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鸡鸣三省营盘水(温都尔勒图)之湮没的历史

(2011-12-01 16:56:40)
标签:

杂谈

鸡鸣三省营盘水(温都尔勒图)

之湮没的历史http://s9/middle/93f54cf9gb304391da408&690

包兰线这条巨型的铁龙蜿蜒穿行于内蒙古、宁夏、甘肃大地,在腾格里沙漠的南部边缘,穿越过一神奇之地营盘水。如果说他的蒙古语名楚伦温格其太,就更不为人知了。这个地名很不起眼,这个地方也可称是弹丸之

地,但是在六百万分之一的地图上大多还能找的到它。这个地方虽然名不见经传,但他素有“鸡鸣三省醒,举步游外省”的美妙之称。按行政勘界专用语称“三交点”,但人们习惯称“三交界”。它是内蒙古、宁夏、甘肃三省区边界线的交汇点,即是三省区的起点又是终点。为此不少游人不辞辛苦专程前往营盘水寻访三交界的神秘或一睹三省区界碑的风采。

其实,营盘水的神奇并不在于“鸡鸣三省闻”也不在于“三交界”,而在于它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过重彩之笔。它曾是兵家的补给重地,军事堡垒;官家的重要驿站,沙海码头;商家的栖息之所,驼队基地。是苍茫沙海中的一颗绿宝石,更是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营盘水地区至少在三万年以前就有先民繁衍生息。周穆王驾八骏之乘遨游河套,经这里西巡昆仑之丘,宴觞西王母,咏歌瑶池,传下了千古绝唱。它的名称由来已久,相传很久以前,这个地方是夏镇,是长安通往凉州必http://s11/middle/93f54cf9hf90213dd3afa&690
经之地。由于北部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南部群山横亘,干旱无水。盛夏酷暑,火烧火燎,人马难行,路断人稀。有一年夏天,从西域步行来了一个化缘修练的道士走到此处不仅断了食粮,而且断水。他为了到达天国长安修道行善,普渡众生,连滚带爬继续向前行进,他的诚心感动了王母娘娘,王母就派仙女取上银河甘露一滴用一银盘送给道士解渴救命。当老道生命垂危之时,见有人施舍,急忙接过银盘一口喝了银盘中的玉液,把银盘放在沙地上急念阿弥陀佛,随着一声轰响,人影全无,银盘钻进沙山底部,接着便出现了一个像银盘玉液的清泉。后人称它为:"银盘水"。

东汉时期,凉州督军郭淮反叛豁据,为了阻挡汉军进剿,他下令埋没了“银盘水”清泉,封锁孔道。汉献帝听到凉州郭军反叛,就派大将夏渊率军出雍州,经义渠西征讨伐。西征军到此处,便把叛军围困,但是缺水和干旱严重威胁着将士们的生命安全,在着进退两难之时,有一天,一个道士托梦给先行官让他们到营房山头下祭神http://s2/middle/93f54cf9hc19cf1b156c1&690
求水,先行官就按老道士梦中指点,杀生化纸,到沙山下祭神求水。当他们掘开沙层,清水就不断流出来,致使夏军突破困境,平定了叛军。因夏军在此驻扎过,人们将这个地方称为西营盘,而且成为以后各个朝代的军马驿站。

公元11世纪30年代初,从黄土高原进入宁夏平原的党项人,在他们的首领李德明的带领下,开始了在平原上的农耕和游牧混杂的生活,并且向西扩张,营盘水这个插在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兵驿小站作为西晋的起点,从而开始他们的西征运动。公元1003年,西夏王朝的开国之君元昊的祖父李继迁,完成了西夏建国的奠基之作——在宁夏平原上的灵州建立国都。在灵州站稳脚跟后,他看中了富庶天下的凉州(今甘肃武威)。李继迁急行军400多公里路,天亮前赶到沙陀(现在的甘塘至营盘水一带),李继迁带领他的精锐之军,来到营盘水休整了一天。第二天晚上,当守卫凉州城的吐蕃人仍在梦中时,李继迁带领他的军队一举攻下凉州。由于李继迁轻敌被吐蕃兵包围,在众将领的拼命保护下,他们才冲出吐蕃人设计好的包围圈。吐蕃人追着逃跑的党项军队,直至在离凉州200多公里的今景泰县境内才悻然罢手。傍晚,惊魂未定的党项军队保护着李继迁来到营盘水。李继迁认为想取凉州,必要有转饷之地为基础,这里是良好的营盘之地,且水源丰富,就将转饷之地设在这里,从此营盘水这个名字就这样被传开了。

1226年春,成吉思汗以西夏拒绝出兵助战和不交纳质子为由,发动了平灭西夏的第六次攻伐。蒙古军分东西http://s16/middle/93f54cf9hc19cf540624f&690
两路,对西夏形成钳形攻势。西路军从西域东进,经回鹘,破肃州(酒泉)、甘州(张掖)、西凉府(武威),穿沙陀(甘塘、营盘水一带),进至黄河九渡,占领应理州(今宁夏中卫市)。蒙古军队从中卫渡过黄河,与盘锯在灵州(灵武)的50万西夏主力交手。蒙古东路军则由成吉思汗亲率10万从漠北南下,攻占黑水、斡罗孩城,抵达三关口。成吉思汗一边猛攻兴庆府(银川),一面亲率大军围攻灵州。蒙古军队血洗灵州后,兴庆府成为一座孤城,被围半年,没有援兵,没有余粮,西夏的最后一位皇帝李现献城投降,被蒙军执杀。西夏人或从蒙军,或迁徙或南逃,散居于黄河南北,融入汉族,成为一个消亡的民族。蒙古大军在这次进军途中也看中了营盘水这个地方,认为此地是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是草原游牧民族连接丝绸之路的楔点。因营盘水东西南北均是高山,长约十里,地形为一峡谷,其间多以河流、水潭居多。营盘水又有了蒙古语名楚伦温格其太(意为石头水槽,这是蒙古语名的传说之一)。

1929年冯玉祥将军率军西进兰州时,路经此地,了解了此地的历史后说:“还是叫营盘水好,这个名字承载http://s16/middle/93f54cf9hc19cfbc0ca4f&690
着悠久的历史。”为此,营盘水这个名字就这样一直延用至今。

营盘水说是兵家的补给重地,军事堡垒一点儿也不为过。历朝历代的军事地位不胜枚举,就在解放大西北时,人民解放军19兵团63军188师于1949年8月15日,和平解放景泰后,于16日百万大军浩浩荡荡经营盘水前去解放中卫,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营盘水有丰富的水源。

解放后为了战略的需要,有两条不为人知的物资线也从营盘水通过。从中卫到甘塘分岔一条经营盘水景泰到兰州,这条线,就是由58年始修建的包兰铁路所代替。一条由甘塘经扎哈道兰的小井子(军用地图上称东小井子)到塔布胡都格的小井子(军用地图上称西小井子),再经塔布胡都格的大黑梁后到然后通向武威。这条线路在营盘水地界上几乎是直线,沿途都有水井,现在从卫星云图上还能清晰地看到这条线路,现今由干武铁路线所代替。这两条旧线路,以前人们习惯称备战路。

早年间营盘水水势壮阔,山水之间,绿草如茵,草原广阔、牛羊遍野,远山如黛;山脉、河流、湖泊和沙漠,点缀着这里。在冷兵器年代,这里确实是屯兵或补给军需的理想之地。http://s10/middle/93f54cf9h79c2e63a4e59&690
   营盘水不是因缺水、盼水冠于其名。而是水草丰美,地理优越,不仅可以给过往的商旅、驼队提供草料,还能给浩浩的军队补给大量的用水而得此名。据考证,早年的营盘水水资源十分充盈,它是由勺把水沙河、元宝山沙河、白蒿沟沙河(苦水河)、三叉沟沙河等四大季节性河流之水汇于此处,汪洋一片,并且还有星罗棋布的小湖泊,造就了水丰草美的富饶之地。这些水又顺十里沟沙河(苦水河、老百姓常叫冬青沟)向东南一路奔腾而下,流至黑山峡处进入黄河。民以食为天,食以水为先。营盘水的水资源不仅为当时生活的人们提供了生存、生活、养畜用水,也为以后生活的人们生存、发展给予保障。特别是包兰线铁路初建时和建成以后,营盘水的水资源为铁路部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以营盘水车站为中心,东西约十多个车站的正常用水以及过往内燃机的补充用水,都有此处供给。火车站北部小山上的水塔,至今还发挥着它巨大的作用。

“千古兴亡多少事。”而今关塞、营垒、堡寨这些古代的军事筑垒,历经千百年的风尘,大多已荡然无存。但这些关塞、营垒、堡寨的名称却作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营盘水也是如此。但是令人欣慰的是营盘水的营盘、堡寨遗迹至今还清晰可见,只是大多不为外人所知,就是在此生活过的人们以及现今当地生活的人们对他的历史也是知之甚少。由营盘水火车站往东南约3公里处308国道旁,孤卧着一座土城遗址,这就是在戟影恍惚的苍茫暮色下,目送驼队消失于丝绸之路夕阳里的营盘水故址之一的营盘。

当时的营盘水,其实是有两大地段构成。就是由现今人们耳熟能详的老营盘水(营盘)和人们至今认为及其http://s6/middle/93f54cf9hc19dc4ad8145&690
神秘的天涝坝梁遗址组成。当时的人们把营盘叫做营盘水驿站;把天涝坝梁遗址叫做西营子(营盘水客栈)。营盘水驿站主要为官家、军队等人马,提供水草补给和休憩之用,最主要的作用还是军事要塞。周边散落的村舍、田园,也由此而形成,居民主要以服务为生计。但是,由于丝绸之路的兴盛,过往的商旅、驼队较多,每到傍晚时分这一地段驼嘶马鸣,长约5公里的狭长谷地,已无法满足众多驼马水草的供给,就在离营盘8公里的西南方建立了西营子。西营子,它主要为过往的商旅、驼队提供水草补给和休憩之用。这两处遗迹现今清晰可见。营盘水驿站(营盘)占地面积不大,整个地段是南北向构成,北面有一段长城长约3公里。长城东西走向,墙体全部用黄土构筑,断面底宽4米左右,残高0.5米,顶部坍颓,风化程度严重。西部大部被积沙掩埋,顺长城走向放眼望去,四公里远的山顶上有一烽燧,中间是否有墙体连接已无法考证。东部的墙体及其走向清晰可见,但最终的走向,也无法考证,只有听传说了。离长城南面100米处有一约一百平米的城郭遗迹,土墙围成,坐北向南,四角有瞭望塔,高不得而知。营盘内有两排房舍,土木砖瓦结构,靠北面一排能明显看出中间较大是办公用房,两边是宿舍。靠南边的能分辨出厨房,其余的还是宿舍。营盘前是居民区,多排房屋遗迹清晰可见,房屋地基是由石块和石条构成。从石块、石条、石墩的打磨程度来看,当时的建筑也不失精美,遗留物大多是砖瓦、陶瓷残片和大量的灰烬。再向南,在八十年代以前还有百亩多的田地,稼禾葱绿;一大片沙枣林,其中参杂着部分柳树和杨树,郁郁葱葱;还有五亩大的池塘,碧水清清,水鸟翩翩。后来由于环境巨变,水源枯竭,现今已被黄沙掩埋,房舍、田地、池塘、树林都已荡然无存。只有几株野枸杞在风中飒飒摇曳,诉说着当年的辉煌。而今30岁以上的本地人都记得当时那片美丽的田园,节假日年轻人都喜欢去哪儿游玩,最过瘾的是去哪儿打水鸭子。从营盘、长城遗迹来看其在历朝历代军事中意义非凡。

由营盘向西约8公里处是西营子,此地由于地处黄土地,没有风沙的侵害,客栈的房屋、庙宇遗址清晰可辨,从现今遗迹占地规模来看,当时的居民甚多。据传说这里每天笼罩在金灿灿的光晕下,从四面八方赶来,蒙古人、汉人,像是赶现在农村的集市一样热闹非凡,集市上有马、盐、皮、毛、茶叶、铁器、瓷器。还有从遥远西域来的蓝眼碧发的商人,带来的精美的座钟、琉璃制品,与由东而来的中国商人,贩运的茶叶、青花瓷,在此进行交易。如果交易成功双方都免了以后的长途奔波和寻找卖家的辛苦,就此作别,而后双方又踏上了各自的买卖路程。此时,西营子的各个屋顶升起了袅袅炊烟,他们喝酒、吃肉、载歌载舞,一方面庆祝交易的成功,另一方面放松身心洗去鞍马劳动的辛苦。景象繁荣、交易空前,起到了控制边境贸易、安边绥远的作用。

营盘水是我国东西部草原的连接带,又是中原通向漠北和西域的必经之地,历史上众多游牧民族往来频繁,是重要的边塞地区,也是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的交汇地带。他最繁荣的时代还在蒙古帝国时代,蒙古帝国摧毁了以往在丝绸之路上大量关卡和腐朽的统治,令丝绸之路的通行比以往各个朝代都要方便一些。蒙古帝国和它在中国的权利继承者,对这些从西方前来的旅行者抱以非常欢迎的态度,元朝统治者甚至任命一些外国人——主要是基督教徒,担任地方的行政长官。但是此时沿着丝路前进的人们,大多是以宗教信仰及其他文化交流为使命的人们,而不再是以商人为主导的丝绸之路了。当丝路的历史步入14世纪——中国称其为“明清小冰期”的开端后,西域地区脊背上已不再适合当时的人类居住。西北丝绸之路的东端几乎已经荒废。而西域各古国大多已不复存在,成为流沙之中见证丝路辉煌的遗迹。随着丝绸之路的衰落,营盘水也跟着进入衰败阶段,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据传说营盘水驿站的消亡也给西营子带来了灭顶之灾,由于西营子失去了驿站的军事依托,再加之财大招风,被一伙强盗残酷血洗,一夜之间由人间天堂变为了人间地狱。活着的人所剩无几,含恨离开了西营子,从此,西营子变成了人们恐惧的鬼地。

我少年时期曾听过一位老人经常唱一首叫“扒沙调”的歌谣。歌谣大致描述的是玉门关、酒泉至武威、大靖、红墩子、营盘水、一碗泉、沙坡头、中卫沿途的景色、人文轶事和神话传说。但那时候年幼不谙世事,没有记住歌谣的内容,只是对自己所住的地方感兴趣,所以问了许多有关本地的事宜。据歌谣内容所述以前把沙坡头到营盘水这段叫沙陀,白墩子到古浪那段叫扒沙。红墩子、白墩子是丝绸之路也是河西走廊的西端门户,由白墩子为分岔点,丝绸之路,一路由景泰的媪围古城进入中原大地通往西安,另一路由营盘水到中卫进入漠北草原。营盘水前面山梁上的烽燧叫黄墩子,它西与南墩子、白墩子、红墩子;东北与扎哈道兰的土墩子地下相通,里面有大量的宝藏。我想这可能是编歌谣的人为了吸引听众所为,大有可能的是很久以前,这几个墩子之间有长城连接,可能与否这就需要专家来研究了。歌谣不足为信,但是,热衷于淘宝的人们,对营http://s1/middle/93f54cf9hc19dc70b27d0&690盘遗址和西营子遗址进行了大量的挖掘,有的不惜动用挖掘机进行挖掘,遗址破坏严重,但轮廓却清晰可见。

每每来此,低矮苍白的城墙,轮廓模糊地营盘,毫无商量的占据了我的视线。千百年后的今天,我依旧体会
到它的深沉和厚重,审视那看似缄默的城墙、营盘,你会发现事实上是在审视一段民族的沉浮。尽管看到的仅仅是青砖残瓦,碎瓷破缶,然而这一切丝毫无损于他的伟大,这么久了,他还是冷漠而不失厚重,残破却霸气依旧。遗址上一簇簇野枸杞树,细小的叶片泛着悠悠的绿光,在风中飒飒的摇曳,彰显着它的生命力,仿佛穿越历史,诉说着营盘水昔日的辉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