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自明代兴起以来,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发展一直很快,清末民初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使这里遍布别墅和洋楼,位于河北区的意式风情区是其中一个洋气的地方,这里遍布酒吧、商店和各类有情调的餐厅,大概因为最近在大兴土木进行升级改造,即使在傍晚饭点时间,看起来也有点萧条,其他时间更是游客稀少,只有旅游团出现的时候人气才略有提升。
尽管如此,意风区依然是理想的拍照胜地,一些年轻的游客喜欢在大街小巷的各座意式建筑前摆出各种姿势,拍摄文艺调性的照片。
2011年,天津意式风情街被授予“中国特色商业街”称号。整个意风区包含进步道、民族道、光明道、自由道等街道,围合起来像一个四方形街区,除了遍布各类商业门店,最大的看点是遍布名人故居,梁启超、曾国藩家族、李叔同、袁世凯、冯国璋、曹禺等名人曾在此居住过,这个数据放眼全国也不多见。
据统计,意风区里保存完整的百年欧式建筑就有一百多座。
虽然国内的欧式风情街区很多,但不以威尼斯当主角的意大利风情街区并不多。
由于天津意风区的建筑和意大利本国建筑高度相似,有的游客戏称几可“以假乱真”。当然,这个“假”字在这里并非假冒之意,而是说走进这一片街区,不经意间有种穿越到意大利的错觉。
意风区形成于二十世纪初中国积贫积弱之时,当时欧洲各国抢滩租借天津的土地,现在看到的意风区一带成为意大利的租界,面积大约771亩。
在成为租界之后,意大利首任驻天津领事费洛梯上尉对这一区域进行了认真勘测和规划,逐渐建造出一片浓郁意大利风情的街区,初时主要包括意大利风情的菜市场、警局、花园和俱乐部等。
意风区虽然是历史遗留街区,不过从艺术和生活情调来讲非常独特。这些建筑是一个时代的印记,看到它们仿佛看到了曾经。在高速发展的当下,城市建筑日新月异,海河两岸高楼林立,于寸土寸金的城市中心保留一片相对低矮的风情街区实在难能可贵,从中可以看出当地对历史、对艺术的尊重。以文化作为内核,引入新潮的经营理念来盘活这一街区,也是一种理想的做法。
意风区有很多雕塑作品,它们分布在街道的各处,和典雅的建筑互相衬托,散发出浓浓的艺术氛围。