座旁边的中间座目前还都没有预定。当时,三岁以下的小孩儿一般都是坐在父母腿上。这位工作人员认为这样一来,或许能保证我们守住一个中间座,旅途中便有更多的空间可以利用。
不幸的是,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真的有人选择了中间座位。这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在停止售票前几分钟才买到的机票。他是最后一位登机的乘客。乘务员立刻走上前去问他是否可以换到后排的位子上坐,却被他拒绝了。乘务员很沮丧,但是我们别无他法。无奈之下,我挪到旁边,给他让出一个过道座。
飞机起飞后,我起身时发现就在我们后面第三排就有一个中间座空着。乘务员刚才就是想把那个座位给他,他不愿意,估计他早就知道我会给他让出一个过道座来。我们当初的战略全让他搅乱了,此刻我真是怒火中烧。这个男的真是一点儿都不妥协,现在我明白刚才乘务员为什么那么沮丧了。旅行带给我的压力霎那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我决定开始折磨这个男人,只要他还执意坐在这里,我就绝不让他有好日子过。
我先是拿出呕吐袋,对坐在我腿上的三岁女儿说:“好了,我告诉你,咱们可不能再像上次那样了,对吧?给你袋子,就放在这里。你难受的时候,就往袋子里面吐,不许吐在旁边这位先生的身上。”孩儿1号从没在飞机上吐过,但还是对呕吐袋产生了兴趣,乖乖地答应我说需要的时候一定会用。她还责怪我说不该在飞机上这么大声地解释呕吐的事情,还做了那么多恶心的细节描述,大概一个三岁小孩儿所掌握的全部恶心词汇刚才都让我说了一遍。
旁边的男士看上去有点儿紧张,但没有换地方。现在,我允许孩儿1号自由玩耍,她确实搅扰到旁边的乘客,但我无心阻止。我因此开心了好一会儿,但这还远远不够,下面还有更狠的。
后来,我把三岁的女儿交给孩子妈妈,而把一岁的儿子抱过来,并给他喂午餐吃。我让他坐在自己的腿上,看着旁边这位越来越惊慌失措的先生,然后把一勺勺粥糊送进他的嘴里——样子糟透了。终于,这位先生发现即将大难临头而逃之夭夭。直到飞机到站后我才看到他又走回来。
在所有带孩子乘机的经历中,那次最轻松。当你不再为别的乘客思前想后的时候,携子女出行还是可以承受的。
★★★★★★★★相关阅读★★★★★★★★
《酷爸爸:著名经济学家是这样教育孩子的》2009年由麻省理工学院出版,2010年中文简体版由东方出版社出版。
酷爸爸乔舒亚·甘斯是澳大利亚著名的经济学家,在斯坦福大学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亚洲排名第一的商学院——墨尔本商学院教授。他还是三个孩子的父亲。和其他初为人父母的家长一样,甘斯在第一个孩子降生时,既快乐又紧张。然而,和众多父母不同的是,甘斯是一位经济学家,于是,他开始将经济学的方法应用于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