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今日重阳: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2021-10-14 10:29:05)

重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会登高踏秋,插上茱萸,祈祷风调雨顺,健康平安。

重阳节也是老人节,“九”是数字中的最大数,九又是长长久久的谐音,因此九中有长寿尊贵的隐喻。

九九重阳节这天被人们赋予了天长地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老话中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爱老敬老不但是传统美德而且是做人的本分。孝敬老人不在物质,而在于心意。

在重阳节这个特别的节日里,让我们怀着满满的爱意,将思念送去远在天堂的亲人,将陪伴带给年事已高的父母!

今日重阳: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祭逝去的人 

他们将在天上守护着你 

王维在诗中写道: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乡愁,越是在佳节,越是刻骨,就像秋日的寒意,萦绕在心头。

重阳节作为我国四大祭祖节日之一。每到这天,人们会登高望远,带上几束菊花和美酒,来到逝去亲人的坟墓前打扫祭祀,寄托哀思。

作家李其恩说过自己这样一段往事:

小时候他觉得祭祖特别无聊,所以很不喜欢去,但他总被父母强迫着拉去,在坟前装腔作势的喊几句:“太爷爷太奶奶,我来看你们了。”

后来,他的呼喊中多了“爷爷奶奶”,再后来,他的呼喊中多了“爸妈”,

直到这时,他才真正的明白了祭祖的意义......

现在,每一个祭祖节他都会如约前往,隔着冰冷的墓碑,对父母诉说思念和自己的近况,回忆着往昔。

说到开心的地方,这时树叶哗哗的响声,都仿佛是他们的回应,心中总会涌起一阵暖流。

电影《寻梦环游记》中说:死亡不是真的逝去,遗忘才是永恒的消亡。

其实每一次的祭祖,都是在告诫我们,逝去的亲人并没有真正离去,他们只是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守护着我们。

只要爱和思念还在,他们就将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今日重阳: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敬年老的人

 他们的现在就是我们的未来 

《孟子》中讲:“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每一个人都逃不过时间的追赶,都有老去的那天。尊敬老人其实也是为我们的未来积累福报。

古时候有一个读书人杨大年,二十岁就考上状元,他为人十分傲慢,看到同朝的老人行动缓慢,咬东西不方便,就讥笑他们。

老人劝他:“你不要笑我们,迟早你也会老。”后来他四十岁就走了。

青年得志,杨大年固然有福,但他不敬老人,再好的福气也留不住。

另外一个读书人王斌,他自小身体柔弱,郎中都说他命短。

但是他品行端正,看到老人总会上前问好鞠躬,为老人倒茶,后来他活到九十几岁。

所以说 ,命运是能改变的,一生的福气多寡,都由自己决定。敬老爱老,就是在为自己积累福气。

对待身边人我们都应该拥有一颗“仁善”之心,不仅要孝敬自己的父母,还要善待身边遇到的陌生老人。

尊老敬老应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坐公交时给老人让个座,老人有问题时能耐心解答,帮助他们拿拿重物。

让我们一起将善意传递,愿我们老去,腿脚不方便的那一天,得到的也是满满的善意和包容!

今日重阳: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惜眼前的人 

 他们总在默默等你回家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趁着父母还健在,子女不要离父母太远,这里的“远”不是指地理位置,而是指心里的距离。

即便要离开父母一段时间,也务必让父母安心,放心。

毕淑敏曾写过:“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是不懂得珍惜,直到失去后才后悔莫及。

因为父亲的一个巴掌,作家麦家在年轻时远走他乡,没再见过父亲一面。

当他年龄渐长,想要打破父子隔阂时,发现年迈的父亲已患上了阿尔兹海默症。

父亲布满皱纹的双手颤颤巍巍的拉住他说:“能让我家老二回家看看我吗?”

麦家的心此时像被刺中一样,他大喊:“爸,我就是老二啊!”但父亲却再也不认识他了。

麦家说:“父亲去世后,我的心好像缺了一角,想要补好时,却发现一碰就生疼。”

父母可能忘记了世事,忘记了过往,但他们永远不会忘记等你回家。

不知什么时候起,我们与本该亲密的父母变得疏远,就连想念都得小心翼翼。

其实父母要的并不多,一个电话,一份问候,一点关心。父母便会多一份快乐和慰藉!

时光无情,它从不为任何人停下脚步。

这个重阳节,别犹豫,别等待,现在就收拾起行囊去到他们身边吧;

不要问还能陪父母多久,只需珍惜当下,珍惜父母在身边的每一天。

尊老、敬老并不应该单单属于重阳节这一天,而应该贯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如果我们都能拥有一颗敬老之心,那么每一天都是重阳节。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