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钟楼的由来

标签:
杂谈 |
http://s16/mw690/93eb0a8cgd2ddb188c79f&690
“东西双古塔,南北一长街。”位于东西街、中山路交汇点上的钟楼,成为泉州人心中一个无论走多远都磨灭不了的记忆。现在,这里要换钟了,因为旧钟坏了。据说,钟楼是由国民党旅长陈国辉于1935年兴建的,坊间传说是一段社会弱女子反抗恶势力的故事。 相传1934年,国民党驻军某部旅长沈发藻欲娶一小姨太,晋江县长张斯吝得知后,找来一名黄姓护士。黄护士坚决不从,被逼无奈最后自杀,此事引起社会各界的极大公愤,黎明高中师生为维护正义,联合泉州妇女会及培元中学、培英女中等校师生上街游行示威。
为了缓和局面,张斯吝主动与学生代表林诗卿等谈判,最终答应修建一座钟楼,以纪念这场社会悲剧的女主人公,这也是钟楼外形似婀娜少女的来由。
“东西双古塔,南北一长街。”位于东西街、中山路交汇点上的钟楼,成为泉州人心中一个无论走多远都磨灭不了的记忆。现在,这里要换钟了,因为旧钟坏了。据说,钟楼是由国民党旅长陈国辉于1935年兴建的,坊间传说是一段社会弱女子反抗恶势力的故事。
张斯吝为缓和事态,与学生代表进行谈判,被迫答应建一座钟楼谢罪。1935年,十余米高、钢筋混凝土结构、形状像亭又像楼的钟楼落成。钟楼上部安有四面圆形、用玻璃罩着的时钟和一个风向标,中部像一楼阁,四面开窗,底层置一圆形基台,台上四柱支撑。整座建筑物结构简洁,线条明朗,没有气势雄伟,也没有雕梁画栋,更没有金碧辉煌,十分普通。虽然如此,正因为普通,钟楼在高楼林立的喧闹市区里反而显得特别突出,远远望去,宛若一名少女临街而立。钟楼保护范围线是沿东街方向80米,沿西街方向80米,沿中山路南北方向各80米。保护措施规定,不得改变建筑原有的外貌、结构体系和内部重要装饰等。
后一篇:泉州祈福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