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辟一方净土,开满园芬芳

(2012-10-13 09:39:18)
标签:

教育

文化

分类: 教育漫谈

辟一方净土,开满园芬芳

 ——为何要大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之我见

     在农村中学工作这么多年,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别搞花架子,多送走几个好学生才是正经。家长这么说,教师这么说,就连很多校长也这么认为,大家一致认为好学校的标准就是教学质量过硬。这个共识一达成,大家便一门心思拼教学,唯成绩论让农村学校只顾面子不顾里子,结果是一个学校除了出了几个所谓的好学生,其他方面一无是处。当然,这是应试教育余毒难尽,素质教育高开低走造成的不良后果,高考的指挥棒将我们领到了歧途。

    学校是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场所,它不仅担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更承担着保护民族传统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对人才的片面认识桎梏了我们的思想,遮挡了我们的目光,殊不知只要是能用自己的存在证明社会对他的需求,以自己的贡献积累社会的财富,把自己的人生融入到国家民族的生命中的人都是人才。为了几朵鲜花盛开而忽略对满园春色的培育是极不负责的行为,这不仅破坏了教育的和谐,还助长了教育的功利性,直接导致教育的畸形发展,甚而造成整个社会对育人环境的担忧。认识的局限,固然会造成教育的偏颇。

    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成了我们这一代教育人的难以搁置的话题,还原学校本原面目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既然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我们就不能忽略影响一个人成长的各种综合因素,学校在传播知识的同时,更应注重其他因素对一个人健康成长所起到的作用。比如良好习惯的养成,高尚情操的培养,人文意识的启蒙,生命意义的认识等等。

    教育的核心是人,而人是文化的动物,人类的文明是文化的产物。人一方面受到文化的推动和文化的制约,另一方面人通过文化积累反过来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教育的目的也该在此。所以创造一个健全的优良的文化环境是作为教育承载者——学校的首要任务,做到了这一点才算还原了学校的本来面目。

    环境于一个人的成长究竟有多大作用,谁心里都有数。家庭,学校,社会,每停留过一个地方,一个人都会或多或少被他们留下印记。强力烙下的,有意培养的,不知不觉形成的,这些共同构建了你人格的多样性。所有这些当中,潜移默化的部分根基最牢对人的影响最深远。教育的最大学问不是你教给他多少,而是你影响他多少。因此,加大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利用校园文化氛围来影响学生认知,塑造学生心灵非常必要。这种开辟一方净土的做法完全摆脱了只强调一小部分人成才的只重视鲜花不重视绿草的教育模式,让身处在这种环境中的每个人都受到熏陶受到影响,从而形成“满园春色皆有,一枝红杏出墙”的双赢效果。

    校园文化丰富的内涵决定了建设它是一个宏巨的工程。它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环境文化、校本课程文化四个方面。精神文化是核心,包括教育价值观、办学理念等观念及由此产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及精神风貌。制度文化是规范学校运行的各种制度的总和,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具体化。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在表现和标志,有物质环境和道德伦理环境两部分组成,而学校建筑布局、室内外环境布置、校园绿化美化、人文景观的布置等物质环境尤为重要。校本课程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实践和创造,比如力求教育内容的开放、学习方式的主动、人格的养成等等。所有这些文化内涵所起的作用无外乎陶冶情操、激励进步、凝聚力量、正确引导、塑造灵魂,从而将育人作为教育的核心目标。

    校园文化内容的广泛性,功能的多样化,扩大了教育的外延,使得教育无孔不入,同时让我们对教育对学校有了全方位的认识。正是基于这种大教育思路的拓宽,我们才开始正视学校在教育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才开始考虑如何让学校成为真正的育人基地,将校园文化落到实地处,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庆幸的是,我县教育局审时度势,2011年迈开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将我县的教育送入快车道。特别是近期开展的以打造“书香校园、活力校园、绿色校园、魅力校园”为目标,体现”先做人、后读书”的“三色三声”活动,不仅举起了素质教育的大纛,更充分地表达了对环境育人的诉求。

    “红色”动于衷,为思想道德教育加了保险,“绿色”美于形,亮化了健康成长的环境,“古色”正于身,弘扬了优良的传统美德。“朗朗的读书声”展开了知识的长卷拨起了青春的琴弦,“甜美的歌唱声”跃动了学习的韵律唱响了生活的诗篇,“有力的铿锵声”迈出了人生的起步开跋了明天的希望。“三色三声”是对校园文化领域中精神文化和环境文化的完整诠释,它的提出不仅明确了学校的本务,为学校发展确定了前瞻性目标,而且还为培养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人为本的社会要求教育关注人本及人生活的环境,教师和学生是校园文化的活载体,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态直接关系着一个学校的生存状态,关系着学校朝哪个方向培育人。良好的健全的校园文化氛围解决了教育这个难题,它使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不再成为一句空话。利用有声有色的外在渗透以达到润物无声的潜在改变,以有形的环境改观促进无形的思想道德完善,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这远比道德理论灌输,三令五申强调,条条框框约定显得温婉和谐,也更体现了教育的人文关怀。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是继承和传播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为国家民族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它要影响的是一代人而不是一小部分人,它要让每一个走进校园的孩子都能沐浴到阳光都能体会到温暖。“一枝独秀不是春,满园芬芳春盎然”,所以,如何让让学校成为健康成长的摇篮,成为充满生机的乐园,成为净化灵魂的圣地是我们每一个学校领导者必须解决的问题,而校园文化建设正是我们找到的一个走出困境的出口。校园文化建设不是为学校涂脂抹粉,不是形象工程,更不是一个花架子,它是为我们纯洁的心灵营造了庇护所,它是为我们高尚的精神开辟了发源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胡子
后一篇:抛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