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道德经》:放下主观偏见,人生顺其自然

(2021-10-25 10:55:42)
标签:

国学

每个人的面前都摆着一座“陷阱”,这座“陷阱”的名字就叫做自己的主观意识。我们总相信自己认为的一定是对的,所以在主观意识的驱使下,会过度偏向于所认可的方向,但是这样的偏见形成执念之后,不但不会让人生如愿,反而会事与愿违。

《道德经》:放下主观偏见,人生顺其自然

因为主观意识本身就是一种偏颇的错误,由主观企图主导客观,这更是错上加错。

在这个世上,好的事情之中存在着负面影响,而坏的事情中也藏着好的提升路径,任何事情都是不同因素的共同存在,人类以自己的主观意识形成局限之后,只能看到事物的片面,而忽略了那些表象背后的事物本源。

《道德经》:放下主观偏见,人生顺其自然

世间万事,好坏共同影响,福祸共同相依,不要轻易地将事物之中的好坏、对错,摆放在对立面的角度,因为在我们容易忽略的方向中,存在着事物是非、善恶、好坏、对错的相辅相成。

在这种状态下,一个人就要做到不以表象判断本质,并且不以自己的主观意识使事物走向极端,才是人生重要的智慧前提。

《道德经》之中有一句话,叫: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其无正也。正复为奇,善复为妖。人之迷,其日固久。

有坏的事情出现时,好的福气就已经守在它旁边了;在幸福出现时,灾祸也藏在其中了。谁知道他们究竟是什么原因呢?这里没有一个定准,有的时候正也会忽然转变成邪,善忽然也会转变成恶,人们迷惑已经有很长时间了。

《道德经》:放下主观偏见,人生顺其自然

正是因为在事物之中福祸转变没有定准,人的狭隘意识很难察觉其中的道理,所以才会给人造成迷惑,这也是我们主观意识会成为陷阱的根本原因,当我们只能看到事物的表象而忽略背后的准则时,就会因为自己的主观标准使事物过度趋向于某一个片面,当认知存在着偏颇时,处理问题更容易犯错。

这个道理没有针对性,下至百姓上至君王,都是如此,所以老子举了一个例子叫: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政治宽厚的时候人民就会淳朴,政治严苛的时候人民就会狡黠。

宽厚是以容纳为前提的状态,不以主观意识去左右和主导万物,而是以接纳为前提,宽和仁厚的看待问题并且解决问题,这是处理问题最好的方式。

但是错误的地方是什么呢?就是“政治严苛”。

古代君王为了达到清明的治世状态,就制定了一系列自以为正确的繁苛手段,这在道家的看法中被称之为“有为”的手段,出发点没有问题,但是方式却是错误的,而错误形成的原因就是因为它缺乏了以“无为”为基础的容纳,这样的做法会让事物在无形之中偏向某一个极端,从而带来错误的结果。

《道德经》:放下主观偏见,人生顺其自然

因为在这个世上,所有好的事情都要以容纳坏的事情存在为前提,而宽厚的态度本身就是以容纳为基础的智慧,由此才会获得好的结果。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像一个人在生活中处世时,当他不去刻意追求清白名声,能容纳污秽的同时,反而能成就自身的伟大,如果太刻意标榜自己的善良仁义,那么这一份自以为是的善良,反而会趋向于虚伪做作的方向。

如果想要化解这种偏激,平衡这种过度的状态,有一个非常好的答案,就是“光而不耀”如老子所说: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

意思就是说:因而有道的人方正而不割人,锐利而不伤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目。

《道德经》:放下主观偏见,人生顺其自然

世间的任何事情都是以平衡的姿态而存在,当偏向于某一个极端时,这个状态一定不会长久,这一个平衡就是以包容为基础的互相影响,明白福祸相依的道理,在抛开表象看本质的同时,不会以主观偏激的意识过度趋向于某一个片面,好的事情之中也会有坏的因素,错误的事情最后或许会有一个正确的结果。

在这个循环变化,无限转换的过程中,只有增强自己的主观意识,不使自己过度主导万物,才能更好地去应对万物。

当你能够摒弃自己的偏激,不以自己的主观强势去伤害别人,不用自己锐利偏激的一面去作为的时候,才能收获人生以用以平和,宽厚,淳朴所带来的优势。

喜欢更多书画作品点击进入和光书画院官网:http://www.heguang168.co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