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脑子不能进地沟油
    星期天,做完作业,我打开电视。恰巧在播放一段情景剧,很快我就被其中的一个情节吸引,并陷入了沉思。
    剧中有一个送外卖的人为一个叫李婶的人和两个工人同时送盒饭。盒饭每盒10元,三盒共需30元。一个工人说没零钱,于是给了外卖100元。外卖收了钱,找给他70元。外卖收了钱刚要走,另一个工人说他有零钱,结果给了外卖30元,并要回了刚才那个工人付出的100元。
    这事到这儿也没引起我的多少注意力,觉得挺合理。可是事情还没完,接着发生的事儿却不得不让人费神思考了。
    不多大一会儿,外卖的人折回来,说刚才的账算的不对。我回想了一下,也觉得好像有点儿不对劲,但具体哪儿出了错我也懒得思考,还是听听外卖怎么说吧。只听外卖对李婶说:“刚才走得急,没来及细算,可走在路上我回想了一下,我先收了你们100元,后又收了30元,共计收取130元,找了你们70元,实际收取60元,而三盒饭却只有30元,所以我多收了你们30元。这是多收的30元钱,退给你们。”
    听完外卖的话,我不禁佩服他的计算能力,更佩服他的人品,现在像他这样多收别人的钱还能退回的人真的不多了。
    正在我为外卖赞叹的时候,李婶的一句话让我愣住了。“小伙子,你的脑子进了地沟油了吧,被糊弄了不说,还嫌糊弄得不够多呀!”
这话怎么说呢,看来我还得计算一下外卖究竟收取了多少钱。
工人首先付出的100元,被后来付出30元的另一个工人要回,等于只付出了30元的盒饭钱。而外卖此时虽然收取了盒饭钱30元,但已经损失了找零的70元钱。如果他再退回30元的话,那么他不仅白送三盒饭,还倒贴了70元。怪不得李婶说他的脑袋进了地沟油了呢!
    生活处处有数学,看来我们平时应该多思考,不能一切想当然呀!损失点钱倒不是什么大事情,但被人说“脑袋进了地沟油”就难为情了。
 
定远县胜利小学五年级:张瑛琦
 
 
一对好朋友
    先自我介绍一下吧:我是甲数和乙数的最小公倍数,大家就叫我“小倍”吧。在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因数和倍数》的课堂上,我认识了“甲数和乙数的最大公因数”,人家都叫他“大因”,由于我们志趣相投,不久就成了最要好的朋友。
    尽管我们形影不离,难舍难分,当还是会闹些小矛盾,生些小纠纷。这次,我们没留神就闹翻了。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那天,大因显得很兴奋,傲气十足的在大庭广众之下竟然拿腔捏调的对我不敬:“小倍,小倍,小小倍;大因,大因,大大因。”我一听就不乐意了,大家评评这理儿,我俩究竟谁大谁小!难道就因为他的名字里有个“大”字,而我的名字里有个“小”字,他就可以随便这么嘲笑我吗?
所以,我一点儿也没给他面子,当着众人的面,我和他比起了大小。我说:“大因,你就别自鸣得意了,你说6和16的最小公倍数是多少,最大公因数是多少?”我的话刚一出口,大家伙儿就喊道:“大因是2,小倍是48.”可不是,咱小倍差不多可以给大因当爷爷了!一阵哄堂大笑过后,大因灰溜溜的钻出人群,落荒而逃。
    我们的友谊也宣告暂停,好一阵子,大因都不肯理我。
    可是,在后来的一节数学课上,老师的一番话终于让我们认识到了各自的错误。
    “小倍和大因在数字王国里是两个联系紧密,不可分离的朋友,而且他们两共同构成了数字的其妙性。比如说6和16,你看6*16=96,这个结果正好是大因和小倍相乘得到的结果(2*48=96),也就是说,甲数*乙数=他们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知道了甲数和乙数,大因来了,就找到小倍了;同样,小倍来了,大因自然就出现了。”
    听了老师一席话,我和大因都如梦方醒,不好意思的低下头。原来,我们俩有着这么深的缘分呀,上次真不该那么斗嘴,伤害对方。
    从这以后,我们和好如初,而且关系更铁了。在我们两的共同帮助下,同学们的约分和通分掌握的特别快。
 
 
定远县胜利小学五年级:方友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