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文言文实词翻译几法

(2011-12-29 15:46:20)
标签:

教育

分类: 1教育教学反思

文言文实词翻译几法

 

很多同学怕文言文,认为文言文难懂,做阅读也没有把握,基本上难以得分。理解文言文的关键是理解重点实词,一个句子中一到两个关键实词理解不了,往往就不能理解全句的意思。文言实词的理解可尝试如下几种方法:

一、迁移法。所谓迁移法,就是碰到平时积累、掌握的文言实词出现在新的语段中,按照以前的语义来翻译。考试中,一般考查的文言实词均课内出现过,碰到这种情况,就可以举一反三。


[举例分析]  许昌士人张孝基,娶同里富人女。富人只一子,不肖,斥逐之。富人病死,尽以家财付孝基。孝基与治后事如礼。久之,其子丐于途。孝基见之,恻然谓曰:“汝能灌园乎?”答曰:“如得灌园以就食,何幸!”孝基使灌园。其子稍自力,孝基怪之。复谓曰:“汝能管库乎?”答曰:“得灌园,已出望外,况管库乎?”又何幸也。”孝基使管库。其子颇驯谨,无他过。孝基徐察之,知其能自新,不复有故态,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选自《厚德录》)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富人病死”  且:_____

《愚公移山》中“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为“将要”之意;

 运用此法有两点要注意:一、加强积累。课内重点文言字词,文言实词的特殊用法要分类整理识记。有了一定积累才能熟能生巧、融会贯通。二、注意辨析使用语境。许多文言字词往往一词多义,如“或”,可翻译为“有时”,也可翻译为“有人”,或许理解的时候要根据语境辨别它是哪种情况,判断与课内的解释是否一致。如《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或”为“或许,也许”之意。

二、组词法。古汉语简洁凝炼,很多词语的意义在今天仍然得以保留,文言实词翻译成现代汉语,单音节一般要变成双音节,因此,我们可以尝试为要翻译的实词“组词”,通过组词,使难以理解的文言实词含义明晰。

[举例分析]

[草书大王]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也。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之,亦不自识。诟其侄曰:“汝胡不早问,致余忘之。”(注:流辈:人们。波险处:笔画怪诞的地方。诟:责骂。)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笔疾书”  索:_____

“索”,可组词为“绳索”、“线索”、“索要”、“索取”,根据语境可知,此处为“索要”、“索取”之意。

使用此法要注意:一、一个实词往往可组多个词,为了防止遗漏,我们可以把这个词的多个义项词都组出,如上例中的“索”,组词有“绳索”、“线索”、“索要”、“索取”,如果仅组“绳索”、“线索”,把这个词理解为“绳索”或“线索”,显然是不当的。组词后应结合语境进行辨析,用所组的词,代入文中,看能否翻译得文意畅通,合乎逻辑;二、注意辨别词性,一个字可组多个词,所组词的词性必须与文中一致,“索笔”从词性来分析,此处“索”为动词。“绳索”、“线索”为名词,“索要”、“索取”为动词,词性是一致的。

三、查字典。在平时的学习中,遇到第一种和第二种方法解决不了,拿不准时,可使用此法。有专门的《古汉语字典》更好,没有,《现代汉语小词典》《新华字典》均可。因为古汉语中大量的词语没有消亡,它们的很多义项至今仍然保留,生活中仍在使用。

[举例分析] 

[陈平渡河](平)渡河,船人见其美丈夫独行,疑其亡将,要(“要”通“腰”。)中当有金玉宝器。目之,欲杀平。平恐,乃解衣裸而剌船。船人知其无有,乃止。

解释句中加点词语:“乃解衣裸而剌船”   佐:____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佐”,因课文中从没出现过,有些同学也无法组词理解,便可查字典,《新华字典》中“佐”有两个义项 辅佐,帮助 佐证。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是“辅佐,帮助”之意。

使用此法是对第二种方法的一个补充,帮助我们辨别,增加准确率。一定要注意从多个义项中辨析。

四、推断法。当使用前几种方法均无法理解该词的意思时,可尝试用此法。所谓推断,就是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在已译出其他字的情况下,猜测其词义。使用此法要注意:按正常情况无法合理解释时,可考虑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使动用法”、“意动用法”、“词类活用”。

[举例分析]

[不知天寒]景公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狐白之裘,坐于堂侧阶。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被”,“被”常见义项为“被子”“被动词”,此处这两种解释均翻译不通,结合语境,可推测此处为“通假字”,通“披”;

文侯与虞人猎,“期”字按正常的解释“日期”“期望”也无法理解,此处名字活用为动词,“约会、约定”之意。

 

实战演练

王冕僧寺夜读

王冕者,诸暨人。七八岁时,父命牧牛陇上,窃入学舍,听诸生诵书;听已,辄默记。暮归,忘其牛,父怒挞之。已而复如初。母曰:“儿痴如此,曷不听其所为?”冕因去,依僧寺以居。夜潜出坐佛膝上,执策映长明灯读之,琅琅达旦。佛像多土偶,狞恶可怖,;冕小儿,恬若不知。

1.结合文意,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入学舍                         默记              
如此                         若不见  

 

参考答案:

王冕僧寺夜读1.私下的意思总是(常常)入迷安祥的样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