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爸爸:爆笑培养孩子基本技能1——睡觉
(2012-03-06 09:56:37)
标签:
育儿睡觉婴儿睡眠 |
分类: 酷爸爸育儿经 |
【编者按】你可以在《酷爸爸》一书中看到:一位爸爸,同时又是一位经济学家,他如何解决孩子出生后,大人就不能好好睡觉的问题?他将使用经济学理论来“认清婴儿的本来面目”,这对解决全家人的睡眠问题有效果吗?反正,很有“笑果”。
如果你问我婴儿出生后,我最希望他们获得什么,我会告诉你排在第一位的是健康,紧随其后的是睡眠——希望孩子好好睡觉,很大程度上,也希望我们能睡个安稳觉。孩子出生后的几个月内,睡眠简直就是我和妻子的奢望。当然,我们也享受着孩子带给我们的乐趣:溺爱他们,他们成长的每一步都让我们感到兴奋不已。但困难在所难免。作为父母,我们认为睡觉这件事应该处于可控范围。所以,我们倾尽全力企图控制这一活动。
在我看来,睡觉是一个协商的过程。我们希望睡觉,但婴儿希望得到大人的注意。双方存在着固有的矛盾。婴儿的哭泣就好像是一个报盘:“除非你们过来关心我,要不我绝不闭嘴。”这个报盘条件非常清晰。只有过去关心她,哭泣声才能停止。这是小孩儿的惯用伎俩,用不了几次,就可以把他的父母训练得服服帖帖。
在极端缺觉的情况下,我们的目标就是想办法讨价还价。还盘时,可以这么说:“如果你能让我踏实地睡到早晨6点,那么在你16岁的时候,可以给你买辆车。”当然,这样做,不获任何理会。简明外交、理念碰撞、统一思想——无一奏效。看来,婴儿可没那么讲道理。到底怎么做,我们无从知晓。
在此,有一点很重要。我们做父母的往往认为孩子的睡眠是终极目标。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真正想要的是自己的睡眠。(请让我把话说完。)从根本上讲,我们希望孩子不要吵,让自己能睡个安稳觉(除非情况危急,孩子健康受到威胁)。小孩子睡没睡觉是次要的。在我们和孩子讨价还价的过程中,我发现这一点一定要牢记,非常关键。
走上谈判桌前,一定要知彼。经济学家建议我们提前绘出一个思维模型,罗列出对方意欲得到的一切,然后分析对手可能掌握的信息量。该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制定出谈判策略。
作为新生儿,他们拥有很多正当的理由来抱怨。要知道,他们现在正在学着在子宫外生活。身体中整个消化系统都需要时间来适应。对很多孩子而言,这是个痛苦的过程。他们会通过大哭大闹来表达这种痛苦,他们还会用犀利的眼神看着你,就好像在说:“你,别傻站着,找点儿事儿干!”在没有止痛剂的情况下,你只能逗他们开心,转移他们的注意力。
久而久之,他们在没有任何痛苦的情况下,也会希望你去逗他们开心。一段时间后,孩子会意识到这一点,并开始使用同样的方法获得你的注意力。其骗术的高超让你根本没办法胜出。你无法从一个单纯的哭声中分辨出这东西是他们想要的还是他们需要的。把玩这些伎俩的高手可以从中获益。他们实际上是在培训你,最后随心所欲地让你去关心他们。
很多父母在数周后才发现其中有诈。此时,一个精明的婴儿早已将其表演技能练得炉火纯青。他们甚至学会利用情感,特别是负罪感,通过控制你的情感,让你对他们言听计从。这一切听起来都过于险恶,但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可以帮助我们认清婴儿的本来面目。要知道,他们也是人,所以,他们可能和我们一样想控制一切,而且非常自私。永远别把谈判的对方当成傻子。
道理很简单,但要“解释”给婴儿听就有点儿困难。如果你非常看重婴儿的睡眠,并且认为没有你在夜间的精心呵护孩子就无法安心入睡的话,你注定要受尽折磨。别忘了,睡觉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尝试独立的第一步,他们不可避免地会感到种种不适。毕竟,他们认为自己才是宇宙的中心——而且,当时,他们周围的一切都在不断地巩固这种信念。
对于孩子而言,夜间呵护是一项褒奖,为了不让他们有此企图,干脆将其彻底取消。
那一晚,我们走的是强硬路线。婴儿监视器“嘀嘀”地叫个不停,孩儿1号母亲说她再也听不下去了。我走过去把监视器关掉,说:“问题解决了。”十分钟后,我们把耳朵贴在门上听,确保她已经睡着。四个小时过去了,我们没有去看她;她撕心裂肺地叫了一会儿,便又再次入睡。八小时后,我们醒来,慌慌张张地跑到她的房间。她就躺在那里,微笑地看着我们。我们还没醒的时候,她早就醒了。这笔交易终于达成。
后来,她晚上再没烦过我们。我说再没烦过,是真的一次都没有。她每晚6点30入睡,早晨6点30起床,每天12小时无间断睡眠。这不仅仅得益于强硬路线,和她不饿的事实也有很大关系。每天下午4点到5点是她“疯狂进食”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她几乎一直在喝奶。然后洗澡、讲故事和睡觉。这种组合方法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但对我们的孩子绝对奏效。
我们还有项创新。为了让她在没有大人安抚的情况下入睡,我们为她准备了一个奶嘴。有个问题,奶嘴总会从嘴里掉出来。她屋里一片漆黑,我能想象在她正哭着的时候,突然一只大手铺天盖地摸下来,摸索到一个洞后便把奶嘴塞回去。如果这听起来让你感觉很难受的话,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几周后,她会开始使用其身体自带的奶嘴:大拇指。几年后,为了保护她的牙齿,我们不得不严肃处理这一后遗症。这也算是我们付出的少许代价吧。
睡眠质量往往取决于孩子本身。孩儿1号适应能力就很强。她吃饭的时候像头小猪,这样,她在睡觉前就能摄入足够的能量,足够支撑整个夜晚。她睡得也很沉。直到今天(她现在已经九岁),她睡着后,我们抱她到处走,她都没有任何反应。
孩儿2号情况迥异,晚餐吃完一定会呕吐,睡眠很轻。他似乎也并不需要睡眠。现在,他每天早晨5点就蹦起来,走来走去。他绝对是个起早的人——他起的比早晨还要早!孩儿1号认为早晨剥夺了她睡眠的权利,总是哭着喊着多睡一个小时,而我们这个儿子,只要看到太阳升起便开始令人烦躁地兴奋异常。
产权经济学原理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潜在的解决方案。调查研究显示通过给孩子发放免费券,可以极大地缓解由睡眠问题造成的困扰。免费券是一张卡片,孩子睡醒后,可以用它兑换一次出屋喝饮料的机会(惯用的拖延技巧),或者可以换取一次父母的拥抱。一般说来,通过限制孩子手中免费券的数量,便可以在无需明令禁止的情况下,减少他们搅扰父母睡眠的次数。结果显示,坚持使用免费券的方法,可以实质性地减少就寝时间发脾气或夜间惊醒的几率。我们从中取得的收获在免费券时代结束后将继续存在。
经济学原理在此类事件背后静静地运作着。然而,你不能松懈,必须一如既往地严格按照免费券系统要求行事。如果过早地放松警惕,此前一切努力都将功亏一篑。但愿,在没有任何研究人员提供进度报告的情况下,众父母仍能沿着既定路线坚持走下去。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