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贾宝玉: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

(2014-08-13 09:48:24)

http://s7/mw690/002HXnj1zy6LcOyWeXA36&690

 

《文明之旅》7月14日节目预告:《韩田鹿:回到古代过夏天》

http://s5/mw690/002HXnj1zy6LcODcjWcb4&690

        《红楼梦》中宝玉说:“那《闹简》上有一句话说得最好:‘是几时孟光接了梁鸿案。’这句最妙。”《后汉书·梁鸿传》记载是孟光举案,梁鸿接案,因为孟光对丈夫非常敬重。梁鸿与孟光,到底谁举案谁接案,请听韩田鹿老师娓娓道来。

        飘飞的衣袂,迷离的眼神,皓白如雪的肌肤,春山秋水一样的眉目。古往今来,美丽的女人总是世人关注的对象。在现实生活中,她们吸引了男人的目光;在文学作品中,她们依然占尽先机,是男人梦想的焦点。人们习惯了把男人的才华与女人的美貌对举,甚或已经把女人的美貌当作衡量男人才华的标尺。正因为如此,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在中国的叙述历史上已经成为一种俗滥的美丽;而东汉文人梁鸿和他丑陋妻子孟光的故事也才显得如此不同。

      在《汉书》中,梁鸿被列在“隐逸传”中,他首先是以其高洁的人品名世的。在中国文学史上他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他的《五噫歌》是汉代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页。但说到梁鸿在中国家喻户晓的原因,恐怕所有那些成就还抵不上“举案齐眉”这个典故来得更加直接而影响深远。

梁鸿出身贵族,天资聪颖,于书无所不览,无所不通,不屑于寻常寻章摘句之学,是陶渊明所说的“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那一类人。因为家道中落的缘故,在太学读书之余,就靠牧猪补贴生活。一次由于疏忽引起失火,火势蔓延到了邻舍。梁鸿主动到人家家中要求赔偿损失,而因为除了几头猪外什么都没有,于是便到对方家做佣工。在做佣工的时候,他勤勤恳恳,没有一丝懈怠。事情在当地传得沸沸扬扬,人们都称赞梁鸿的品行高洁,而谴责那人的自私吝啬。在一些名流长者的调停下,梁鸿得以恢复自由。

        梁鸿的聪明颖悟、才华横溢本来已经众所周知,加上这次失火事件前后表现出来的高洁人品,很快就成为众口交赞的对象。东汉的时候,科举制度还没有确立,选拔官员的方法是“察举”和“征辟”,就是地方和中央政府对士人进行考察,选择优秀者进行任命。在这种背景下,声望是一个人走上政坛最重要的资本。贵族出身,天资聪颖,学富五车,品行高洁,在一般人眼里,梁鸿绝对是当地的一匹黑马。刚好梁鸿又还没有娶妻,于是当地的名门望族,争相到梁鸿家提亲。

        孟光的丑,却在当地是出了名的。女人以窈窕为美,她却身材肥胖;女人以白净为美,她却皮肤黝黑;女人以娇柔为美,她却以力大闻名,可以举起沉重的石臼。在一般人的心中,这样的女子,能够嫁出去就已经不错了,可是,孟光偏偏对上门求亲的人挑三拣四,直到年已三十,仍然是独身一人。而当父母问她不嫁的缘由,她竟然回答道:“女儿要么不嫁,要嫁就嫁给梁鸿那样的贤能君子。”

        这话也传进梁鸿耳朵。别人大约是当笑话来告诉他的,后边大概还忘不了加上一句“癞蛤蟆想吃天鹅肉”之类的评价。在他们看来,像孟光那样黑丑的女人,又已年过三十,嫁给一般人尚且不够格,更何况是那么优秀的梁鸿。可是梁鸿显然不这样看。他做出了一个令人惊诧的决定:回绝其他所有人的提亲,聘孟光为妻。

这件事情引起的轰动一定是巨大的。所有的人都在纳闷:梁鸿为什么会娶孟光?

        孟光知道。在她看来,梁鸿拒绝高门大姓的求婚而选择自己的原因,就是因为对功名利禄早就看透了,这样的人,迟早是要隐居山林的。她看中女人的,不是外在的相貌,而是内在的德行和吃苦耐劳的品质。正因为如此,嫁到梁家之前,孟光做了充足的准备:麻鞋、布衣,以及绩麻纺织的工具。但她还是想试探一下梁鸿。于是,在新婚的时候,她还是对自己进行了一番修饰,像一般女人出嫁那样面敷粉墨、身着绫罗地来到梁家。

一连七天,梁鸿没有和她说话。七天过后,她问梁鸿:“我早就知道您是有德行的君子,所以一直希望能陪伴在您的身边。您拒绝了许多人的求婚而选择了我,是我一生的荣幸。可是现在结婚七天了,您竟然没有和我说一句话,如果我做错了什么,希望您能明白告诉我。”

        梁鸿回答说:“我要找的,是一个能够和我一起穿着粗布衣服,自食其力,共同隐居深山的人。现在您身着绫罗,浓妆艳抹,这不是我所希望的。”

        孟光这才拿出了早就准备好的粗布衣服和纺锤布机之类的东西,对梁鸿说:“我早就知道是这样,先前不过是想试探一下您的志向罢了。和您一起隐居深山的东西,我早就准备好了。”

        梁鸿非常高兴,连连说道:“这才是我梁鸿的妻子!是能够服侍我的人啊!”

        婚后不久,孟光对梁鸿说:“您不是要隐居吗?为什么到现在还没有动静?难道您的志向有所改变吗?”梁鸿说:“好吧!”于是他们就隐居到霸陵山中,男耕女织,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闲暇的时候,梁鸿弹弹琴,作作诗,日子过得倒也逍遥。

        然而或者是深山中二人的生活很难维持;或者是作为社会性的动物,总有与他人交流的欲望,梁鸿在隐居了一段时间之后,还是走出深山,在几度辗转之后,依附在吴地世家皋伯通门下做了一名舂米的佣工。孟光追随在梁鸿身旁,每天晚上梁鸿回家,孟光早就做好饭等待着他了,而且在端饭的时候,总是把盛饭菜的小桌子端在和眉毛平齐的地方,神情非常恭谨。皋伯通知道了这个情况后非常惊异,说:“能够让自己的妻子如此敬爱的人,一定不是平常的人。”于是免去了梁鸿的役作,让他潜心著书。

        梁鸿死后,埋葬在吴地烈士要离的墓旁。埋葬丈夫以后,孟光独自回到了家乡。

        梁鸿一生中最优秀的诗篇,都是在和孟光共度的时光中写成的。从他的诗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高洁的人品、独立自足的精神,而这一切都离不开孟光的支持。是孟光的催促,使梁鸿结束了对于时局的迷茫观望,在“仕”“隐”之间作出了抉择,从而在乱世中保持了高洁的人品和清醒的认识,成就了千古隐者之名。另外,人,不管品行高洁到什么程度,对自己的才华自信到什么程度,都还是需要并渴望他人的理解的,因为人骨子里就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梁鸿在决定了自己的事业是名山事业,走一条遗世高蹈的道路的时候,也就注定了自己是在和整个世俗的眼光抗衡,而他的外在条件如低微的功名、困窘的生活,都使得这种抗衡进行得非常艰辛。在这样的时候,孟光无条件的支持,就成为梁鸿精神的一个重要支撑。

        遗憾的是,孟光的情况我们还是知道得太少,因而无法判断她对梁鸿如此尊敬是建立在怎样的一种基础之上。是欣赏梁鸿的才华?折服于梁鸿的品格?盲目的崇拜?天生的恭俭温良?抑或是对于梁鸿不嫌弃自己丑陋而生出的深切的感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