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古代历史名人伟人雕像定做
标签:
大型雕塑教育景观雕塑文化 |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书法家,官至兵部尚书、督察院左都御史,敕封新建伯,后追赠新建侯、谥文成。
王阳明一生,从小立志做圣人,三次科考才中进士,步入仕途,又因上疏又被扙四十,贬至龙场。却在龙场悟道,贵阳讲学。召回京师,南赣剿贼,平息宁王叛乱,开办书院讲学,平息了两广及湖南少数民族的动乱
王阳明的哲学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其核心,发挥了宋以来“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理论,强调了“亲民”的重要思想,晚年提出了著名的“王门四句教”

王阳明雕像,全身像雕塑,铸铜雕像

玻璃钢雕塑,户外雕像,广场雕塑
主要著作
《大学问》,被其弟子们视为儒家圣人之学的入门教科书。
《王阳明全集》,这是研究王阳明心学思想及王阳明一生最重要的著作,是儒家思想中最具个性、最具争议的代表作,同时也是一部现代人成功修身、强大个人内心的励志作品。
《传习录》,此书记载了他的语录和论学书信。
创办书院
王阳明认为,人内心的“邪恶”与“善良”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因此一生致力于“破心中贼”与“致良知”的心学实践活动。自龙场大悟之后,所到之处无不开坛讲学,以“致良知”即“良知之'知’与良知之'行’的知行合一”思想启迪人们的道德心智。

公园雕像,艺术雕塑,园林铜雕

传统工艺雕塑,园林景观铜雕,雕塑定制厂家

步行街雕像,大型雕塑,铸铜雕像
立德:一生都在“致良知”
阳明先生一生都在“致良知”,用良知来审视自己的意念行为,践行着圣人之道。37岁时被太监刘瑾陷害,被贬贵州龙场,住山洞,历经九死一生后某一夜突然顿悟:“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圣人之路。
立功:建功立业,功勋卓著:一是平定了南赣为患数十年的“山贼”;二是王阳明用“围魏救赵”之计,剿灭了宁王朱宸濠叛乱;三是平息了两广及湖南少数民族的动乱。
立言:“心学”集大成者阳明先生继承了宋代大儒陆九渊的“心学”思想,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并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哲学思想,形成了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心学”的精神内涵包括“心外无物,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等哲学思想。
王阳明是公认的真三不朽,而曾国藩是两个半完人中的半个。与曾国藩相比,王阳明很有自己的特点。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曾国藩的思想是为其做官服务的,“怎样做官”“怎样做大官”“怎样做稳官”始终是其考虑的核心问题,他的为民、忠君等都是为这个目标服务的。
而王阳明不同,王阳明有自己的社会理想,对个人、国家、历史、社会等都有自己的看法。他的做官,是为实现自己理想服务的。当做官与这个理想有冲突的时候,他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
从本质上讲,王阳明是个读书人,曾国藩是个官员。曾国藩和王阳明都曾镇压过农民运动,两者都属于忠君行为。但王阳明的举动,更多地为安定社会秩序,而不是让皇帝老儿安心做皇帝。这与曾国藩死抱着清朝皇帝大腿有很大不同。

文化艺术雕塑,纪念性雕像,现代艺术铜雕

商业街雕塑,博物馆雕像,户外广场摆件

铸铜雕塑,玻璃钢艺术制品,人物雕像
前一篇:铜器|名人伟人雕像定制
后一篇:张澜先生介绍|名人雕像定做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