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容纳人生中的不完美,能够保全自己,也能内心坦然

人生没有最完美的,所有的人生都会存在着一些问题,从生活到感情,都会存在着很多遗憾。这些遗憾甚至是无法弥补,永远无法回头的。
因为人生是一个单程路,所有走过的路,一步一个脚印,都会在无形之中,形成你的人生状态。
但是当面对这些遗憾的时候,大多数人总是懊恼痛苦,其实有的时候我们需要学会容纳,容纳人生中的一些不完美。人生也正是因为能够有一份容纳不完美的智慧,人生才能够完美。
看完《活着》那一本小说之后,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一个疑问:活着的本身到底是为了什么?
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是很多人觉得活得很艰难,因为生活本身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创伤和遗憾。
其实想了很久,一个最好的答案就是,活着的本身就是为了活着。因为人生的历程本身是并没有意义的,人生的意义是在于经历。
生活中遇见一些人,经历了一些事,有开心有不开心,有惊喜也有遗憾,正是这些酸甜苦辣交织的过程,才促成了美好的一个人生。
所以拥有这样一种智慧之后,逐渐的就明白了容纳的一个道理,容纳世间百态,容纳人生中的不完美。
《道德经》之中就提倡,把完美的东西表现的有所欠缺,才能够好好的保存。
比如说《道德经》中说:揣而锐之,不可长保。
锋利的东西总不是以长久的保存,当你学会磨平外在的一些棱角的时候,才能够长久的存在。所以儒学中就提出了中庸之道,保持中庸,保持适度,才是最好的一种为人处事的智慧。
在《道德经》第四十五章,大成若缺中,就说: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纳。
极大的成就都好像是有一些残缺的,这也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智慧,他觉得这样的一种状态是永远不会衰败的,这也符合大道的智慧。
最聪明的东西也不会溃决,它的作用永远无穷尽的,笔直的东西好像是弯曲的,最灵巧的东西好像有一些笨拙。
丰盛的东西都是呈现出一副快要溃决的状态,它的作用是永不枯竭的,然而那些保持圆满的事物,却总是容易招致灾祸。
聪明的东西都好像有一些笨拙,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要如水一样的智慧,就是说像水一样柔软,与世无争。但是我们的容纳与柔软并不是任人宰割,而是通过披上一件笨拙的外衣来保护自己。
因为在人性中也有这样一个人性的弱点,叫做:嫉妒。当你一味的展示自己的聪明机智,展示自己的权力和地位的时候,也就是所谓的锋芒毕露的这种状态。这也是《道德经》中反对的状态,很容易招致别人的嫉妒和坑害,那么你的财富和地位也岌岌可危了。
既然我们有的时候,需要保持一份柔弱和不完美,那么我们为何不能接受人生中的不完美呢?有的时候人生没有活成想要的样子,人生没有达到自己在某一方面的愿望,或许也是更好的能够保全自己的人状态。
或许是人生给你另外的一种厚待吧,以顺其自然的态度去接受,以这样的一种智慧去生存,会坦然许多。
喜欢更多书画作品点击进入和光书画院官网:http://www.heguang168.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