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有尽,书海无涯
(2013-05-23 11:41:18)| 标签: 文化 | 分类: 生活随想 | 
人世有尽,书海无涯
说来惭愧,四部古典名著我至今没完整的读一本。这于我而言,确乎不应该,且不说是我对传统文化的漠视,只作为一位语文老师来讲,就是明显的失责。平时向学生推荐课外阅读作品,四本书名常挂在嘴边,而且也颇能侃谈些书中人物情节,殊不知得来的途径皆为旁门。至于原著,自以为了解了大概就再也不愿费时费力去阅读了。想来大部分人如我,虽说有些热爱读书的习惯,但对于业已熟悉的内容总是不愿细读慢品的。于是,读书就成了消磨时间的手段,与丰富识见陶冶情操培育涵养几乎搭不上界了。
我手头的书也有不少,零散的放着,连个像样的书柜都没有。有时解嘲说:拿起来方便,摸到一本是一本,省得挑拣,而其实是我并未注重阅读这件事。往往是一本书读到哪儿都记不清,再拾起来时还得先检索一番,以便衔接上。一本书读完,就那么随意一放,再找起来毫无印象可言。如此读书,自由散漫,以至于书读了不少却似没读过几本,脑子里了无痕迹,最后只赚得个读书的名儿。
读书原本不是正经事儿,所以它只能加塞儿存在着。有时是忙里偷闲,有时是无事生闲,有时是难得清闲,于是才想到了读读闲书。只看这一个“闲”字,就显得不务正业。人家都挤着时间磨着脑袋往经济社会里钻,找寻着滋润自己的途径,谁还肯荒废着青春时光泡在几个干瘪的文字里,弄得自己长吁短叹感花恨鸟悲天悯人呢。再者说,家常里杂七杂八的事儿太多,保不准就会被那个谁淋你一脸口水骂你偷懒找惰呢!在这样的环境里读书,岂不是自寻不是,自讨苦吃?
虽说如此,书还是该读的。过日子,可以糊糊涂涂,将将就就,但做人却断不能将就糊涂的。不说书是解救自己出苦海的良方,只说读书是给自己化缘的钵盂。人这一生,多灾多难,颠沛流离,想找个好的归宿实在难得很。若不能锦衣玉食善始善终,做个不被别人闲言碎语淹死的饱汉子还是有点希望的。
我之读书,一半为了衣食,一半为了兴趣。工作的性质决定我须博览多识采精撷华,虽不必妙语连珠出口成章满腹经纶,但总不能拙口拙舌不知所云误人子弟吧。工作只是谋生的手段,换取衣食而已,所以为的还是私心。我绝不会拔高自己,给自己冠以“高尚”、“奉献”的帽子来彪炳自己的春秋之功。无论是谁,在大道未行之时都只能先为衣食有安而暂且奋斗着。那些动辄以榜样模范人杰标榜自己的人,欺世盗名罢了,难不成等着他们来行大道,公天下?若吾等果如此幼稚单纯得以之为然,我们必得无限的失望下去,一直到绝望为止。
兴趣无所谓优劣。抚琴歌谣,博弈抹牌,悬丝垂钓,远足赏胜,各有各的乐趣。好声色而不犬马,耽意趣而不沉溺,总是可取的。靖节先生性嗜酒好读书著文自娱,有俗有雅;毛先生情钟于红烧肉常常大快朵颐固然露其莽相,但他饱读诗书运筹帷幄绝非莽夫所为。可见,人之兴趣,不一而足,但须有陶冶情操的功用,若因兴趣伤了自己又或误了他人,自然当慎之,止之。读书,当是最可陶冶情操的兴趣了。读书,并非只为文字而去,文字是表饰,读者所作工作应是由表及里,去伪存真。读书,读的是人,是人性,是是非善恶。及此,方为真读书,读真书。
我一直想真读书,无奈心不静意不宁,只挂了个读书的幌子,实虚度了韶光。似是而非的读书差点儿我引入歧途,至今我似乎都在道听途说中度过。如今回想起渐已逝去的美好年华,遗恨不已。或是良心发现,我才将决定认真的读两回书。于是找来经典,从四大名著读起,从而给自己一个交代。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