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鲁迅在西安

(2014-05-15 17:56:48)
标签:

鲁迅

西安

分类: 西安城市文化

    20 世纪前30 年的西安是古代长安所具有的辉煌时代衰变之后所剩下的残迹,人们对长安时期或“古典”文明的感知是通过西安衰微而混乱的现代形式实现的。这其中最大的障碍就是由文化典籍所提供的西安帝都想象与现实中西安的巨大差距。“鲁迅在西安”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1924 年7、8 月间,鲁迅前往西安讲学。关于此次西安之行,鲁迅的记述主要有日记、两篇杂文以及一封私人书信。在私人通信《致山本初枝》中,鲁迅对西安之行的描述是: “五六年前我为了写关于唐朝的小说,去过长安。到那里一看,想不到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费尽心机用幻想描绘出的计划完全被打破了,至今一个字也未能写出。原来还是凭书本来摹想的好”。由此我们可以猜想鲁迅对古都西安感兴趣的是寻找想象中的唐代盛世长安的影子。现实中找不到,鲁迅只能从弩机、土俑、墓前石兽等零星器物,感受盛唐气象了。

鲁迅对西安城市景观真的没有什么好印象吗,也不尽然。他在杂文《看镜有感》中说: “而长安的昭陵上,却刻着带箭的骏马,还有一匹驼鸟,则办法简直前无古人”。林辰认为长安的昭陵:“使他( 指鲁迅) 想起唐人魄力的闳放雄大,有不至于为异族奴隶的自信心,对于外来事物,自由驱使,绝不介怀”。也许强烈的社会关怀与敏锐的现实感触,让鲁迅对开风气之先的唐朝继往开来的文化更感兴趣,对人云亦云的城市景观反倒没有多大的兴趣或者是他认为没有说的必要,毕竟他是抱着启蒙主义的文学观的。

   “鲁迅在西安”的系列文献中,还有关于西安城市文化方面的资料,如孙伏园《长安道上》: “长安差不多家家户户,门上都贴诗贴画”,这是唐人的遗风。在当时,陕西的易俗社可以说是西安的重要机构。“他( 指鲁迅) 感到西安地处偏远,交通不便,而能有这样一个立意提倡社会教育为宗旨的剧社,起移风易俗的作用,实属难能可贵”。鲁迅在西安期间,亲笔题“古调独弹”四字,制成匾额赠给易俗社,对易俗社所取得的成就表示祝贺。

    在20 世纪前30 年中国内忧外患、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以鲁迅为代表的先进的知识分子思考问题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是更新我们的文化。其中最常运用的一个方法就是引古证今,古为今用,西安千年古都所蕴含的辉煌灿烂的文化就是这样一个可供借鉴的资源。没想到经过舟车劳顿到达西安后,城市的落后、衰败给鲁迅、孙伏园等很大的震撼。那么鲁迅想借助唐文化引古证今,古为今用的初衷也就不了了之。

                                                                                                           摘自《20世纪前30年的西安城市书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